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解读.ppt
29页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项目背景项目背景l标准编制目的标准编制目的l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l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发展工业人工林是解决木材资源短缺与生态经济矛盾的重发展工业人工林是解决木材资源短缺与生态经济矛盾的重要途径要途径•同时,不科学的造林和经营也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经同时,不科学的造林和经营也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济和社会问题 •我国实行我国实行““林业六大工程林业六大工程””后,以工业人工林为主的商品后,以工业人工林为主的商品林发展迅速林发展迅速 •但是,但是,有些地方在大面有些地方在大面积营造工业人工林时,忽积营造工业人工林时,忽略了森林景观和造林环境略了森林景观和造林环境的生态管理的生态管理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因此,因此,制定指导中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制定指导中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境管理规程》》十分必要十分必要 •20062006年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立项,项目编号:年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立项,项目编号:2006-LY-024 2006-LY-024 •标准起草单位: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营造林质量稽查办公室、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家林业局营造林质量稽查办公室、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标准主要起草人: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智勇、刘道平、何友均、周志峰、陈宏伟李智勇、刘道平、何友均、周志峰、陈宏伟标准编制目的标准编制目的 对全国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指导对全国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指导和规范,降低或避免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和规范,降低或避免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内容:影响包括以下内容:•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植被管护植被管护•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地力维护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和评价监测和评价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1 1 1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05200520052005年年年年9 9 9 9月月月月-2006-2006-2006-2006年年年年6 6 6 6月)月)月)月)•20052005年底,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提议研究制定本标准;年底,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提议研究制定本标准;•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向科技司提交项目申请书和标准初稿;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向科技司提交项目申请书和标准初稿;•20062006年年6 6月,经过科技司组织评审批准该项目。
月,经过科技司组织评审批准该项目 2 2 2 2、形成初稿阶段(、形成初稿阶段(、形成初稿阶段(、形成初稿阶段(2006200620062006年年年年7 7 7 7月至月至月至月至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4 4 4 4月)月)月)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提出标准详细提纲;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提出标准详细提纲;•20062006年年1010月底,赴广东、广西、北京考察工业人工林情况;月底,赴广东、广西、北京考察工业人工林情况;•在实地考察和初稿基础上,形成标准初稿在实地考察和初稿基础上,形成标准初稿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3 3 3 3、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5 5 5 5月至月至月至月至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6 6 6 6月)月)月)月)((1 1))20072007年年5-75-7月:月:项目组以项目组以函件形式函件形式对征求意见稿征询北京对征求意见稿征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桉树中心、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桉树中心、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等知名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等知名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行修改和完善;((2 2))20072007年年8-128-12月:月: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将修改和完善的征求意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将修改和完善的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森工集团见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森工集团(公司)再次征询意见,(公司)再次征询意见,12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森工集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将相关意(局)、森工集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将相关意见返回给项目组,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均见返回给项目组,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均对修改后的征求意见稿无异议;对修改后的征求意见稿无异议;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3 3 3 3、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征求意见稿阶段(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5 5 5 5月至月至月至月至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6 6 6 6月)月)月)月)((3))2008年年1-5月:月:编写组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编写组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森工集团(公司)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进行修厅(局)、森工集团(公司)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改;((4))2008年年6月:月: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组织召开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再次向专家征求意见,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再次向专家征求意见,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阶段,总共收到征求意见阶段,总共收到5252条建议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4 4 4 4、送审稿阶段(、送审稿阶段(、送审稿阶段(、送审稿阶段(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7-127-127-127-12月)月)月)月)((1)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标准,形成送审稿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标准,形成送审稿2))2008年年12月月26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并认定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并认定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名称建议名称“工业用材林生态保护和经营管理技术规程工业用材林生态保护和经营管理技术规程 ”改为改为“工业人工林生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态环境管理规程”;;•在在“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中,仅对中,仅对“工业人工林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进行规范进行规范定义;定义;•将将“4 生态环境管理规划生态环境管理规划”和和“5 生态环境管理设计生态环境管理设计”合并;合并; •将将“10 森林保护森林保护”和和“1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并;合并;•在在“6 土壤保护土壤保护”前增加前增加“植被保护植被保护”一节;一节;•对对“6.1.2 关于关于30度以上坡地度以上坡地”改为改为“25度度”。
