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欧•亨利小说中异叙修辞法的翻译——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修改2.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26500803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欧•亨利小说中异叙修辞法的翻译——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新颖的故事构思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著称世界上曾有很多译者想完美地翻译欧•亨利的作品,但是一般都不能如愿欧•亨利的作品在翻译上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以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对小说中异叙修辞法的翻译进行探讨关键词】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语言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一生创作了无数短篇小说作品,他的作品构思独特巧妙、语言幽默风趣、故事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全世界的读者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这也为他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人们称欧•亨利是美国文学的名片而美国文学界更是将欧•亨利称为“美国百科全书”在众多的短篇小说作品中,《警察与赞美诗》是最为著名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诉了一个流浪汉苏比的故事,苏比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眼看冬天马上来临,公园的长凳不再适合他作为临时居所,为了能安然度过冬天,解决整个冬天的吃饭和取暖问题,苏比想尽办法去犯罪,希望能被抓进监狱,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各种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教堂的赞美诗感化了他,他决定重新做人,不再做流浪汉,此时,警察却以蓄意犯罪的罪名将他逮捕,并判处三个月监禁,刚刚萌生回头之念的苏比却意外得到了他曾经想要的结果。

      一、 作品赏析 《警察与赞美诗》创作于1904年,全篇仅有几千字,作品是在对一个小人物的小事件中展开叙述通过对流浪汉苏比滑稽而悲惨的命运描写,揭示出美国扭曲的社会本质,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警察对故意犯罪视而不见,却无故逮捕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穷人苏比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美国社会中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为了追求能吃饱、能不被冻死街头,他一天奔波着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作的事情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作者就抓住这个小人物的小事情,在有限的篇幅中以小见大,深刻揭示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扭曲的本质,也揭示出作为统治工具的警察的丑陋面目,作者大题小做的艺术手法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小说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却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开篇:流浪汉苏比躺在公园的长凳上久久不能入睡,冬天渐渐近了,如何解决过冬的问题呢?如何能在一个冬天都吃的饱,睡的暖呢?他在筹划一个完美的计划,不是为了添置御寒衣物,也不是为了找个稳当的住所,而是想了一个卑劣的小主意,进行一些小的犯罪,不至于被判重刑,却能被送到监狱去关三个月,他认为没有比这个更让人衣食无忧,更稳当的地方了本来监狱是一般人都不愿有所关联的地方,但是苏比却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苏比头脑正常,却对监狱青睐有加,何其怪哉?这个过冬计划明显不符合情理,甚至有些反常,但是通篇来看,这种情节设置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种悬念的设置更是小说的精髓所在。

      小说的情节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悲剧中不断发展,我们在主人公滑稽的行为中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冷意然而这些还不是最滑稽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论苏比如何挑衅,象征着法律尊严的警察却始终对他视而不见苏比去监狱过冬的梦想始终无法实现这篇小说的精华之处在于,虽然作者的本意是揭露和讽刺警察,却没有将笔锋直接指向任何一个警察,而是通过一个想让警察抓去的流浪汉来表达这一切,通过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反面透视出警察的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苏比渴求被抓而不得的悲剧,刻画了美国警察普遍性的丑恶作品的新奇之处还在于,不断的波折中逐渐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流浪汉苏比的故意犯罪,讲述了一个离奇而荒唐的悲剧,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个滑稽幽默的喜剧情节,让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值得玩味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连续剧一样,通过丰富而各具特点的场景,多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腐朽而扭曲的社会本质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弊病多如牛毛,调戏妇女、白吃白喝、顺手牵羊、扰乱治安无所不在生意人看人下菜碟;过马路的贵妇人比小偷更能吸引警察;漂亮的年轻女孩竟然是妓女;表面衣冠楚楚的人却是个贼这些看似怪异的表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司空见惯,作者则是剥去了层层的外衣,将资本主义的黑暗本质展现的读者面前。

      按照情理,苏比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实现被捕的愿望应该不是问题然而作者却为他设计了一条屡试屡败的道路苏比先后共肇事六次,但是都没得如愿进入梦乡中的过冬天堂曲折回旋的情节让人不禁莞尔虽然情节的曲折确实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但是如果这些情节只是一些胡编乱造、子虚乌有的事情,只是为了取悦读者而设计,那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然而欧•亨利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就在于它的情节设置处处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有让人思索的深刻含义在离奇而波折的情节发展中,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鲜明的对比,并在对比中突出主题思想在小说的开篇就先设置了一个对比介绍:冬天渐进,有钱人可以去南方晒太阳,可以去地中海,还可以去苏威湾去游玩,去享受那令人昏睡的闲适生活但是作为穷人的流浪汉苏比最奢望的只是能去蹲三个月监狱贫富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美国号称天堂的社会本质在小说的开篇就被扯下了遮羞布,作者在这里鲜明地指出,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在这里享尽换了,而穷人只能饱受困苦又如描写警察时的对比,作者通过他们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将警察的丑恶嘴脸抨击得体无完肤。

