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六章新诗一.ppt

10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90157912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19.50KB
  • / 10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晚清的“诗界革命”•2、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1)提出: 1919年的《论新诗》•(2)内容:“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来将这一主张概括为“作诗如作文”•(3)“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4)意义:是对已脱离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语言的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语言形式的创造开辟道路 •3、胡适的“诗的经验主义” •其核心就是“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的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表现 •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话”的目标,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联系的•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 散文化•与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 平民化 •4、、创造新诗的试验所受到的反对•《学衡》派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他们的理想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 •二、“尝试”中的新诗•1、知识点把握•(1)新诗发表的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 、《觉悟》等。

       •(2)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3)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 •(4)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 •2、早期的白话诗创作 •(1)胡适的《尝试集》(《蝴蝶》、《老鸦》、《兰花草》)•(2)沈尹默的《月夜》、《三弦》•(3)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4)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5)鲁迅的《梦》和周作人的《小河》 •3、早期白话诗的特色•(1)明白平易,但缺乏飞腾的想象力胡适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胡适的《人力车夫》);二是比喻、象征(胡适的《老鸦》、周作人的《小河》)茅盾说早期白话诗大都具有“历史文件”的性质:其历史价值与历史局限都在于此 •(2)诗歌形式的散文化的倾向 •三、三、“开一代诗风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的新诗创作 •1、1921年的《女神》 •(1)新一代诗人的新诗探索•1923年5月,成仿吾发表《诗的防御战》,文章对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诗的本质在抒情抒情 •郭沫若在他的《论诗三札》里把“诗的艺术”概括为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2)《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贡献•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至;•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

      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这样,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女神》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2、1922年的湖畔诗派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湖畔诗人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 •诗人及其代表诗作:•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的《蕙的风》、《伊的眼》 •3、1923年的“小诗体” •(1)关于“小诗体”•“小诗体”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霎那间的感兴,寄托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受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的诗歌的影响产生;•代表诗人为冰心、宗白华等人 •(2)代表诗作:•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4、冯至的抒情诗 •(1)冯至简介•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2)诗歌创作•第一时期(20年代):《昨日之歌》•第二时期(40年代):《十四行集》•第三时期(50年代):《十年诗抄》•代表诗作有:《蛇》、《我是一条小河》、《雨夜》等 •(3)艺术风格和特色 •他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表现出艺术的节艺术的节制制•他着意追求诗的哲理化,使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沉思”的调子•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冯至的诗不仅情调充满感伤苦闷,而且诗的节奏舒缓,阴韵柔美,形成了“五四”诗歌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 •(4)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叙事诗•代表作:《帏幔》、《蚕马》、《吹萧人的故事》 第六章  新诗(一)•四四、、新新诗诗的的规规范范化化——闻闻一一多多、、徐徐志志摩摩为为代代表表的前期新月派的前期新月派 •(一)前期新月派简介(一)前期新月派简介 •1、前期新月派•是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他们立足于 “使诗的内容和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由此,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1)新月派诗歌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对《女神》的批评集中在两点:•一是“过于欧化”            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二是反对郭沫若的诗歌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的主张           强调要“诚心诚意的实验作新诗”。

      •因此,新月派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第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所关注的“白话”转向“诗”本身,“使新诗成为诗”•由此,在新月诗人的努力之下,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第一,“理性节制情感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第二,新诗形式的格律化新诗形式的格律化•1926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新月派的理论一方面受到力主“无我”、“不动感情“与倡导艺术形式是工巧的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抒情模式,特别是将情感消解于自然意想之中,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唐诗宋词传统相暗合:这正是闻一多所提倡的“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  •3、新月派的尝试 •新月派为实现其 “理论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是创造一种客观抒情诗。

      如闻一多的《口供》 、《死水》等•第二,是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如朱湘的《猫诰》、《玉娇》等•4、审美特征 •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提出了以“和谐”和“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闻一多提出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5、评价 •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二)闻一多(二)闻一多 及其诗作及其诗作•1、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闻家家骅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学者和民主主义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1923年),《死水》(1928年)•作品风格:古雅、沉郁•一方面,闻一多持“东方主义”的文化观,成为他向“和谐”、“均齐”的传统美学理想靠拢的内在依据;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敏锐的现代感受,身受西方文化影响,并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与个性自觉•巨大而深刻的思想矛盾使他的诗歌里充满了矛盾的张力:内心的“火山”几乎冲决而出;却又自觉追求传统的感情的克制,这一“冲”与这一“压”之间,就形成了他的诗所特有的“沉郁”的风格。

