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如何解决学生厌倦习作的问题.docx
5页谈如何解决学生厌倦习作的问题 笔者最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全校三个年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喜欢习作么?结果让人吃惊:10%的学生喜欢写作,50%的学生不喜欢习作,还有40%的学生承认想写好但是写不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片面强调主题先行,要求突出文章主旨,塑造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这些要求人为地为学生习作设置了障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宣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会为写作而写作,迫不得已,勉力而为写出的东西假、大、空因此学生一写作就头疼,久之厌倦习作造成学生厌倦习作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一、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限制,写作素材匮乏中学生大多时间被封闭在学校这块伊甸园里,远离尘嚣,生活单调三点一线”的校园环境,沉重而重复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怎么去做美味佳肴?并且这种无趣无自由的生活怎么能产生激情去写出千奇百转、异彩纷呈的佳作美文?多彩的生活距离他们那么遥远,他们哪来心思去体验生活,哪有什么真情实感?若是有一点感想的话,可能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隐隐不满吧二、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追求甚于精神追求。
网吧、KTV增多了,街头书市多的是花边文学,江湖小说这些东西鱼龙混杂,毒害学生图书馆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门可罗雀学生除了校园,那还能有洁净的读书环境?加上不少学生分辨力低下,自控力不强,面对林林总总的诱惑,无师自通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网上交友、赌博等这些如鸦片一样让孩子上瘾,毒害孩子的身心而对于文学名著,学生是一无所知三、教师教学上的偏差学生不愿写,写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有关有些老师在作文命题上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规范套路,条条框框太多,让学生刻意模仿,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每次作文,写到母亲老师就要求学生歌颂伟大的祖国;写到蜡烛就要求学生歌颂老师;写到春游,就要求学生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老而俗的套路,僵化的习作方式,学生“戴着脚镣跳舞”,久之,无话可说,望文生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我们的作文命题立意是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命题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写作的条条框框是否太多?政治、教化味道是否过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是什么?在这里就是传授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新课改已有多年,可以说新课改像指南针,给中学生指出了作文的康庄大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自然、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下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要求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给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指出了一条利教便学的路子,也彻底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中学教师如何活学活用,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一、解决学生厌倦写作,教师应潜心研究新课标,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时俱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校园,接触老师,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平时除了钻研课本和教参外,很少去阅读名著或查其他相关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布置完作文后,很少下水写作不少教师上网除了聊天、打游戏外,很少利用电脑做教学课件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没有了写作激情,不要说一桶水,连一杯水也没有了教师除了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跟上时代的发展外,还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放眼丰富多彩的世界,关注多变的时代生活,走进学生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课件、网络资料集思广益,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语文习作的意境中,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习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鉴于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布置作文前要有作文预习题,让他们课前上网,到图书室去查资料,抽空去街道、进社区、下厨房、到田野去寻找习作之“米”2.鼓励学生搞网上读书竞赛,书写微博,群发言讨论,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3.教师要把作文理论课上成实践课,围绕课后综合性学习和当前热点、时事去讨论,辩论;让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区,敢想,敢问,敢说,敢议,进而敢写4.每次习作课前做好“五个一”:讲一则笑话,说一则新闻,叙一个小故事,诵一首诗词,做一次才艺表演课堂上每个学生思维敏捷,激情四溢,写作的欲望膨胀这样,学生怎么会厌倦写作呢?二、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必须解放学生1.解放学生首先让学生从封闭的学习和作文课堂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读好书,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文思泉涌2.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必须解放他们的思想平时多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及兴趣点,正确地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指导他们把生活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尽情地表达出来。
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我情表我意,我意行我文3.降低写作的门槛,去除各种条框的约束,砸烂束缚学生习作的枷锁减少统一命题,让学生有感而发,自主创新,选题、选材多样化,个性化三、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应引入鼓励和赞扬机制好作文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被表扬的渴望对学生的习作成果,特别是处女作,视如早春的嫩芽,要精心呵护,耐心培育1.写作是一次艰苦的精神劳动,爱护学生敢说敢写的闯劲,珍惜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乐趣,实现自身价值2.每一次作文,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百花齐放告诉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3.从学生不足中寻找“足”放大学生优点,改去学生缺点不吝啬鼓励的话语,每周都要表扬大半的习作,哪怕仅仅是引用一句名言或许你的一句话会让他喜欢写作,甚至改写他一生写作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也是一项有规律、有趣味的精神活动教师要善于启发,适时引导,就像大人教孩子学走路一样,敢于放手,同时在关键的时刻扶他一把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借课改之东风,与时俱进,踏实从教,科学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厌倦习作的问题王辉 江苏省睢宁县城西中学 22120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