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的选择.docx
5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引导管的成功使用是PCI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影响占比40%),是PCI器械选择重要的第一步理想的指引导管有以下特点:大而光滑的内腔;强支撑力;良好的扭 控性;齐全的形状及保持能力;柔软而可视的头端等等其中支撑力 与指引导管的直径、形状、入路均有关系:直径越大支持力越强;入 路和导管形状不同所带来的角度差异及与主动脉壁的接触面积不同 直接影响支撑点及后座力,比如经桡动脉比股动脉途径支撑力明显降 低可能达 8~60%此外,右冠开口的朝向及变异也影响着合适导管的 选择右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的选择较左冠少,最常用的导管为JR及AL, 此外还有特殊类型导管包括右冠专用导管、桡动脉专用导管、左右共 用导管等以下简介其常用型号特点:一、 JR70%以上RCA-PCI的选择;支撑力有限;对于长段弥漫或完全闭塞病 变,常需要深插来获得额外的支撑力;深坐导管最好0F,深坐前一 定要调整同轴二、 AL几乎是RCA-PCI强支撑的唯一选择;但容易造成RCA开口/主动脉损 伤;第二弯曲部分比较宽;AL1或AL2是取决于第二弯曲的半径;支 撑力来自于冠脉窦和/或对侧壁;是高位起源冠状动脉的理想选择三、AR导管 第二弯曲比AL1更小;支撑力不来自于冠脉窦和/或对侧壁,源于导管本身;有时小的第二弯曲会限制器械的通过性;很少使用四、 XBRCA导管通过对侧壁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非常适用于开口向上的RCA;相比 Amplatz而言操作更加安全;支撑力强但弱于AL;支架通过性好;适 合桡动脉;由于可造成主动深插的倾向,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 的病例五、 XBR导管 为右冠提供超强支撑;由对侧壁和/或窦底提供支撑;非常适用于开 口向下的RCA;与BSC的Voda Right或MDT的ECR相似;能用来深 插;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例六、 3DRC右冠支撑导管为右冠脉提供后座支撑;当主动脉根部有病变或扩张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力;特别适于Judkins导管不能进入的复杂解剖三、Fajadet导管 桡动脉专用JFR导管适用于桡动脉入路的 右冠状动脉的嵌入;有更好的支撑力;同轴性更好;推荐使用于右冠开口向下病变中;JFR-正常或偏宽主动脉宽度,JFR-ST-较窄主动脉四、 Multipurpose多功能导管MPB (第1弯的弧度为900 )非常适合水平开口的冠状动脉;MPA (弯 的弧度更大一些)适用于向下开口的动脉;A2和B2带有侧孔;也可 以用于心室造影五、 Hockey Stick 导管由一个90o的弯形构成,改变了指引导管的进入路径,与MPB相似, 但头端更短;可以左右共用六、 RB (Radial-Brachial)导管3个弯度设计;在右冠适于水平或开口向下的病变;可以深插;左右 桡动脉入路均可以使用;可从对侧主动脉壁上获得充足的支撑力;可 嵌入左右冠状动脉七、 Barbeau导管2个弯度设计;第1弯形弧度135°,与头端的联合设计增强导管对 冠状动脉的嵌入能力;适用于开口向上或水平的病变;可嵌入左右冠 状动脉;AMI病变可直接使用八、Launcher ?系列导管(1) SAL / Short Amplatz Left 操作简单,可在窦底自如旋转,出入冠容易,节省时间;安全易用, 相较于AL, SAL入冠很浅、非常安全,显着减少AL导致的并发症如 刮伤主动脉壁、损伤冠脉开口及主动脉窦;中度支撑,提供AL约70% 的最大支撑力;推荐用于水平/向上发出的RCA(2) 其它新型导管九、Heartrail II 的 TRI 导引导管:Ikari Left 和 Ikari Right,专为桡动脉设计⑴(1) IR在RCA易于衔接,通过主动脉对侧壁提供的后座支撑力(2) IL是一种设计用于LCA的指引导管,但同样适用于RCA,与 IR,AL比较,IL用于RCA时提供的支撑力更强,操作更加便利安全(3) Hear trail II独有的“5进6”装置,卓越的深插技术,伸 出5毫米即可提高70%的支撑力,是对付需要超强支撑的复杂右冠病 变的利器。
⑵十、指引导管的选择:1. 不同冠状动脉变异时指引导管的选择:2. 以冠脉开口与主动脉关系选择:3. 入路不同造成的指引导管角度不同产生支持力差别:十一、指引导管右冠到位技术:十二、右冠指引导管深插技术:旋转导管增加支撑力十三、小结:指引导管选择原则:注意冠脉开口位置/主动脉根部宽度/病变难度;提高指引导管支撑力;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形状/ 大小/粗细);选用适当的技术(同轴性、深插)⑶虽然右冠状动脉 的指引导管众多,JR依然是最常见的选择;需要强支撑力时AL依然 是最佳选择;其他多种不断改良的导管依然需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考 验⑷建议如果不够老练,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指引导管,慎重选用 深插技术参考文献[1] Youssef AA, Hsieh YK. A single transradial guiding catheterfor right and lef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J]:EuroIntervention,2007;3:475-481[2] ZhangQ,Zhang utilityofa5-in-6doublecathertechnique in treating complex coronary lesions via transradial approach:the DOCA-TRI study[J].EuroIntervention, 2012;8:848-854[3] Melchior JP, Meier B.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chronic total coronary arterial occlusion[J].Am J Cardiol,1987;59:535-538[4] Drozd J, Opalinska 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lesion anatomy, procedure technique and efficacy[J].KardiolPol,2005;62:332-42[5] Lv A, Tao L. The key featur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chronic total obstruction lesio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J].Ther Adv Cardiovasc Dis,2014;8: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