        •2、《口供》、《死水》评析•(1)《口供》•诗人抒发自己内心感情的矛盾时,并没有铺写触发这些感情的具体事件,也没有作赤裸裸的感情倾泻,而是经过艺术的想象,通过意象的刻绘来表达,使得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富有鲜明的形象性,也使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2)《死水》•内容分析:•第一节直接点明这里比喻的是黑暗的旧中国,已经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受情绪的冲击,所作有悖常理的举动,表现诗人的愤激之情 •第二节写“死水”的表面现象讽喻反动统治者们装点门面,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由此,更显出“死水”的腐朽和丑恶 •第三节由表象写到内里,由外观形象写至它的温度、色彩、声音通过摹写“死水”的种种特征,启发人们的联想,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这恶臭弥漫、花蚊嬉闹的环境的可恶 •第四节写反动派对“死水”的态度反动派的以丑为美,颠倒黑白;并且唆使御用文人——“青蛙”来大唱颂歌 •第五节写诗人对待“死水”的态度索性让它恶贯满盈,促其自毙在“绝望”中诞生新的“希望”运用反语,这更加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艺术特色:•第一, 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二, 以丑为美的写法;•第三, 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音乐美;•第四, 诗中色彩的运用——绘画美。

      •(三)徐志摩及其创作•1、徐志摩生平介绍•徐志摩(1896-1931),现代著名诗人原名章垿,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人作品有•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文集》、《秋》、《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 •徐志摩的生活就是一首诗,他用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对诗歌的美学追求——“诗化生活” •朱自清:“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2、徐志摩诗作分析•(1)《雪花的快乐》•(2)《再别康桥》•(3)《沙扬娜拉》(一首)•3、徐志摩的诗歌风格——飞动飘逸飞动飘逸•(1)徐志摩对人生美的追求•他热烈地追求着“爱”、“自由”与“美”,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胡适说: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一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2)潇洒空灵的个性和不受羁绊的才华• 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志摩正是叔本华所说“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园中遍植玫瑰”的那种人。

       •(3)徐志摩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他执著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诗中经常飞跃出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徐志摩的意象徐志摩的意象”•(4)徐志摩对诗歌外在形式美的追求•第一,体制的追求•第二,音节的变化•第三,辞藻的繁富•徐志摩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审美力这是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 •(四)朱湘及其创作•1、 朱湘简介•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诗集:《夏天》(1925年)、《草莽集》(1927年)、《石门集》(1934年)•2、朱湘诗作分析•(1)《摇篮歌》•(2)《采莲曲》•3、朱湘诗歌风格——清丽柔婉•(1)古典美的风格•塑造采莲少女、待嫁新娘、摇篮边吟唱的少妇等这样的超越时间的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沈从文说他是“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的歌曲”,“使新诗与旧诗在某一意义上,成为一种‘渐变’的连续” •(2)音乐美的特色•即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音乐感指出:“音乐性是指着诗歌中那种内在的与意境融合而分不开的节奏而言的•为了造成新诗的音乐美,他吸取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营养,在诗的音节、用韵上作了可贵的探索。

      •(五)林徽因及其诗歌创作•1、关于林徽因•2、林徽因的诗歌风格——轻灵飘逸•代表作:《笑》、《一首桃花》、《别丢掉》、《你是人间四月天》 •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一)“纯诗”(The Pure Poetry)•1、“纯诗”概念 的提出•1926年穆木天在《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提出“纯诗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其次,诗应有与散文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1)穆木天强调的是诗的“暗示”与“朦胧”的性质•(2)王独清又提出了“感觉”的因素•(3)梁宗岱对“纯诗”有更为系统化的阐释 •2、“纯诗”概念提出的意义•第一,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第二,代表着当时对新诗“非格律化”的不满与反拨 •(三)李金发的象征诗•1、李金发生平简介•李金发(1900-1976),广东省梅县人我国象征诗派的创始人,雕塑家1925年2月,《弃妇》一诗署名李淑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诗怪”,“中国象征诗第一人”•出版的诗集有《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等。

