
论英语语词意义的抽象性.docx
5页论英语语词意义的抽象性 赵 璐 【Summary】作者阐释了英语中语词的定义,语词的意义,语词意义的抽象性以及儿童语词抽象性的习得等问题从理论上说,词是最小的自由形式;语词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对象”或者索绪尔所称的“所指”(signified),而且语词的意义具有抽象性从应用来讲,儿童语言发展是在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Keys】语词 意义 抽象性 习得 “词是最小的自由形式这是由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首先提出来的[1] 根据这种说法,词的形式是自由语素加上黏着语素,或者词根加上词缀而意义的意义有多种解释王寅教授在《语言学中“意义”的定义综述》中阐释了八种意义的定义,如概念论、真伪论、成分公式论、分类论、语境论、功能论、所指论和关系论[2] 作者认为将意义解释为“对象”或者索绪尔所称的“所指”(signified)较为合适而且意义是语言形式概括性加以表示的对象因此,语义的意义都是抽象的、概括的比如,table 的意义是对所有有平面、有支撑的furniture 的抽象;政体是对所有政权的组织形式的抽象在Manipulating objects and telling words: a study onconcrete an[来自www.L]d abstract words acquisition 一文中,作者详细地解释了关于语词抽象性的几种理论。
抽象概念挑战了场景认知(grounded cognition)根据标准命题理论,具体和抽象概念的表征都是抽象的、符号化的和非模态的相反,根据标准体验理论(embodied theory),具体和抽象概念都植根于感知和动作系统,因此是模态化的而近来的观点支持在概念过程中多重表征系统被激活了根据这些观点,感觉运动系统和语言信息在概念表征中均发挥作用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是创新的Paivio 在双重代码理论中应用两种不同的表征——语言的和感觉动作的——去解释具体词和抽象词是如何被回忆的而Barsalou 提出的LASS (language and situated simulation) 理论可能是多重表征理论中最出名的这种观点也认为在词处理过程中语言和感觉动作系统都被激活了作者认为,语词意义抽象的质和量均是不同的所谓语词意义抽象的质是指语词意义抽象的性质不同,一类语词意义是对简单感觉的抽象,另一类语词的意义要涉及到语言,习得抽象意义儿童依赖语言解释(如解释“民主”的意义比解释“面包”的意义需要更多其他语言所谓抽象的量是指抽象的程度,有的词只有一次抽象,有的词经过多层抽象举例来说,“桌子”和“政体”的意义都是抽象的,前者是对所有具体的有支撑有平面的furniture 的抽象,[来自wW]后者是对政权的组织形式的抽象。
两者抽象的类型不同,前者是对感觉的抽象,后者需要用语言进一步解释什么是“政权”、“组织形式”等等两者抽象的程度不同,前者是一次抽象,后者是多层抽象,因为第一层解释政体,第二层解释政权和组织形式,接下来还有更多层次的解释,所以是多层抽象将语义意义的抽象性问题应用于儿童的语言习得领域是很有意义的在《三岁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和有关的理论问题》中指出:从观察、记录到的三岁前儿童掌握词的过程,以及掌握词类的变化、发展和掌握较抽象的词类(如人称代词)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儿童语言发展是在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词的掌握上,儿童半岁左右对‘灯’这个词还没有反应,或反应不稳定,有时指向别的东西;九个半月时,只有具体联系,成人问‘灯呢?’儿童不管正面的台灯,总是抬头看房间顶上的挂灯;到一岁时,成人问‘灯呢?’儿童不但抬头看房间顶上的挂灯,还会指桌上的台灯这时,‘灯’已具有初步的概括性,儿童并能自己说出‘灯’了‘灯’已成为一个词由此可见,儿童掌握词是从泛化到分化,在分化基础上又进行综合,产生初步概括的过程在各种词类的掌握上,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名词,而且是具体名词,这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到的;其次是动词,一岁半以前就开始掌握,这也是比较具体的。
稍为抽象的其他一些词类,儿童在一岁半左右陆续掌握:形容词在1 岁6 个月到1 岁11 个月之间掌握;副词在1 岁10 个月左右;代词‘你’、‘我’在1 岁11 个月左右更为抽象的数词和连接词,掌握得更晚些因此,儿童的语词抽象性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直至其习得最高程度的抽象性综上所述,作者阐释了英语中语词的定义,语词的意义,语词意义的抽象性以及儿童语词抽象性的习得等问题从理论上说,词是最小的自由形式;语词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对象”或者索绪尔所称的“所指”(signified),而且语词的意义具有抽象性从应用来讲,儿童语言发展是在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Reference:[1]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第三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王寅. 语言学中“意义”的定义综述[J]. 山东外语教学,1992: 101~104.(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5 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成果作者简介:赵璐(1979-),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