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编制思路与工作进程 5 5 5 5、报批稿阶段(、报批稿阶段(、报批稿阶段(、报批稿阶段(2009200920092009年年年年1-21-21-21-2月)月)月)月)根据根据2008年年12月月26日专家审定会的意见进行完善,于日专家审定会的意见进行完善,于2009年年3月中旬形成报批稿和相关材料月中旬形成报批稿和相关材料6 6、出版发行(、出版发行(、出版发行(、出版发行(LY/T 1836-2008LY/T 1836-2008))))2009年年6月月18日发布,日发布,10月月1日正式实施日正式实施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 1 范围范围•本标准对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本标准对工业人工林营造林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植被管护、水土保持、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制剂植被管护、水土保持、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和评价做了和生物制剂施用、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和评价做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人工林造林和管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人工林造林和管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技术规程GB/T 14175-1993 林木引种林木引种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 3.1 工业人工林工业人工林 以培育工业原料主要目标,采取定向培育、规模以培育工业原料主要目标,采取定向培育、规模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的人工林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的人工林3.2 3.2 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 采用符合生态系统原理与方法的技术采用符合生态系统原理与方法的技术措施对工业人工林进行的培育与生产活动措施对工业人工林进行的培育与生产活动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4 4 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4.1工业人工林造林区应选在商品林区划地域内,其生态环境管工业人工林造林区应选在商品林区划地域内,其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应与国家相关规划和设计相一致理规划与设计应与国家相关规划和设计相一致4.2 在工业人工林造林规划设计中应包括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在工业人工林造林规划设计中应包括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内容包括管理规划与设计,内容包括::• 植被管护;植被管护;•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地力维护;地力维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 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 森林防火;森林防火;• 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 监测和评价。
监测和评价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4 4 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管理规划与设计4.3 新造林地规划设计时,应保留规划设计范围内一切有重要新造林地规划设计时,应保留规划设计范围内一切有重要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保护区、珍稀濒危植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栖息地物及其栖息地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5 5 植被管护植被管护5.1 因地制宜选择工业人工林主要树种,优先选择适合本地发因地制宜选择工业人工林主要树种,优先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的使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展的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的使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5.2 在营造工业人工林时,应注意保护造林地周边的原始林和在营造工业人工林时,应注意保护造林地周边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5.3 在山丘区成片造林区域内,应保留山顶、沟谷、急险陡坡在山丘区成片造林区域内,应保留山顶、沟谷、急险陡坡等生态敏感区的原有植被,保留面积不低于整个造林区面积等生态敏感区的原有植被,保留面积不低于整个造林区面积的的10-15%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5 5 植被管护植被管护5.4 控制林分密度,尽可能保留天然林木,发展林下植被,形控制林分密度,尽可能保留天然林木,发展林下植被,形成合理的群落结构。
成合理的群落结构5.5 提倡营建混交林在以针叶林为主的地区,以县为单位阔提倡营建混交林在以针叶林为主的地区,以县为单位阔叶林的比例不应低于叶林的比例不应低于20%根据立地条件和已有森林状况,根据立地条件和已有森林状况,采用不同树种、不同森林斑块景观配置方式,避免营造大面采用不同树种、不同森林斑块景观配置方式,避免营造大面积单一树种人工林积单一树种人工林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6 6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6.1 山地造林活动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山地造林活动必须沿等高线进行6.2 全垦整地只允许在平原和全垦整地只允许在平原和15°以下的缓坡地带施行以下的缓坡地带施行6.3 在在15°-25°的山坡,可以采用局部全垦整地的方法,即全垦的山坡,可以采用局部全垦整地的方法,即全垦整地不得集中连片,坡面长度超过整地不得集中连片,坡面长度超过200 m 时,每隔时,每隔100 m 保保留留3 m 左右的植被带左右的植被带6.4 25°以上坡地原则上不宜发展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发展长以上坡地原则上不宜发展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发展长周期工业人工林时不准许全垦整地,鼓励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周期工业人工林时不准许全垦整地,鼓励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
地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6 6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6.5 合理施肥和使用生物制剂,避免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合理施肥和使用生物制剂,避免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6.6 采伐与集材时,要避免对周边林地植被和土壤的破坏采伐与集材时,要避免对周边林地植被和土壤的破坏6.7 采伐后必须进行及时更新,避免采伐迹地的水土流失采伐后必须进行及时更新,避免采伐迹地的水土流失6.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在周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在周期性或季节性干旱地区造林,要注重性或季节性干旱地区造林,要注重乔、灌、草植被合理配置,并选择乔、灌、草植被合理配置,并选择抗旱节水型树种,减轻对当地水环抗旱节水型树种,减轻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7 7 地力维护地力维护7.1 应避免炼山,维护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应避免炼山,维护林地的长期生产力7.2 注意保留林地的枯枝落叶和采伐剩余物,有效保持土壤肥注意保留林地的枯枝落叶和采伐剩余物,有效保持土壤肥力7.3 合理施用化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平原地区提合理施用化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平原地区提倡农林间作或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
倡农林间作或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7.4 工业人工林培育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造林地周边的天然植工业人工林培育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造林地周边的天然植被,努力促进林下植物的恢复和发展,可持续地维护林地土被,努力促进林下植物的恢复和发展,可持续地维护林地土壤肥力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8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8.1 单一树种造林时的成片面积应当控制在单一树种造林时的成片面积应当控制在30 hm2以内,单一以内,单一无性系造林时的成片面积应当控制在无性系造林时的成片面积应当控制在10 hm2以内,提倡多树以内,提倡多树种、多林种、多无性系、景观镶嵌造林种、多林种、多无性系、景观镶嵌造林8.2 应重视阔叶树造林和造林区及其周边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应重视阔叶树造林和造林区及其周边天然阔叶林的保护8.3 保留或建立有利于野生动物迁移和植物基因交流的生物走保留或建立有利于野生动物迁移和植物基因交流的生物走廊或景观廊道廊或景观廊道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8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8.4 营造林作业不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物营造林作业不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威胁。