      •2、由《弃妇》看李金发的诗歌创作•(1)《弃妇》分析•表面意义上写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悲哀,隐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深的慨叹 •(2)李金发早期象征诗的主要特点•第一,多远取譬,常用省略法;•第二,强调“暗示”,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第三,大量的,而且是自觉的运用文言词语 •李金发的诗歌风格:晦涩朦胧•其他作品:《有感》、《里昂车中》等•六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蒋光慈(1901-1931)的《新梦》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代表作:诗歌有《新梦》;小说有《丽莎的哀怨》、《少年飘泊者》  •知识点:知识点:•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集》;•初期白话诗;自由诗;湖畔诗人;小诗体;•前期新月派;纯诗;早期象征诗派•思考题:思考题:•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之间的传承关系•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评析李金发的《弃妇》,并由此论述早期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及其在新诗艺术发展中的价值。

      蝴 蝶 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老老 鸦鸦 胡适胡适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兰花草兰花草(又名《希望》)(又名《希望》) 胡适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鸽鸽 子子 胡适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月月 夜夜 沈尹默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我”的独立不倚的形象表现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时代精神           (参考舒婷的《致橡树》)      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舒婷•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茵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月光,甚至春雨•不,这些还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分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叫我如何不想她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妹妹你是水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你是清溪里的水无愁地镇日流,率真地常是笑,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你是温泉内的水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泳,我想捞回来,烫得我手心痛妹妹你是水──你是荷塘里的水借荷叶做船儿,荷梗做篙儿,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蕙的风蕙的风 汪静之汪静之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伊底眼伊底眼 汪静之汪静之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宗白华              诗         宗白华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我 们 宗白华我们并立天河下,人间已落沉睡里。

      天上的双星映在我们的两心里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一个神秘的微颤经过我们两心深处 夜 宗白华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 《繁星》 八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繁星》 二八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碎我的心弦 《繁星》 五二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繁星》 一一六一一六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它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春水》 六四六四 婴儿,在他颤动的啼声中 有无限神秘的言语,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    要告诉世界 《春水》八六八六谈笑着走下层阶,斜阳里——    偶然后顾红墙,      前瞻黄瓦,霎时间我了解什么是“旧国”了, 我的心灵从此凄动了! 《春水》 一一○○四四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儿飘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微弱的心忽然颤动了!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蛇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闻一多      口  供                                 闻一多•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死水                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泡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徐志摩徐志摩和张幼仪 徐志摩和陆小曼林徽因 康桥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容,消容,消容——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扬,飞扬,飞扬,——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                消溶,消溶,消溶——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采莲曲采莲曲                        朱湘•   小船呀轻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   菡萏呀半天,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涧,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摇篮歌摇篮歌朱湘•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十六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婚照人到中年的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               林徽因•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一首桃花       林徽因•桃花,那一树的嫣红,象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            别丢掉 林徽因•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穆木天《谭诗》•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飘动淡淡的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才是诗的世界我要深汲到最纤纤的潜在意识,听最深邃的最远的不死的而永远死的音乐。

      诗的内生命的反射,一般人找不着不可知的远的世界,深的大的最高生命我们要求的是纯粹诗歌(The Pure Poetry),我们要住的是诗的世界,我们要求诗与散文的清楚的分界,我们要求纯粹的诗的 Inspiration 梁宗岱的《谈诗》•“所谓纯诗,便是摒弃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绪,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底形体的元素——音乐和色彩——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起我们的感官与想象的感应,而超度我们的灵魂到一个神游物表的光明极乐的境域像音乐一样,它自己成为一个绝对独立,绝对自由,比现世更纯粹,更不朽的宇宙;它本身底音韵和色彩底密切混合便是它底固有的存在理由 •一切伟大的诗都是直接诉诸我们底整体,灵与肉,心灵与官能的它不独要使我们得到美感的悦乐,并且要指引我们去参悟宇宙和人生底奥义而所谓参悟,又不独间接解释给我们底理智而已,并且要直接诉诸我们底感觉和想象,使我们全人格都受它感化与陶熔譬如食果我们只感到甘芳与鲜美,但同时也得到了营养与滋补 •这便是我上面说的把情绪和观念化炼到与音乐和色彩不可分辨的程度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

      •1920年,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弃 妇李金发•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有感           李金发•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吁!抚慰你所爱的去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