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讲座.ppt
27页——细节决定成败,直击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也让你幸福,,,2017年济南市语文中考说明: 一、选择题八个 1、字音题 2、字形题 3、成语题 4、修改病句 5、名著阅读 6、文言文虚词选择 7、实词选择 8、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前五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后三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1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3个小题) 考查内容:1、文言词的解释 2、句子的翻译 3、句子节奏的划分 4、内容理解 三、古诗赏析6分(2个小题) 1、赏析诗句 2、赏析诗词 3、画面描绘 4、感悟诗情 5、分析写法,四、现代文阅读 30分 记叙文、散文、小说 18分 说明文 12分 五、作文 50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一)学会整体感知不同文体的文章,必须明确文体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读出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事情所要表达的感情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读出景物的特点,景物所蕴含的精神,作者的情感往往蕴含其中 小说要通过故事情节准确判断人物形象,看看小说所想反映的社会现象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见考题 一、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1、题目的好处 例:文章为什么以“一朵早醒的桃花”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填空(从内容和主题方面) 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谜题》2014中考题 席慕容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结题的经过,最终醒悟到要“ ”;要 “ ” (原文语句回答),表现出她 、 的人生态度4分) 3、文章以“最温暖的阳光”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2015年中考题,现代文阅读,考点一:关于题目类型题的答法: 考察目的: 1、内容概括能力 2、情感的把握能力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要分析准确、全面 3、题目特色的分析能力(一语双关、行文线索、运用修辞、点明主题、富有诗意、新颖独特要结合题目的具体特色进行分析 4、看题目是否与结尾相照应 题型(一)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标题作用:三步、答题目特色时可上保险 标题含义:两步 拟标题:1、从文章线索、内容、主题入手,最好从文章中找关键词1、文章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有什么好处 示例:因为文章写的是北国春天来得迟缓,是靠自身的顽强拼争,摆脱冰雪的桎梏,苦煞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的北国春天的赞美。
文章以此为题用语形象,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文章以“母亲的菊花”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园中篱下的菊花,(菊花是父亲的象征)也指母亲对父亲的深情文章借此表达了母亲生命中一直所坚守的那份对父亲的挚爱情深同时以“母亲的菊花”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浑然一体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能准确理解题目的两层含义得1分,能准确地把握感情得2分,答出线索及作用(或答出象征)得1分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19.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点及作用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4、本文标题中,“永远”二字耐人寻味,说说其中的意味4分) 《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永远”的意思是“永恒”,突出时间的长久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沈从文先生交往的几件事,突出了沈从文先生对作者的帮助和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注意含义理解题,要从含义理解的角度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内容)、深层含义(主题),句子类考题 一、句子赏析、词语赏析 二、句子或段在文中作用 三、句子含义理解,,,题型设计:1、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句子 2、划线句子的好处 3、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的不同 句子赏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句子特色的掌握及表达的效果分析(有特色的句子会表达文章怎样的情感?)要求 1、确实与表达有关的句子特色要判断准确修辞、描写、叠词、句式、短句、表现手法) 2、句子要表达的情感要分析准确,看看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3、考虑这个句子有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 4、如是环境描写要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有的句子会考写作手法如:对比、侧面描写、衬托,,1、《祖母的葵花》(1)祖母伺候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答案要点: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的情景; ③表现了祖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④表达了“我”对祖母的赞美之情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A)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A)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写的是作者看到春天法桐叶子的繁盛后的感受,用鸟夫妻的欢乐侧面烘托了春天树叶的美丽风姿,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3分概括句意1分,分析写法“侧面烘托”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5 、请比较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原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吗? 改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是贵重得无价了 B.两个句子都写出了沈从文先生言语的珍贵,原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语气强烈,表达了对沈从文先生深深的感激之情改句为一般陈述句,语气平淡,无法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所以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考点三、词语赏析题 题型设计:1、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2、换词比较 3、词语含义理解分析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可以考虑用近义词替换法、反义词说明法、词语的形容义和延伸义) 2、联系句义体会词语的意思 3、体会主旨情感 4、思考这类词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1.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 (B)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B)吞咽得口有余香! B处示例:“吞咽”,本意是吞食,在这里是享受的意思,置身其中,作者尽情地享受这份烂漫、光艳的春光,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A.“啃”的意思是一点一点地咬下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遇到人生大坎坷、茫然无措时,沈从文对他的鼓励,要求他用心读书,努力学习于细微之处体现出沈从文对作者的真诚帮助,也表现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的深切感激 例子、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2012年济南市中考题) A.如果把文章第⑾段中加点词语“窜入”改成“飞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9.A.“窜入”在这里是用力向高处飞的意思,形象地写出大雁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精神,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敬佩和赞美,而“飞上”一词只写出了大雁飞翔的动作,不能突出大雁精神的可贵。
注如问词语的含义:应结合句子把词语所包含的意思答出 例如.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谜题》2014年济南市中考 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 答:“好温暖好柔软”既写出了小女儿身体的温暖和柔软,也写出了小女儿话语让我倍感贴心和幸福句子或段在文中作用,句子或段在文中作用 一、直接分析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段落的结构作用 解题思路: 1、一般从结构和内容方面来分析 2、如果段落是环境描写的句子要分析环境描写的好处 3、如果问段落的妙处还要结合句子特点分析句子含义理解 我们答题时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对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句子含义理解题顺口溜,关键词语很重要,理解句子离不了如果句子是单句,分清主干和枝叶 如果句子是复句,弄清层次和关系句子若是总领句,须从下文去搜索 句子若是总结句,答案须要往上溯句子若是过渡句,须要关注上下文 句子表达有特点,揣摩目的和效果以上方法记住了,答题才能有依托例句:1. 文章结尾写道:“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母亲的菊花》 即使光阴流逝、物是人非,母亲却一直坚守着对父亲的那份挚爱深情,永远不会改变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能准确理解“母亲的菊花”“凝结不落”的含义2分;语言完整、通顺1分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4分)《原谅》 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示例:听到女儿的经历, “我”被陌生人对女儿的原谅深深打动了; 为女儿能有这样一份原谅别人的爱心而欣慰;为自已差点伤害了那位女侍而愧疚。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写法探究:近几年常考的写作手法有: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插叙、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联想、想象:具体答题套路 如、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 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原谅》2011年中考题 示例1:对比的写法如文中“我”和女儿对待女侍态度的对比、“我”前后情绪变化的对比等,更好地体现了原谅之美 示例2: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女儿两次被他人原谅的生活经历, 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更好地突出原谅之美,更为真切感人示例1:《谜题》一文运用排比修辞,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惬意从容,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美好语言酣畅淋漓,极富想象力《谈生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形象地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强和快乐 示例2:《谜题》运用想象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尽情享受生命的甜蜜美好,引发读者无限遐想《谈生命》以“一棵小树”为喻,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强和快乐,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
考点八:问某段或某个材料安排是否偏离题意、节外生枝这样的题可以从文章主题、材料能表达的主题、材料的作用等方面作答 例如:.有同学认为,文章题目是“阳光男孩”,但是在文章⑥段却写了一位盲人的故事,是节外生枝,与中心无关,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9.不能删去(1分)这段文字仍然是围绕中心---快乐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