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市塌陷区调查报告.docx
26页淮南市塌陷区调查报告淮南市塌陷区调查报告篇一: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研究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调查研究 ——以淮南市潘集区塌陷区为例 范恒亮 (安徽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安徽 淮南 23XX) 摘要:潘集煤炭储量丰富,随着开采规模的日趋加大,在加快潘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本文以淮南市潘集煤矿区的生态农业建设为例, 结合潘集区煤矿区生态发展现状, 重点探讨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建设情况,并针对生态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后湖;塌陷区;生态园 ;生态农业 ;对策 Mine Subsidence District Construction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anji District subsidence area in Huainan Fan Hengli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ainan, Anhui 23XX) Abstract: Panji abundant coal reserv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mining in Panji acceler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the mine poses a serious ec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anji Huainan Coal District, for example, combining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Panji district, focuses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and to propose a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roblems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Lake; subsidence area; ecological park;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untermeasures 镇和田集街道境内,煤矿塌陷区内有 27 个行政村, 0 引言 135 个自然村,农户 18267 户,总人口约万人, 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目前所占的比例超人均耕地亩。
目前,煤矿塌陷区总面积达过了 70%,煤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3544hm2,其中相对稳沉坡地面积 1500 hm2,常年给同时也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区开采引起的土水面积 1200 hm2,湿地面积 844 hm2随着煤炭的不地沉陷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煤断开采,至 XX 年底塌陷区面积达 4620 hm2,其中炭开采对自然生态系统甚至整个景观都有不利的影相对稳沉坡地面积 1716 hm2,常年给水总面积 1700 响,且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破坏了土地的自然 hm2,湿地面积 1044 hm2 属性,土壤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土壤营养元素严重流塌陷区构成 失,原来平原陆地生态环境退变为水生生态环境更 煤矿开采后形成的塌陷区,一般可分为三个区域 有甚者还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区域社会、经济 带,即塌陷带,塌陷深度大 2m;塌陷过渡陷深度 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的建设具 ;陷变形带塌陷深度小于对于不同的塌 有重大的意义,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可以在全国范围 陷区域经过挖深垫浅、固体废物充填覆土等综合处理 内推广,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后,形成一个新的陆地、浅滩、水体相连的复合立体生态区域。
在这个区域可以实施农、林、牧、副、渔 1.利用塌陷区建立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及其加工业的综合发展 塌陷区现状 塌陷区水域一般水深 2 --1 0 m,水位稳定,不仅适 合鱼类生长、越东,而且适宜鱼类产卵是良好的渔业随着煤炭的进一步开采,潘集逐渐形成了大片的基地此外塌陷区水域是封闭的水体,面积适宜不需塌陷区,主要分布在泥河、潘集、芦集、贺疃四个乡要建拦坝设施,便于管理和捕捞发展 渔业生产具有 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浅滩是水生植物的良好生长地,在浅滩可以种植菱、芦、藕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仅可 以为矿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料,为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而且水生植物生长的环境 场所可以净化水体,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衍场所 陆地,这里所说的陆地是指对塌陷区中的塌陷过渡带和塌陷变形带经过充填复土后形成的可再利用的陆地区域可以种粮、蔬菜、放牧、办副业及种植业的深加工等矿区塌陷区的充填可利用煤研石和矿区电厂粉煤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塌陷区的充填物来源,而且还解决了煤研石和粉煤灰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堆放占用土地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利用塌陷区建立生态农业是可行的,它是改变矿区环境,增强经济实力,解决部分就业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模式。
2.潘集区后湖生态农业的建设情况 后湖村对沉陷区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项目支撑、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全镇沉陷的 1 万多亩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开发,建设后湖生态园涉及振兴、瓦房、谢街、大圩等 5 个村,分三期实施,到 XX 年底初步建成,预计需投入资金亿元通过治理,可新增耕地 6080 亩,养殖水面3300 亩目前已投入资金达 5000 余万元,初步建成一、二期共 5360 亩沉陷地的整理与利用,按照规划,后湖生态园建设为十个功能区,即水生蔬菜区、水产养殖区、农业试验区、果蔬采摘区、设施园艺区、花卉苗木区、休闲娱乐区、展示区、生态农庄区及综合服务区,现已基本完成 10大功能区的建设 后湖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有效解决了采煤沉陷区“沉疴” , 生态植被得到恢复,土地资源得到持续利用,把采煤塌陷区建成为农业开发区,旅游风景区,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最终实现塌陷不荒废,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减收 3.潘集区后湖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沉陷区民心基本安定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统筹规划问题 规划应在市矿统筹的框架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既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可操作的详细规划,目前核心治理区的五个园区都需要上级职能部门帮助制定详细规划;既要恢复生态植被,又要因地制宜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分,以利于长远发展。