      两个侍者将苏比狠狠地扔到了打劫上,面对只能一节节折起身体的苏比,警察视而不见,嘲笑着走开苏比与别人发生纠纷,警察却忙于搀扶一个金发搞个的女子过马路,只是为了不让电车将那个女子撞到这貌似不经意地描写,却将警察趋炎附势的本质鲜明地刻画了出来在面对穷富两种阶层的人,警察完全是两种嘴脸,在穷人面前他们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而在富人面前,他们又扮演了摇尾乞食的叭儿狗二、 异叙修辞法的翻译分析 轭式修辞法是欧•亨利惯用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法一般是对多个词语用一个单词勉强支配或修饰,而这种修饰或搭配还能符合正常的语言习惯轭式修辞法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那就是异叙,也称为兼叙也是对一个或多个词语用一个单词进行搭配和修饰而这种词语间的搭配并不符合正常的语言习惯,而是作者臆造出来的,以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如在“Its crockery an《警察与赞美诗》 atmosphere were thick; its soup an《警察与赞美诗》 napery thin.”就是异叙修辞的经典表现,这个句子中,“thick”和“thin”就是作为修饰他所搭配的词语而存在的,在正常的语言习惯中,一般不会用“thick”来修饰“atmosphere”,“thin”与“napery”的搭配更不多见。

      这种搭配只有在文学创作才会被用到异叙修辞法的结构是将两个或多个词语用一个词进行串联,目的是让语言更为凝练,更为含蓄简洁,也使句式结构更为平顺,类似于汉语中的排比,让文章更为有力由于轭式修辞法是用一个单词勉强搭配多个词语,因此在表达内容方面,角度更为奇特,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幽默和生动效果欧·亨利的作品多采用这种修辞方式,使得他的文学语言大放异彩型式是语言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最多的时候是指句子的形式,另外还有短语和词组的形式也用这个术语来表达从句法上讲,它可以表达修饰、补足、陈述、从属以及并列等关系这种组合关系是从具体词组和句子中凝练出来的而某一种或者一类结构的重复就是型式化从而体现出另一种含义而我们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对比意义上去探索主题的用一些词汇可以将许多句子联系在一起而我们则能从中获得不同的理解型式化的句式用总体手段组成语篇,从而让语言的腔调作用更为明显,也使语篇的含义有了新的变化如果将这些型式化的句式组织起来,语篇的深层含义就更为鲜明了通过型式化,语篇可以表达更丰富的含义型式化在衔接最为重要的方式,而将这种型式化进行重复,则能有效地连接不通语篇之间的关系,使语篇更完整。

      型式化还能对语篇的结构重组和连贯起到积极作用语境中的语类都包含在型式中语篇与语境因此而联系更为密切,使语篇更加连贯和完整值得说明的是,型式化有具体型式不能表达的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型式化既与具体句型有区别,而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可以从语篇中概括出明确的主题 我们来具体分析,苏比在被餐厅的使者叉到了街上,他也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再次选择目标时,他改变策略,选择了一家档次较低的饭店形容这家餐厅时欧·亨利用了这样一个句子“Its crockery an《警察与赞美诗》 atmosphere were thick; its soup an《警察与赞美诗》 napery were thin.”,在这里,“thick”与“atmosphere”和“crockery”搭配,“thin”与“napery”和“soup”搭配这就是这两个词多重含义的巧妙利用在翻译时更为巧妙,翻译时既要译出原意,又要表达出反义词的形式如译作“粗里粗气”就是归化翻译法的具体表现里”是一个助词,是连接词,如“土里土气”、“妖里妖气”、“粗里粗气”、“糊里糊涂”等等气”在汉语中的解释是“样子,”在这里是一个后缀词其实他强调的是前面那个词,如“土里土气”就是强调“土”。

      所以,这里翻译成“粗里粗气”是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是表达不精致或者不优雅的气氛结论: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赞誉,他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多达三百多篇,因而被称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名片他的作品寓意深刻,语言生动,情节巧妙,常常用“含笑的眼泪”表达深刻的思想在翻译欧•亨利小说的时候,如果想要做到深刻而准确确非易事本文以欧•亨利的短篇经典名著《警察与赞美诗》原作为对象,再对李文俊先生的译作进行欣赏和对比,进一步阐述了《警察与赞美诗》中异叙修辞法的特色,从而对欧•亨利的语言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参考文献[1] 贝茨,朱宾忠. 现代短篇小说回眸[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2] 陈素红. 宿命的命运——欧.亨利短篇小说《命运之路》赏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梁超.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词义表达[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4] 汪泽洲. 惊人的相似:《警察与赞美诗》和《项链》的结尾[J].世界文学评论,2007.[5] 徐丽娟. 简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修辞格的语义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