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X公路工程沥青及试验规程新增加部分内容.docx
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E20-2O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and Bituminous Mixtures for HighwayEngineering2011-09-13发布 2011-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 告2011年第54 号关于公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公告 现公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一2011 ),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同时废止 该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主题词:公路 试验 规程 公告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1 午9 月 14 日印发前 言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科试验规程》(JTJ 052—2000)(以下简称原规程)自发布实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加强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外许多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原规程需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非常有必要补充一些新的试验方法为此,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在《2007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下达了原规程的修订任务,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工作 修订单位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资料,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修订工作 本次对原规程共修订 43项,增补13项,删除2项主要修订内容有:(1)修改完善了部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等。
2)在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取消了真空度标准,统一采用负压标准,同时对试验步骤中的细节进行了修订3)对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测定方法、体积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对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保存条件提出了要求4)增补了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弯曲梁流变仪法)5)增补了沥青流变性质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法)6)增补了沥青断裂性能试验(直接拉伸法)7)增补了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8)增补了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9)增补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10)增补了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 (SGC方法)11)增补了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和剪切性能试验(GTM方法)12)增补了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13)增补了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14)增补了稀浆混合料车辙变形试验15)增补了稀浆混合料拌和试验16)增补了稀浆混合料配伍性等级试验17)删除了T 0723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回流式抽提仪法)、T 0724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脂肪抽提器法)本规程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日常解释,希望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
E-mail:fp.li@),以便修订时研用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李福普 严二虎 黄颂昌 秦永春 王志军 李健T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弯曲梁流变仪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 000MPa1.2 本方法适用于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1.3 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或小于0.08mm时,试验结果无效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 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1 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 2.1.2 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力的恒温浴 2.1.3 计算机控制和数搪自动采集系统元件 2.1.4 试样梁模具 2.1.5 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2.2 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 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凋零装置、加载装置及位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示意图如图T 0627-1所示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试件支架 2.2.2 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35mN ±5mN 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保持在980mN±50mN 以内。
技术要求如下: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 5s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 ~ 5s 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5mN增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50mN,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50mN之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 ±10mN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 6.3mm ±1.3mm球形接触点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分辨率不小于2.5mN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量程不小于6㎜. 分辨率不小于 2.5μm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 3.0㎜ ± 0.3㎜ 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2.2.3 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 - 36℃,精确至 ± 0.1℃2.2.4 恒温浴:在- 36 ~0℃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 ± 0.1℃2.2.5 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最小荷载2.5mN,最小形变为 2.5μm和最小恒温浴内温度变化为 ± 0.1℃当接触荷载转换到试验荷载信号被激活时,数据采集系统将及时感受该点数据采集系统将记录在8.0s、15.0s、30.0s、60.0s、120.0s 和240.0s 的荷载和形变。
2.2.6 试件模具:材料为铝板或不锈钢(也可用硅橡胶) 模具内部尺寸为:长127㎜ ± 2.0㎜、厚6.35㎜ ± 0.05㎜、宽12.70㎜±0.05㎜图T 0627 -2为试件成型示意图2.2.7 不锈钢(厚)梁:长 l27㎜± 2. 0㎜、宽 12.7㎜±0.l㎜、厚 6.4㎜±0.1㎜;不锈钢(薄)梁:长 l27㎜± 0.5㎜、宽12.7㎜±0.1㎜、厚1.0 ~l.6㎜2.2.8 标准砝码:通常需要4 个,每个质量100.0g ±0.2g,用于BBR荷载传感器的标定2.2.9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1℃的浸入式玻璃液体温度计,用于检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2.2.10 塑料片:厚度为 0.08 ~ 0.15㎜的干净塑料片. 塑料片不会因热沥青的作用而变形2.2.11 丙三醇一滑石粉混合物:用作金属模具内端面上的隔离剂可用20%的丙三醇和80%的滑石粉2.2.12 恒温浴液体:不被沥青吸附及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溶液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应不超过 1.05,合适的液体包括乙醇、甲醇、稳定的异丙醇、丙三酵一甲醇-水的混合液(例如:60%的丙三醇,15%的甲醇,25%的水),也可使用其他试剂,但不得使用硅酮或含有硅酮类的混合物。
3 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按操作说明书打开软件、加载和数据采集系统3.1.2 选择试验温度并将浴液的温度调节到所选温度试验前将温度恒温到试验温度 ± 0.1℃3.1.3 打开空气轴承,用荷载调节器调节加载铀,使它在垂直路径约中间点处自由漂浮3.1.4 调节负载设置:将厚6.4㎜的不锈钢梁放在支架上,调节相关按钮,使接触荷载达到35mN±10mN,相应的初始试验荷载应为 980mN±50mN3. 1.5系统检查:在每次进行试验前,将厚度为 1.0 ~ 1.6㎜的不锈钢(薄)梁放在样品支架上,按程序要求操作测定薄梁模量,模量值应在薄梁模量的标准值范围内3.1.6 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当试验温度改变时. 用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与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湿度与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差应该在 ±0. 1℃内 3.2 试件制备3.2.1 金属模具的准备将模具清理干净,在模具的3个长金属部分的内表面涂一层石油基润滑脂,用润滑脂将塑料片平粘到金属上1)将塑料片放在金属表面,用手指挤压塑料片,靠摩擦力将塑料片压在金属表面上2)在两个端件的内表面涂一层丙三醇和滑石粉的混合物,以防止沥青粘到金属端件上。
3)按图T 0627-2安装模具用O形橡胶环将模件紧紧捆在一起检查模具,用力将塑料片向金属表面压,以挤出气泡4)安装结束后,将模具放在室温下等待浇注沥青3.2.2 试件的制备1)桉本规程T 0602 的方法准备试样将沥青在烘箱中加热,直到沥青充分流动,成为容易浇注的状态2)浇注试件(金属模):模具放在室温下,将沥青从模具的一端向另一端来问浇注,使沥青略高出模具倾倒时使盛样容器距模具顶端20 ~ 30mm,以单一路径向另一端浇注沥青,将倒满沥青的模具在室温下冷却45 ~ 60min ,冷却到室温后,用热刀切掉并切平冷却后高出模具顶端的沥青样品3.2.3 试件的存放和脱模1)试验前将模具中的试件置于室温下,试件浇注完后应在4h内完成试验2)在脱模前,将含试件的金属模放在冷却室或水浴中冷却,保证试件在脱模时不变形冷却温度宜采用 -5℃±5℃,冷却时间为5 ~ l0min3)当模具内试件已达到脱模条件时,宜立即拆掉金属模具将试件移出为了避免试件变形,应将塑料片和侧模从试件上滑动脱模注:在脱模过程中,小心拿好试件不要使试件变形变形的试件将会影响测得的劲度和m值3.3 试验步骤3.3.1 试件脱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巾,恒温保持60min ±5min后,将试件安放在支架上,保持恒温浴温度在试验温度±0.1℃内。
3.3.2 将试件资料、试验荷载、试验温度等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3.3.3 向试件手动施加一个35mN ±l0mN 的接触荷载,施加荷载时间不能大于l0s,且保证试件和荷载头之间的接触;3.3.4 激活自动试验系统,加载过程为:1)在 1s ± 0. 1s 内施加980mN± 50mN的初始荷载2)将荷载减少到35mN ± l0mN. 维持20s ± 1s3)施加试验荷载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