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健康心理培养.docx
8页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路 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初中生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增加明显,而与此相对应的心理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目前的初中生几乎都是独生子,他们从出生起就是家庭的中心,受到太多的关注和呵护进入初中,是他们人生的分水岭,初中阶段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他们开始独立面对诸如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如何看待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何去面对每一次考试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一、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健康心理的标准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上称这一阶段为“心理断乳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难以消除学校要通过引导等方法,使其心理健康发展1.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2)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2.初中生健康心理的标准根据目前比较主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有以下10个方面:(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5)保持健全的人格;(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二、初中语文教学与健康心理的关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终达到“立人”的目的纵观现阶段我国初中所设置的教学科目,语文课程应当是进行健康心理培养最好的课程,它是由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是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性的统一其思想性与人文性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教育性又为其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落实提供保证;2.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要求一方面抓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完整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质;3.语文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都集结在语文教材中,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途径(一)深入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文以载道”、“文以载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思想内容丰富语文教科书中那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不少课文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充分利用这些因素,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地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1.通过介绍名家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名人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都为世人所称颂,他们都是初中生心中的楷模和偶像教师可以介绍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曹雪芹饱尝人世艰辛,历十载而著《红楼梦》;文天祥兴师救亡,兵败被俘后的浩然正气,他不为名利所诱,从容就义这些榜样的作用都是无穷的,通过对名家人生经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2.通过讲解分析课文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初中的很多课文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讲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文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精神,可以引导学生不畏困难,建立做任何事情都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中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教师在讲解中,通过对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分析,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对未来充满希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从作者父子情而演绎到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上,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传统美德。
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3.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健康心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本身就是优美的朗读材料,学生在朗读一些优美文字的同时,会使自己身心愉悦,自然而然地会加深对文章所表达情感的理解通过朗读,就可以对学生心理起到调节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很有韵味,适合朗读《春》的结构严谨精美、构思巧妙,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通过朗读文章,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产生对美的渴望,从而净化心灵,陶治情操二)重视作文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作文是作者对客观生活感受的文字表达,它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文字表现所以,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价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优势明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写作,它具有特殊的语言交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可以了解学生对人生、对生活以及对未来的需要和感受1.加强基本功练习,重视兴趣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一直是部分学生的“拦路虎”,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畏难情绪作怪。
这种畏难情绪的调整,正是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种调整也非一日可成,教师要运用由易到难的原则,消除他们的作文心理障碍在基本功的练习上,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新词,专门找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摘抄内容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增加词汇量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摘抄的词汇造句,培养兴趣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教师还应当经常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每个学生都围绕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学生的整体用词造句能力有所提高,如此持之以恒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2.重视作文批注,培养健康心理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更加重视教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每次作文本发下来后,他们都会认真阅读教师对文章的批注语文教师在批注文章时,要善于体验学生的情感,要能够从文章的词句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尽力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生动的词语,一句优美的语句,都要用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决心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通过作文这扇窗,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思想认识有偏差的学生展开心理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健康的人格,有着良好的作用3.通过命题作文,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适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初中生大多有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交往焦虑、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教师可选择学习、考试、交往等问题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通过写作,既让学生说出心理话,释放心理不适,缓解精神压力,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状况等,以便进行心理,帮助他们消除和克服消极心理状态,振作精神,完善自身的人格,形成健康心理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教师总教导学生要自强自立,明理修德,诚实守信,要具有勤奋进取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等这些教育如果离开了课外的延伸与环境的培养,就变成了空洞无用的说教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将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健康心理培养的内容,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信念和固有的行为模式,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初中语文的课外活动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组织演讲活动演讲是情感的倾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他们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演讲安排在课前的5分钟,作为常规的活动,每次一名学生,这种训练和培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二)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竞赛具有竞争性,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可以帮助部分害怕竞赛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于竞赛,教师应当认真组织、精心策划,特别是在竞赛题目的选择上要做到内容适当、要求适度,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赛前要鼓励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智,赛后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竞赛,正确评价自己,对失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三)举办辩论会辩论是心理和才智的较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很大通过辩论,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反应力、表达力和表现力,通过辩论,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取有关心理的话题,作为辩论的主题如此,更能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总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地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和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Reference:[1]程达.中学语文心育[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夏王悦.积极心理暗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北京:教育科研论坛,2010,(10).(路璐 江苏省盐城市第八中学 22405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