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E教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pptx
48页第二部分:操作分析,操作分析理论介绍,操作分析的解释: 研究对象: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 研究内容: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 研究目的: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操作分析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 1人机操作分析(含闲余能量分析) 2联合操作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1.手法名称: 人机配合法(Man-Machine Chart);简称为“人机法”. 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内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 (加工完一个零件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操作周期或周程) 2.目的: 学习如何记录人与机器配合工作时之过程. 1. 发掘空闲与等待时间 2. 使工作平衡 3. 减少周程时间 4.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 5. 合适的指派人员与机器 6. 决定最合适的方法 3.意义: 利用人机操作图,记录操作人员手动时间与一部机器或多部机器的机动时间 关系,并藉此记录来做进一步之分析与改善.,4.应用范围: 1. 1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 2. 数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 3. 数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 5.功用: 1. 了解在现况下,操作人之时间或机器之时间是否妥善应用. 2. 依上述之记录加以质疑,寻求改善之地方 3. 用以比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异情形.,人机操作图的构成,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
如1cm代表10min等 在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操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由上向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当工人操作时用实线(或其它方式)表示,空闲用虚线 (或其它方法)表示,机器同样 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之后,在此图的下端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期人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参考人机操作程序分析图,人机操作图实例分析,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改良方法:,0.2,0.4,0.6,0.8,1.0,1.2,1.4,移开铣成件,在面板上用模板量深度,成品 放入箱内,取新铸件置机旁,锉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用压缩空气清洁机器,装铸 件,开动机器精铣,精铣第二面,空闲,人,机,时间(min),空闲,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改善示例,1,2,3,4,5,6,7,8,9,10,准备下一工件,装上工件,空闲,卸下工件,完成件放箱内,空闲,空闲,人,机,时间,单独工作,空闲,共同工作,被装上工件,加工,卸下工件,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改善一:,1,2,3,4,5,6,7,8,准备下一工件,装上工件,空闲,卸下工件,完成件放箱内,空闲,人,机,时间,被装上工件,加工,卸下工件,将“准备下一工件” 放在加工周期内进行,1,2,3,4,5,6,7,8,9,10,准备下一工件,装上工件,空闲,卸下工件,完成件放箱内,空闲,空闲,人,机,时间,单独工作,空闲,共同工作,被装上工件,加工,卸下工件,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改善2:,1,2,3,4,5,6,准备下一工件,装上工件,卸下工件,完成件放箱内,人,机,时间,被装上工件,加工,卸下工件,将“准备下一工件”、 “完成件放入箱内” 放在加工周期内进行,1,2,3,4,5,6,7,8,9,10,准备下一工件,装上工件,空闲,卸下工件,完成件放箱内,空闲,空闲,人,机,时间,单独工作,空闲,共同工作,被装上工件,加工,卸下工件,有时,经过分析改善后,机器的周期时间仍然较长,在每一操作周期内,人仍有较多的空闲时间。
此时,可改善的方法有两种: 1增加其它工作 2利用空闲时间多操作一台机器,5,从料箱取材料,开动车床,空闲,3,3,35,空闲,空闲,人,机,时间,单独工作,共同工作,装上工件,自动切削,12,2,35,3,被卸下工件,10,15,20,25,30,35,30,45,50,55,60,将材料 装上车床,10,停止车床,2,卸下成品,放入成品箱,5,7,空闲,3,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产品:B239 机器:L25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半自动车床车心轴外圆,5,从料箱取材料,开动车床1,3,3,空闲,空闲,人,机1,时间,工作,装上工件,自动切削,12,35,3,被卸下工件,10,15,20,25,30,35,40,45,50,55,60,将材料 装上车床1,停止车床1,车床1卸成品,放入成品箱,7,空闲,3,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产品:B239 机器:L25+L26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一人双机改良,3,空闲,空闲,机2,装上工件,自动切削,12,20,3,被卸下工件,7,至车床2,车床2卸成品,放入成品箱,从料箱取材料,将材料 装上车床2,开动车床2,至车床1,10,2,5,5,停止车床2,2,5,3,3,10,2,2,5,自动切削,15,练习:人-机操作图,某人操作两台半自动车床,程序为: 进料:0.5min; 车削:1min; 退料:0.25min 此两台车床加工同一零件,能自动车削和自动停止。
