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温陵集 明 李贽.doc

171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856989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4KB
  • / 1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温陵集李温陵集 明明 李贽李贽李温陵集 明李贽撰 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今属福建) 年二十六中举, 年五十一官云南姚安知府,后三年辞官,在湖北、麻城等地讲学著书万历年间以“敢倡乱 道,惑世诬民”罪下狱死 《李温陵集》一至十三卷为《答书杂述》 ,亦即《焚书》 ;十四至十七卷为《读史》 ,即 摘录其《藏书》中史论部分;十八、十九两卷为《道厚录》 ,即《说书》 ;二十卷为诗是 集有明万历间海虞顾大韶校刻本 《四库全书》列入存目 李温陵集 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 ,已著录是集一卷至十三卷,为答书、杂述,即《焚书》 也十四卷至十七卷为《读史》 ,即摘录《藏书》史论也十八、十九二卷,为《道原录》 , 即《说书》也第二十卷则以所为之诗终焉前有《自序》 ,盖因刻《说书》而并摘《焚书》 、 《藏书》 ,合为此集也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刭而焦竑等盛 相推重,颇荧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 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为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庶无识之士,不至怵於虚名, 而受其簧鼓,是亦彰瘅之义也 ---出《四库总目提要》李溫陵集 (明)李贄 撰 ●目錄 自序 卷之一 書答一 卷之二 書答二 卷之三 書答三 卷之四 書答四 卷之五 書答五 卷之六 書答六 卷之七 雜述一 卷之八 雜述二 卷之九 雜述三 卷之十 雜述四 卷之十一 雜述五 卷之十二 雜述六 卷之十三 雜述七 卷之十四 讀史一 卷之十五 讀史二 卷之十六 讀史三 卷之十七 讀史四 卷之十八 道古錄上 卷之十九 道古錄下 卷之二十 詩 ●李溫陵自序 自有書四種一曰藏書上下數千年□非東易肉眼視此□□藏之言當藏於山中以待後世子雲□ 一曰焚書則荅知已書問所□□切□世學者膏肓阮中其痼疾則必□殺我矣□□□焚當□而棄之不可 與此焚口之後又省別緣名為光苦□□□焚書而另為卷目則□焚者焚此多□說之四十四□真為可 喜叢聖□之精□□日用之平常可使讀者一□目便去入聖之無難出世之非假此信如傅誰則□□入 而閑之門非以誘人實以絕人多烏乎可其為說原於看朋友作時文□說書之佑時文然不佑者存 多此今既刻說書存并焚書之刻并藏書中一二論著之刻焚者不收焚藏者不復藏□或曰誠如□不 宣收名焚書此不幾於名之不可□□之不願行乎噫嚧予安能知子又安能知夫□焚者謂其逆人之 耳此□刻者謂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著死殺□可愳如然予年六十四無倘一入人之心則知我者或庶 幾乎予幸其庶幾如存刻之 卓吾夫子題湖上之聚佛樓 ●李溫陵集卷之一 海虞後學顧大韶仲恭校 書答一 ◆書答一 答周西巖 答李如真 答周若莊 與焦弱侯 荅鄧石陽 又荅石陽太守 荅李見羅廵撫 答焦從吾 荅何克齋尚書 復丘若泰 復鄧石陽 復周三魯 荅鄧明府 ○答周西巖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 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無情難告語也賢知愚不肖不可使知者以其有情難告語也除是 二種則雖牛馬驢駝等當其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據渠見處恰似有人生知又有人不生知生知者便是佛非生知者未便是佛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不 幾于日用而不知乎不知尚可更自謂目前不敢冐認作佛既目前無佛他日又安得有佛也若他日 