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chap1煤的的形成.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82300911
  • 上传时间:2019-02-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7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9年11月在新疆沙尔湖煤田勘查区钻孔,钻探出可采煤层11层,总厚度达301米,其中一处单一煤层的最大厚度达217.14米,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第一节 成煤物质,1、煤是由植物形成的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2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 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 地史上植物演化年代见图2-1低等植物——海带,低等植物——地衣,高等植物——蕨类植物,高等植物——松树,3 我国主要聚煤期 我国主要聚煤期: 新 生 代 新近纪-古近纪(约0.24~0.65亿年) 中 生 代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4亿年) 早、中侏罗世(约2.03亿年) 晚三叠世(约2.5亿年) 晚古生代 晚二叠世(约3亿年)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约3~3.54亿年) 早石炭世(约3.54亿年) 早古生代 早寒武世(约5.45亿年),4 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1)碳水化合物 (2)木质素 (3)蛋白质 (4)脂类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在溶液中能生成胶体,容易水解在泥炭沼泽的酸性介质中,纤维素可以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 半纤维素:化学组成和性质与纤维素相近,但比纤维素更易分解或水解为糖类和酸 果胶:糖的衍生物,呈果冻状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水解成一系列单糖和糖醛酸4.1 碳水化合物,4.2 木质素,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木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羟基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木质素,其组成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异,见图4.3 脂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脂类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脂肪: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高等植物中含量少(1-2%),低等植物含量高(20%左右)在生化作用下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成煤作用。

      蜡质 :主要是长链脂肪酸与含有24~26个碳原子的高级一元醇形成的脂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细菌分解树脂 : 树脂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当植物受伤时,胶状的树脂不断分泌出来保护伤口针状植物含树脂较多,低等植物不含树脂树脂不溶于有机酸,不易氧化,微生物也不能破坏它,因此能很好地保存在煤中 角质和木栓质: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溶于有机酸,微生物也难以作用,在成煤过程中能保存下来4.3 脂类化合物,4.4 蛋白质,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由于含羧基和羟基,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强烈亲水性胶体 高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少;低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 植物死亡后,完全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煤中硫、氮元素的来源之一4.5 不同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性,5 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和腐植腐泥煤 (1)腐植煤: 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2) 腐泥煤: 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 残植煤 : 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4)腐植腐泥煤: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第二节 成煤的条件和环境,煤炭的生成,必须有气候、生物、地理、地质等条件的相互配合,才能生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矿藏这些条件包括: (1) 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生物、气候的影响) (2)植物遗体不能完全腐烂--适合的堆积场所 (沼泽、湖泊等) (3)地质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第三节 成煤作用过程,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腐植煤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 和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图示如下:,第三节 成煤作用过程,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 ,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褐煤 烟煤 (长焰煤、气煤、肥煤、 焦煤、瘦煤、贫煤) 无烟煤 。

      1 泥炭化作用,1.1 泥炭化作用的概念: 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在这一阶段,植物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1 泥炭化作用,1.2 泥炭化作用的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阶段:多氧条件下 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喜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另一部分分解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成为腐植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1 泥炭化作用,第二阶段:缺氧条件下 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喜氧微生物被厌氧细菌所替代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植物分解作用进行不久,合成作用也就开始了1.3 植物经泥炭化作用成为泥炭,在两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1)组织器官(如皮、叶、茎、根等)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体--泥炭; (2)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泥炭中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植酸却大量增加,并成为泥炭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达到40%以上。

      1 泥炭化作用,2 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1 成岩作用 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2.2 变质作用,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2 煤化作用,2.2.1 变质作用类型 根据变质条件和变质特征的不同,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温度、压力的来源) (1)深成变质作用 深成变质作用是指在正常地温状态下,煤的变质随煤层的沉降幅度的加大、地温的增高和受热时间的持续而增高这种变质作用与大规模的地壳升降活动直接相关,具有广泛的区域性,过去常被称为区域变质作用。

      1)深成变质作用 希尔特定律:它是煤变质程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 深成变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煤变质程度具有水平分带规律因为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按照希尔特定律,这一煤层或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带规律2.3 变质作用的因素: 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 2.3.1 温度的影响 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50~60℃),褐煤的变质就不明显了,如莫斯科煤田早石炭世煤至今已有3亿年以上,但仍处于褐煤阶段通常认为,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变化,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2.3 变质作用的因素: 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 2.3.2 时间的影响 时间是影响煤变质的另一重要因素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温度、压力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热时间越长,煤化程度越高第二,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用或受长时间较低温度(超过变质临界温度)作用,可以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

      2.3.3 压力的影响 压力可以使煤压实,孔隙率降低,水分减少;并使煤岩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作定向排列静压力促使煤的芳香族稠环平行层面作有规则的排列 尽管一定的压力有促进煤物理结构变化的作用,但只有化学变化才对煤的化学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工煤化实验表明,当静压力过大时,由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压力反而会抑制煤结构单元中侧链或基团的分解析出,从而阻碍煤的变质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变质的次要因素什么是沼泽? 沼泽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常年积水或极其潮湿的地段,内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 沼泽的分类 (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 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 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2)根据沼泽距离海岸的远近,分为近海泥炭沼泽与内陆泥炭沼泽 (3)根据水介质的含盐度,沼泽又可分为淡水的、半咸水的和咸水的湖沼演化中泥炭和淤泥形成示意图,,大地构造(地壳运动):,提供成煤作用缓慢而均匀的沉降运动(均衡补偿)和成煤坳陷地壳的剧烈或过缓沉降运动都不利于厚层泥炭层的形成,植物的堆积和地壳的沉降的平衡,决定泥炭层形成厚度。

      影响煤性质因素: 堆积方式(原地生成的、异地生成的);形成泥炭的植物群落;沉积环境(浅沼的,湖沼的,微咸水-咸水,富含钙质的);养分供给(富养分的,贫养分的);pH值,细菌活动性,硫的供给;氧化还原电位(需氧的,厌氧的)泥炭沼泽中植物与泥炭层的形成,,泥炭,泥炭,泥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