试绘制此操作的人-机操作图闲余能量分析,从前例可知: 工作周期未改变 一人操作双机 工作周期内完成2件 总产量增加100% 机器的空闲时间 机器闲余能量 工人的空闲时间 工人闲余能量,机器闲余能量分析,机器 时间,加工 时间,装卸 时间,等待 时间,SMED,Line Balancing,VE/VA,工人闲余能量分析,工人与机器数,机器1,机器2,机器3,机器4,机器5,工人,操作时间,机器运转时间,N=,L+M,L+W,N工人可操作的机器数 L装、卸工件时间 M机器工作时间 W工人从一台机器走到 另一台机器的时间,练习:可操作几台机器?,装卸工件时间每台为1.41min/次; 从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的时间为0.08min; 机器自动切削时间为4.34min.,N=,1.41+4.34,1.41+0.08,=,3.86,2.联合操作分析,联合操作,联合操作: 在生产现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员同时对一台机器(一项工作),进行工作例:某工厂的成品用小木箱包装后,堆放在工厂的库内,每天由甲、乙两人用两小时将小木箱放在搬运板上再由堆高机运送到储运库(待运出厂)堆高机每次搬运一块板,回程则将空板运回,再继续搬运另一块板。
每装满一块运板需6min;堆高机来回一次需3min仑 库,甲,板1,储运处,板2,机,乙,联合作业图:,1,运板2,3,机,甲,时间,装板1,6,2,3,4,5,6,7,8,9,3,空闲,乙,3,空闲,6,装板2,3,空闲,运板1,3,联合作业图:,1,运板2,3,机,甲,时间,装板1,3,2,3,4,5,6,装板1,乙,3,装板2,3,运板1,3,装板2,3,1.手法名稱: 雙手操作法,簡稱為“雙手法”. 2.目的: 學習有系統的記錄人體雙手(足)動作的過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說:”上帝造人為何要給一個嘴巴,二個眼睛,二個耳朵以及二雙手呢?”那是 因為上帝希望每一個人能少說,多看,多聽,多做.這樣的故事我們都非常清楚與了解.但是我們若 進一步加以探討,我們是否盡力發揮我們”雙手萬能”的功用.每一個人都會說”當然是”如果再問下,去 您的雙手在工作時,有一隻手在”閒置”的狀態下,所佔之比率例有多少,相信有許多人不能夠回答 出來. “雙手操作法”就是希望能幫助我們了解雙手在操作時”閒置”的狀況,並尋求改善的方法,以發 揮雙手的能力. 3.意義: 以圖表的方式,來記錄操作者雙手(足)的動作過程,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改善.,IE七大手法之六 雙手法 24,4.應用範圍 1. 適用於以人為主的工作,即研究的對象為人體的雙手或雙足. 2. 專注於某一固定工作地點之研究,即該工作固定在此地點上實施. 3. 該件工作有高度重復性,即該件工作會再次大量生產.非重復性之工作,則因研究改善后 無法再次應用於同一件工作內,而失去研究改善之目的. 5.功用 1. 用以記載現行操作者雙手(足)的動作過程. 2. 依(1.)之記錄,加以質疑,尋求改善之地方. 3. 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異情形. 6.名詞釋義 1. 右手操作圖:為雙手操作圖之另一稱呼,蓋左右手即是雙手之義. 2. 操作者操作圖:為雙手操作圖之另一稱呼.蓋其研究對象係以操作者之雙手(足) 之動作為主.,IE七大手法之六 雙手法 25,3. :代表:”移動”,表示手由一地點移動到另一地點 4. :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個物體,另一手正在工作,此時握住東西之手,是為”把持”之狀態. 5.:代表”等待”,一手正在等待下一個動作. 6. :代表”作業”或”操作”,手正從事有生產性的動作,皆是. EXL: 將物體結合在一起,分開、彎曲、轉動、對準、拿起、放下、抓取等等. 7.正常工作範圍:以在坐姿狀態雙手之正常活動可及之範圍,是為正常工作範圍,約在3740公分 之範圍內. 8. 圖表介紹,双手作业分析case,打印机,打印机,黑箱,黑箱,左右手分工不均匀 独臂作业 工具设备布置不合理,左右手分工均匀 同时、反向动作 工具设备布置合理,流水线,流水线,1.手法名稱 又稱動作改善法,簡稱為“動改法”,是: 省力動作原則 省時動作原則 動作舒適原則 動作簡化原則 此原則以最少的勞力達到最大的工作效果,其原為吉爾博斯(Gibreth)最先提出,后經研究整理增刪.其中以巴恩斯(Ralph M.Barnes)將之補充完成. 2.動作改善原則可分為三大類二十項. 3.三大分類為: 1. 有關於人體動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8項. 2. 有關於工作場所之布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含6項. 3. 有關於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共包含6項. 詳細之20項原則將在後面詳加介紹.,IE七大手法之二 動改法 12,4.有關人體動用原則(動作經濟原則) 原則1: 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 原則2: 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閒 原則3: 兩臂之動作應反射同時對稱. 原則4: 盡可能以最低級動作工作 說明: 欲使動作迅速而輕易,唯有從動作距離之縮短,以及動作所耗體力減少上著手.欲達到此目的,其實際對策則為選取級次最低之動作,使動作範圍縮小.並使物料及工具盡可能靠近手之動作範圍內.工作時,人體之動作可分為下列五級:,IE七大手法之二 動改法 13,原則5: 物體之”動量”盡可能利用;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度. 原則6: 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 原則7: 彈道式運動較輕快. 原則8: 動作宜輕鬆有節奏. 原則9: 眼睛的視點應盡少變動並盡量接近. 原則10: 適當之照明;應有適當之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 所謂合適的照明,其意義應包括: 1.必須有合適其工作的充足光度. 2.必須有合適顏色的光線,且應避免閃光. 3.必須有合適的投射方向. 原則11: 工作抬椅高度適當舒適 原則12: 盡量以足踏/夾具替代手之工作.,IE七大手法之二 動改法 14,原則13: 盡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並. EXL: 將兩種功能不同的印章,修改成具有兩種功能的單獨印章. 原則14: 工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