作佛時佛方真有則今日不作佛時佛又何處去也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別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 有無也明矣且既自謂不能成佛矣亦可自謂此生不能成人乎吾不知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間也既 無以自立則無以自安無以自安則在家無以安家在鄉無以安鄉在朝廷無以安朝廷又不知何以 度日河以面于人也吾恐縱謙讓决不肯自謂我不成人也審矣即成人矣又何佛不成而更等待他 日乎天下寧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乎若必待仕宦婚嫁事畢然後學佛則成佛必待無事是事有礙 于佛也有事未得作佛是佛無益于事也佛無益于事成佛何為乎事有礙于佛佛亦不中用矣豈不 深可笑哉纔等待便千萬億刼可畏也夫 ○答李如真 弟學佛人也異端者流聖門之所深闢弟是以於孔氏之徒不敢輕易請教者非一日矣非恐其 闢巳也謂其志不在于性命恐其術業不同未必能開我之眼愈我之疾我年衰老又未敢汎汎然為 無益之請以虛度此有限時光非敢忘舊日親故之恩如兄所云親者無失其為親故者無失其為故 之云也念弟非薄人也自已學問未曾明白雖承朋友接引之恩切欲報之而其道無繇非能報之而 不為之報也承兄遠教感切難言第弟禪學也路徑不同可如之何且如親民之旨無惡之旨種種不 猒不倦之旨非不親切可聽的的可行但念弟至今德尚未明安能作親民事乎學尚未知所止安敢 自謂我不厭乎既未能不厭又安能為不倦事乎切恐知學則自能不厭如饑者之食必不厭飽寒者 之衣必不厭多今于生死性命尚未如饑寒之甚雖欲不厭又可能耶若不知學而但取不厭者以為 題目工夫則恐學未幾而厭自隨之矣欲能如顏子之好學得與欲如夫子之忘食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又可得與况望其能不倦也乎哉此蓋或侗老足以當之若弟則不敢以此此足而必欲人人同宗 此學脉也何也未能知學之故也未能自明已德故也未能成已立已盡已之性故也惟德有未明故 凡能明我者則親之其不如已者不敢親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損不敢親也既不敢親則惡我者 從生焉我惡之者亦從生焉亦自然之理耳譬如父之於子然子之賢不肖雖各不同然為父者未嘗 不親之也未嘗有惡之之心也何也父既有子則田宅財帛欲將有托功名事業欲將有寄種種自大 父來者今皆於子乎授之安能不以子為念也今者自身朝餐未知何給暮宿未知何處寒衣未審誰 授日夕竊竊焉唯恐失所尚無心于得子又安知有子而欲付托此等事乎正弟之謂也此弟於侗老 之言不敢遽聆者以此也弟非薄於故舊之人也雖欲厚之而其道固無從也吁安得大事遂明輪廻 永斷從此一聽長者之教一意親民而宗不厭不倦學脉乎且兄祗欲為仁不務識仁又似于孔門明 德致知之教遠矣今又專向文學之塲精研音釋等事似又以為仁為第二義矣襍學如此故弟猶不 知所請教也非薄之謂也念兄未必能開弟之眼愈弟之疾也大抵兄高明過于前人德行欲列于顏 閔文學欲高于遊夏政事不數于求由此亦惟兄之多能能自兼之弟惟此一事猶惶惶然恐終身不 得到手也人之賢不肖懸絕且千萬餘里真不可槩論有如是哉弟今惟自愧爾矣 ○答周若莊 明德本也親民末也故曰物有本末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苟不明德以 修其身是本亂而求末之治胡可得也人之至厚者莫如身苟不能明德以修身則所厚者薄無所不 薄而謂所薄者厚無是理也故曰未之有也今之談者乃舍明德而直言親民何哉不幾于舍本而圖 末薄所厚而欲厚所薄乎意者親民即明德事邪吾之德既明然後推其所有者以明明德于天下此 大人成已成物之道所當如是非謂親民然後可以明吾之明德之謂也且明德者吾之所本有明明 德于天下者亦非強人之所本無故又示之曰在止於至善而已無善無惡是謂至善於此而知所止 則明明德之能事畢矣由是而推其餘者以及于人於以親民不亦易易乎故終篇更不言民如何親而但言明德故不言德如何明而但曰止至善不曰善如何止而但曰知止不曰止如何知而直曰格 物以致其知而已所格者何物所致者何知蓋格物則自無物無物則自無知故既知所止則所知亦 止苟所知未止亦未為知止也故知止其所不知斯致矣予觀大學如此詳悉開示無非以德未易明 止未易知故又贊之曰人能知止則常寂而常定也至靜而無欲也安安而不遷也百慮而一致也今 之談者切已自反果能常寂而常定乎至靜而無欲乎安固而不搖乎百慮而致之一乎是未可知耳 奈之何遽以知止自許明德自任而欲上同於大人親民之學也然則顏子終身以好學稱曾子終身 以守約名而竟不敢言及親民事者果皆非邪果皆偏而不全之學邪世固有終其身覓師友親近善 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况未嘗一日親近善知識而遂以善知識自任可乎 ○與焦弱侯 人猶水也豪傑猶巨魚也欲求巨魚必須異水欲求豪傑必須異人此的然之理也今夫井非不 清潔也味非不甘美也日用飲食非不切切於人若不可缺以旦夕也然持任公之釣者則未嘗井焉 之之矣何也以井不生魚也欲求三寸之魚亦了不可得矣今夫海未嘗清潔也未嘗甘旨也然非萬 斛之舟不可入非生長于海者不可以履于海蓋能活人亦能殺人能富人亦能貧人其不可恃之以 為安倚之以為常也明矣然而鯤鵬化焉蛟龍藏焉萬寶之都而吞舟之魚所樂而遊遨也彼但一開 口而百丈風帆並流以入曾無所於礙則其腹中固已江漢若矣此其為物豈豫且之所能制網罟之 所能牽邪自生自死自去自來水族千億惟有驚怪長太息而已而况人未之見乎予家泉海海邊人 謂予言有大魚入港潮去不得去呼集數十百人持刀斧直上魚背恣意砍割連數十百石是魚猶恬 然如故也俄而潮生復乘之而去矣此猶其小者也乘潮入港港可容身則茲魚亦苦不大也予有友 莫姓者住電海之濱同官滇中親為我言有大魚如山初視猶以為雲若霧也中午霧盡收果見一山 在海中連亘若大行自東徙西直至半月日乃休則是魚也其長又奚啻三千餘里者哉嗟乎豪傑之 士亦若此焉爾矣今若索豪士于鄉人皆好之中是猶釣魚於井也胡可得也則其人可謂智者與何 也豪傑之士决非鄉人之所好而鄉人之中亦决不生豪傑古今賢聖皆豪傑為之非豪傑而能為聖 賢者自古無之矣今日夜汲汲欲與天下之豪傑共為賢聖而乃索豪傑于鄉人則非但失卻豪傑亦 且失卻賢聖之路矣所謂北轅而南其轍亦又安可得也吾見其人决非豪傑亦决非有為聖賢之真 志者何也若是真豪傑决無有不識豪傑之人若是真志要為聖賢决無有不知賢聖之路者尚安有 坐井釣魚之理也 ○荅鄧石陽 穿衣喫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故舉衣與飯而世 間種種自然在其中非衣飯之外更有所謂種種絕與百姓不相同者也學者只宜于倫物上識真空 不當于倫物上辨倫物故曰明于庶物察于人倫於倫物上加明察則可以達本而識真源否則只在 倫物上計較忖度終無自得之日矣支離易簡之辨正在于此明察得真空則為由仁義行不明察則 為行仁義入于支離而不自覺矣可不慎乎昨者復書真空十六字已說得無滲漏矣今復有註解以 請正何如所謂空不用空者謂是太虛空之性本非人之所能空也若人能空之則不得謂之太虛空 矣有何奇妙而欲學者專以見性為極則也邪所謂終不能空者謂若空得一毫人力便是塞了一分 真空塞了一分真空便是染了一點塵垢此一點塵垢便是千刼繫驢之撅之不能出離矣可不畏乎 世間蕩平大路千人共由萬人共履我在此兄亦在此合邑上下俱在此若自生分別則反不如百姓 日用矣幸裁之弟老矣作筆艸艸甚非其意兄倘有志易簡之理不願虗生此一番則弟雖吐肝胆之 血以相究證亦所甚願如依舊橫此見解不復以生死為念千萬勿勞賜教也 ○又荅石陽太守 兄所教者正朱夫子之學非虞廷精一之學也精則一一則不二不二則平一則精精則不疏不 疏則寔如渠老所見甚的確非虛也正真寔地位也所造甚平易非高也正平等境界也蓋親得趙老 之傳者雖其東西南北終身馳逐于外不免遺棄之病亦其迹耳獨不有所以迹者乎迹則人人殊有 如面然面則千萬其人亦千萬其面矣人果有千萬者乎渠惟知夫人之無千萬也是以謂之知本也 是以謂之一也又知其面之不容不千萬而一聽其自千自萬也是以謂之至一也是以謂之大同也 如其迹則渠老之不同于大老亦猶大老之不同于心老心老之不同于陽明老也若其人則安有數 老之別哉知數老之不容分別此數老之學所以能繼千聖之絕而同歸于一以貫之之旨也若槩其 面之不同而遂疑其人之有異因疑其人之有異而遂疑其學之不同則過矣渠正充然滿腹也而我 以畫餅不充疑之渠正安穩在彼岸也而我以虛浮無歸宿病之是急人之急而不自急其急者故弟 亦願兄之加三思也使兄之學真以朱子者為是而以精一之傳為非是則弟更何說乎若猶有疑于 朱子而尚未究于精一之宗則兄于此當有不容以已者在今據我二人論之兄精切于人倫物理之 間一步不肯放過我則從容于禮法之外務以老而自佚其不同者如此兄誠靜聽而細觀之我二人 同乎不同乎一乎不一乎若以不同看我以不一看我誤矣但得一萬事畢更無有許多物事及虛寔 高下等見解也到此則誠意為真誠意致知為真致知格物為真格物說誠意亦可說致知亦可說格 物亦可何如何如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務共證盟千萬古事業勿徒為汎汎會聚也 ○荅李見羅廵撫 昔在京師時多承諸公接引而承公接引尤勤發蒙啟蔽時或未省而退寔沈思既久稍通解耳 師友深恩永矢不忘非敢佞也年來衰老非故矣每念才弱質單獨力難就恐遂為門下鄙棄故往往 極意參尋多方選勝冀或有以贊我者而詎意學者之病又盡與某相類邪但知為人不知為已惟務 好名不肯務寔夫某既如此矣又復與此人處是相隨而入於陷穽也無名天地之始誰其能念之乎 以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