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湖上初晴后雨介绍.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饮湖上初晴后雨介绍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感谢!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作品解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奇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出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实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装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秀丽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覆盖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特别壮丽的假如把秀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秀丽。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秀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特别奇异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擅长领会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妙奇异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使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行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方,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观赏这首诗时,假如肯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方的完好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方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从今,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方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使用后人对这一比方更深为欣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殊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胜利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 互文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很奇妙不能理解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奇妙 对偶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濛〞,“晴方好〞与“雨亦奇〞,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写出神秘的意境,表达出对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方〔诗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苏轼以自己的奇异的观看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自然 美女西施通过奇妙地比方,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写出更真实的意境,是十分贴切的比方西湖也叫西子湖,这个名字是从这首诗歌中的比方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越著名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