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左传》:昭公三十一年.docx
7页国学宝典《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昭公三十一年》 【原文】 【经】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季孙意如晋荀跞于适历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晋侯使荀跞唁公于乾侯秋,葬薛献公冬,黑肱以滥来奔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传】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也 晋侯将以师纳公范献子曰:「若召季孙而不来,则信不臣矣然后伐之,若何?」晋人召季孙,献子使私焉,曰:「子必来,我受其无咎」季孙意如会晋荀跞于适历荀跞曰:「寡君使跞谓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图之!』」季孙练冠麻衣跣行,伏而对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为有罪,请囚于费,以待君之察也,亦唯君若以先臣之故,不绝季氏,而赐之死若弗杀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若得从君而归,则固臣之愿也敢有异心?」 夏四月,季孙从知伯如乾侯子家子曰:「君与之归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公曰:「诺」众曰:「在一言矣,君必逐之」荀跞以晋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跞以君命讨于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顾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将使归粪除宗祧以事君,则不能夫人。
己所能见夫人者,有如河!」荀跞掩耳而走,曰:「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臣请复于寡君」退而谓季孙:「君怒未怠,子姑归祭」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于鲁师,季孙必与君归」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 薛伯谷卒,同盟,故书 秋,吴人侵楚,伐夷,侵潜、六楚沈尹戌帅师救潜,吴师还楚师迁潜于南冈而还吴师围弦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及豫章始用子胥之谋也 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君子曰:「名之不行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出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跑之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是以《春秋》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 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赵简子梦童子羸而转以歌。
旦占诸史墨,曰:「吾梦如是,今而日食,何也?」对曰:「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终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 【译文】 三十一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昭公在乾侯,这是说他既不能去国外,又不能回国内 晋定公预备用兵力送昭公回国范献子说:“假如召见季孙而他不来,那么的确是有失臣道了,然后再攻打他,怎么样?”晋国人召见季孙,范献子派人私下告知他说:“您肯定要来,我保证您不会有罪季孙意如和晋国的荀砾在适历会见荀跞说:“寡君让跞对您说:为什么赶走国君?有国君而不事奉,周朝有肯定的刑罚您还是考虑一下!”季孙头戴练冠、身穿麻衣,光着脚走路,俯伏而答复说:“事奉国君,这是下臣求之不得的,岂敢躲避判刑的命令?君王假如认为下臣有罪,就请把下臣囚禁在费地,以等待君王的查问,也唯君王之命是听假如由于先君的原因,不断绝季氏的后代,而赐下臣一死假如不杀,也不让逃亡,这是君王的恩惠,死而不敢遗忘恩德假如能跟随君王一同回去,那么原来就是下臣的愿望,岂敢有别的念头?” 夏季,四月,季孙跟随荀跞到了乾侯子家子说:“君王和他一起回去,一次耻辱不能忍受,终身的耻辱反而能忍受吗?”昭公说:“对。
大家说:“这就在一句话了,君王肯定要赶走他!”荀跞以晋定公的名义慰问昭公,而且说:“寡君派跞以国君的名义责怪意如,意如不敢躲避死亡,君王还是回国吧!”昭公说:“君王赐惠照看到先君的友好,连续到逃亡的人身上,预备让我回去扫除宗庙以事奉君王,那就不能见那个人,我要是能见那个人,有河神为证!”荀跞捂上耳朵跑开,说:“寡君诚惶诚恐,岂敢预闻鲁国的祸难!下臣恳求去回复寡君退出去告知季孙,说:“国君的怒气没有平静,您姑且回去主持祭祀子家子说:“君王驾一辆车进入鲁军,季孙肯定和君王一起回去昭公想要听从跟随的人们胁迫昭公,就没有能回去 薛伯穀死了,由于是同盟国,所以《春秋》加以记载 秋季,吴军侵袭楚国,进攻夷地,又侵袭潜地、六地楚国沈尹戌带兵救援潜地,吴军退走楚军把潜地人迁移到南岗然后回去吴军包围弦地,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带兵救援弦地,到达豫章,吴军撤走这是吴王开头使用伍子胥的计策了 冬季,邾国的黑肱带着滥地逃亡前来这个人低贱而《春秋》记载他的名字,这是由于重视土地的原因 君子说:“名声的不能不慎重就像这样:有时有了名声,反而不如没出名声带了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地位低贱,也肯定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结果成为不义,不能磨灭。
因此君子行动就想到礼,办事就想到义,不做图利而失去礼的事,不做不符合义而感到内疚的事,有人求名而得不到,有人想要掩盖反而明白地登记了名字,这是惩处不义的人齐豹做卫国的司寇,是世袭大夫,做事情不义,就被记载为‘盗’邾国的庶其、莒国的牟夷,邾国的黑肱带着领地逃亡,只是为了谋求生活而已,不求什么名义,即使地位低贱也必定加以记载这两件事情,是用来惩处放纵而除去贪欲的假如经受艰难,使上面的人陷入危急,反而名声显扬,发动祸难的人就要为此而奔跑假如盗窃城邑背叛国君去追求大利而不登记他的名字,贪欲的人就会卖力去干因此《春秋》记载齐豹叫做‘盗’,也记载三个叛逆的名字,用来惩戒不义,斥责无礼,这真是擅长记述啊所以说,《春秋》的记载文字隐微文静而意义显着,言辞委婉而各有分寸上面的人能够发扬《春秋》大义,就使善人得到劝勉,恶人有所畏惧,因此君子重视《春秋》 十二月初一日,发生日食这天夜里,赵简子梦见一个孩子光着身子按着节拍唱歌跳舞,早晨让史墨占卜,说:“我梦见这样,现在发生日食,是什么意思?”史墨答复说:“六年以后到这个月,吴国唯恐要进入郢都吧!但结果还是不能成功进入郢都,肯定在庚辰那一天日月在苍龙之尾,庚午那天,太阳开头有灾。
火能战胜金,所以不能成功 扩展阅读: 左传之争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左丘明的记载特别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状况问题争辩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牢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丘明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着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具体、谈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的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真正 唐朝的赵匡首先疑心《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但并无任何依据此后,有些学者也持疑心态度叶梦得认为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旧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认为是左丘明所着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很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但吴起的性情与左传截然不同;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但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左丘明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