严格落实事先告之、先搬后采政策,以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方面政策的落实,更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 财政扶持问题 项目治理目标所需资金与项目已争取资金相比缺口较大以 XX 年农业开发项目为例,我镇虽然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但从决算来看,建设总投入资金为 350 万元,项目资金只有 150 万元,缺口 200 万元对于资金缺口 200 万元,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挤出 60 万元投入项目治理,仍还缺口 140 万元(由施工队垫资) 一方面可以从镇土地置换项目结余资金中调剂一部分使用;另一方面,区政府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尽可能拨付一定资金给予扶持技术指导问题 急需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沉陷区失地农民培训,强化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好生态观光农业营销模式,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塌陷区可持续发展 4 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重点支持,统筹先后发展 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思路,重点支持生态农业的加快发展由组织部门确定一名负责同志牵头,沉陷办、农业、国土、水利、财政、交通、商务、旅游等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现场会,指导、协调、检查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
建议积极争取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沉陷区治理、土地流转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生态农业建设倾斜,同时市、区、 镇财政短期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生态农业的建设建议有关部门从农林技术指导、招商项目推介、交通设施建设、农副产品营销、融资引资引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安排治理项目,并积极为后湖生态园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互利双赢,统筹城矿乡发展 协调煤炭企业支持 沉陷区治理在全力支持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建议煤炭企业公开各采煤地块采煤时序,共同分析沉陷进程,根据采煤进度统筹安排沉陷区治理项目在治理开发过程中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为沉陷区治理项目制定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参与沉陷区治理开发重大问题的决策,避免因信息交流不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生不该有的纠纷 立足当前,统筹中长期发展 集中力量做好前期工程,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开发强度,让参与开发的农民见到更多的效益,坚定发展信心,为持续推进沉陷区治理开发务实基 础逐步扩大园区规模,集中连片治理开发相对稳沉的沉陷区;向周边地区拓展,跨区域复制“后湖模式” ,复垦一片、流转一片,治理一片、集中一片,开发一片、稳定一片,全面推进沉陷区治理开发。
从中长期看,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通过发展技术 含量较高的种植、养殖业,增强园区的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沉陷区失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邱汉周,金晓玲等.潘集采煤塌陷区的分布规划与生态保护[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XX(12). [2] 杨军,长江等.中小城镇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规划研究[J].中国科技,XX(5). [3] 吴中能,丁一苏等.淮南市泥河镇采煤塌陷区后湖生态园模式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XX. [4] 王艳,施六林等. 淮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优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XX(17). [5] 豆飞飞. 平原煤矿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XX. 篇二: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打造“智慧能源高地,淮畔山水名城” ——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征求意见稿摘要) 一、 城市空间发展战 略规划的概念 赵民(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前瞻性研究,是针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研究和谋划作为城市宏观层面的“非法定规划” ,战略规划工作具有总体规划所不具备的快速、实效和创新的特点。
因而自 XX 年以来,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今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的谈话中特别强调,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此外,习总书记还对区域协同发展、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当前,淮南正处于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战略规划研究来完善既有城市总体规划、并为未来新一轮总体规划提供技术储备十分必要,贯彻落实了中央的要求,体现了市委、市府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对规划的重视,有利于促进淮南城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缘起 淮南市在大区域版图中居中靠东,素有“中州咽 喉,江南屏障”之称近年来,淮南市抓住融入“长三角”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