种及其栖息地造成威胁8.5 在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框架内开展适宜的狩猎、采集在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框架内开展适宜的狩猎、采集和诱捕活动和诱捕活动8.6 严格控制和监测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把其对生物多样严格控制和监测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降到最低性的危害降到最低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9 9 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9.1 尽量控制化学制剂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制剂施用对尽量控制化学制剂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制剂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9.2 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ΙA、、ΙB类清单(附录类清单(附录C)中所列的)中所列的物质和碳氢氯化物杀虫剂,以及国家法律法规(附录物质和碳氢氯化物杀虫剂,以及国家法律法规(附录A)和)和国际公约(附录国际公约(附录B)规定的禁用化学制剂规定的禁用化学制剂9.3 如果十分必要且经过批准,可以有限地如果十分必要且经过批准,可以有限地 使用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化学品使用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化学品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9 9 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施用9.4 任何化学制剂的容器和废弃物(包括燃料和油料)都应当任何化学制剂的容器和废弃物(包括燃料和油料)都应当在林地以外的区域采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法妥善处理。
在林地以外的区域采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法妥善处理9.5 使用化学药品要符合环境安全法规,应对作业员工进行培使用化学药品要符合环境安全法规,应对作业员工进行培训,掌握准确使用、储存和处理化学药品的知识和技能训,掌握准确使用、储存和处理化学药品的知识和技能9.6 根据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限制和监督生物制剂的施用根据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限制和监督生物制剂的施用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0 10 森林防火森林防火10.1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省、县级森林防,省、县级森林防火组织负责本地区工业人工林的护林防火工作,监督检查基火组织负责本地区工业人工林的护林防火工作,监督检查基层单位落实防火组织和防火措施,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层单位落实防火组织和防火措施,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10.2 各类营造工业人工林的实体必须制定护林防火计划,报送各类营造工业人工林的实体必须制定护林防火计划,报送县森林防火组织审核,内容包括:完善森林防火组织,划定县森林防火组织审核,内容包括:完善森林防火组织,划定防火责任区,制定防火章程,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
防火责任区,制定防火章程,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10.3 造林时要预留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防火主线宽度为造林时要预留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防火主线宽度为15 m,副线宽度为,副线宽度为10 m 左右10.4 各类营造工业人工林的实体,根据县防火组织的要求,组各类营造工业人工林的实体,根据县防火组织的要求,组织和培训防火专业队伍,配备防火设施,建立防火预警系统,织和培训防火专业队伍,配备防火设施,建立防火预警系统,减免火灾损失减免火灾损失10.5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档案,开展用火和防火安全意识宣传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档案,开展用火和防火安全意识宣传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1 11 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 11.1 参照参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2006),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开展造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开展造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和预报,评估森林潜在的有害生物影响,制定相应的防预测和预报,评估森林潜在的有害生物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11.2 建立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地方各级监测预报机构,建立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
地方各级监测预报机构,特别是县级机构要做好造林区有害生物的预报、通报、警报,特别是县级机构要做好造林区有害生物的预报、通报、警报,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引导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1 11 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 11.3 造林时种子和苗木选择标准参照造林时种子和苗木选择标准参照《《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严禁使用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加强),严禁使用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加强对幼林和中龄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严重侵染对幼林和中龄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严重侵染的林木和火烧迹地过火林木的林木和火烧迹地过火林木11.4 严格执行植物检验检疫制度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严格执行植物检验检疫制度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开展风险分析评估体系,开展风险分析11.5 林木引种参照林木引种参照《《林木引种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相关规)相关规定执行。
定执行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1 11 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 11.6 负责工业人工林管理的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和培训病虫害负责工业人工林管理的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和培训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配备相关设施,根据防治专业队伍,配备相关设施,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件处置办法》》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应急机制和预警系统,减少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应急机制和预警系统,减少病虫害的损失病虫害的损失11.7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如采取保护、繁殖、移放、引进等措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如采取保护、繁殖、移放、引进等措施,增加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林技术措施、植施,增加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林技术措施、植物性引诱剂和无公害化学药剂施用,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物性引诱剂和无公害化学药剂施用,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11.8 实行工业人工林经营单位和个人主要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防实行工业人工林经营单位和个人主要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治理的责任制度,相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提供必治和治理的责任制度,相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要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标准主要内容解读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12 12 监测和评价监测和评价12.1 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规程实施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规程实施情况和造林后的生态环境变化、林火、情况和造林后的生态环境变化、林火、有害生物等情况进行连续和定期监测,有害生物等情况进行连续和定期监测,并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
并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12.2 根据检查和监测结果,写出评价报根据检查和监测结果,写出评价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告,并提出处理意见12.3 在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在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向公众公开监测内容和评价结果,并向公众公开监测内容和评价结果,并接受公众对评价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质接受公众对评价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质询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