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docx
3页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道教科仪是指道教仪式法术的总称在中国宗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道教 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领域而现有对道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道教科仪与文学互动关系研究较少宋 代是道教科仪兴盛并发展的关键时期,后世科仪基本不出宋代范畴道教科仪活动的仪式活动本身、相关名物场景及神仙法术等等作为题材和内 容进入文人笔下,开拓了传统文学的视域并且与政治与民俗相结合的道教科仪, 也构成了文学产生的场域,文人身处其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带上了这种 时代、政治与宗教相结合的烙印因此,从道教科仪这个独特的视角入手,有助于构建和还原宋代真实文学生 态而当目光深入科仪本身,科仪中所使用的各种文体,在宋代道门内外文人的努 力之下,在宋代呈现出新的风貌,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文体互渗交融、发展新变, 也构成了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科仪中所用的器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名物,进入文学中,也为宋代文学 增添了一些新奇的色彩本文在文学与宗教学的交叉视野下,以文学为本位,探讨 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的互动关系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的互动方式将道教科仪作为观 察宋代文学的一个切入点,是与以往的研究迥异的新思路。
因此,首先总论两者发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为整个论题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 北宋天书事件与真宗君臣创作天书事件”是宋真宗依托道教科仪,来进行“神道设教”的大型社会文化 活动,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从科仪的视角对天书 事件中的君臣的创作进行重新梳理,阐释其宗教、文化、礼学方面的内涵,并重估 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挖掘文人在此事件中的心态及其文学表达方式第三章:科仪影响下士大夫的政治境遇与祠祭书写宿斋、奉祠与祈禳这三 种与道教科仪有关的政治祠祭活动,分别代表了文人受宠,文人失宠和文人被贬 三种政治境遇在研究这些政治祠祭活动的宗教内涵与政治内涵的基础上,考察文人士大夫 在政治处境和宗教氛围双重影响下,如何通过文学创作自述心迹第四章:南宋黄 篆科仪的文学生成——以《夷坚志》为中心以《夷坚志》中的黄篆故事为中心,考察南宋期间黄箓科仪的文学生成从 黄篆科仪故事出发,研究其叙事模式、情节新变及时代特色第二、三、四章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它们分别对应君王、市民与 士大夫三个不同的阶层另一方面,这三个章节囊括宋代诗、词、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样式这三 个章节贯通,力图从点到面展现出文学与道教科仪在宋代社会的真正样貌。
第五章:道教科仪中赞颂文——以步虚词为中心步虚词乃是最为文人熟知 的科仪赞颂文体先从道乐步虚韵的音乐性入手,探究其音乐源流并最终与唐宋世俗音乐及词 乐产生联系的过程然后,考察在宋代道教科仪繁盛的背景之下,重新回到文学生 成场域的步虚词正体与变体,以及步虚意象在宋代诗歌中的内涵第六章:道教科仪中的公牍文——以青词为中心青词是道教科仪公牍文的 代表,也是文人士大夫创作最多的道教科仪文体本章考察其源流、体式、发展过程,及在宋代的文学化进程并通过北宋欧 阳修与南宋真德秀青词的个案,分析文人写作青词对这种文体产生的审美性、哲 理性等方面的影响第七章:道教科仪名物考释——以“云璈”“九枝灯”“金龙玉簡”为例着 力于对云璈、九枝灯以及金龙玉简三个道教名物的形制、宗教文化意义等内容考 察然后通过实物、图像与文学记载相互参证,分析其文学内涵第五、六、七 章,从科仪本身出发,研究一向被忽视的构成科仪活动的两大重要元素——文体 与名物的文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