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铁路病害毕业设计)分享.doc
65页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铁路始建于1876年,铁路运输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它在国家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修新线铁路时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对既有铁路进行补强和改造,并加强了对线路的养护和维修较大的改善了铁路的运营状况,提高了铁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丰富了预防和整治铁路线路病害的理论与实践,对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改变边远地区交通闭塞和文化技术落后面貌,巩固国防,沟通国际交往,起到了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形下,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铁路运输的发展将偏向高速和重载运输这样就会加重铁路线路的承载能力,造成铁路线路损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为了保证铁路能够很好的完成运输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技术非常的重要1.2铁路线路病害的分类为区分动静态检查发现的信息严重程度,将信息划分为A、B、C三类 A类:严重病害,需要及时整修的病害,必要时可先采取限速和封锁措施A类病害包括:(1)轨道几何尺寸超临修标准的病害;(2)轨道几何尺寸超保养标准的复合病害(两个及以上项目均超保养标准);(3)轨检车Ⅲ、Ⅳ级病害;(4)车载式线路检查仪Ⅳ级报警;(5)人工添乘晃车处所经现场检查几何尺寸达到⑴、⑵标准的病害;(6)钢轨(尖轨、基本轨)、辙叉等达到重伤标准;(7)连续两根轨枕缺少两套及以上同侧扣件(道钉),接头螺栓松动、缺少2条及以上;(8)连续两根轨枕(含岔枕)失效;(9)接头错牙3mm及以上;(10)严重翻浆冒泥处所;(11)影响轨道框架稳定性的严重缺碴地段;(12)无缝线路连续轨向不良(平均值10mm及以上);(13)轨温在《修规》第3.4.7条规定的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出现连续三个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14)水害、沙害、塌方、落石;(15)道岔心轨凸缘螺栓缺少、松动;(16)道岔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缺少、松动;(17)道岔连杆、顶铁、间隔铁及护轨螺栓缺少、松动;(18)道岔警冲标缺少、损坏或不清晰、位置不正确;(19)道岔钢轨存在《修规》第3.9.7条一、三、五、六项病害之一;(20)其它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
B类:较严重病害,不及时整治可能发展为严重病害,需有计划、有重点的整修B类病害包括:(1)轨道几何尺寸超保养标准的病害;(2)人工添乘晃车处所经现场检查超保养标准的病害;(3)车载式线路检查仪Ⅲ级报警;(4)便携式线路检查仪Ⅳ级报警;(5)连续的小高低、小方向;(6)接头轨枕(含岔枕)失效、不方正;(7)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存在《修规》第3.10.15条规定的情况之一需进行放散和调整的;(8)普通线路轨缝存在《修规》第4.8.2条规定的第一至三项需调整的;(9)普通绝缘接头轨缝小于6mm;(10)道岔两尖轨尖端相错量大于20 mm、无缝道岔位移超过10mm;(11)道岔钢轨存在《修规》第3.9. 7条二、四、七项和3.9.8条病害之一;(12)道口护轨不符合标准;(13)检查人员认为需及时整治的其它病害C类:一般信息,轨道几何尺寸不超保养标准,不影响行车安全,需采取综合整治措施进行预防性修理C类信息包括:(1)轨检车、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出的Ⅱ级病害;(2)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检查出的Ⅱ、Ⅲ级偏差;(3)人工添乘检查发现的一般晃车处所;(4)其它信息1.3铁路线路病害的防治原则路线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4线路病害整治作业安全措施以下是《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有关病害政治作业的安全措施规定:2.2.10条 限速时间大于3个月以上的固定限速地段不设置减速标志3.2.3条 作业人员下道避车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 1.Vmax≤120 km/h时,一般应满足2m; 2.120km/h<Vmax≤160km/h时,不小于2.5m; 3.160km/h<Vmax≤200km/h时,不小于3.0m 二、本线来车按下列距离下道完毕: 1.Vmax≤60 km/h时,不小于500m; 2.60km/h<Vmax≤120 km/h时,不小于800m; 3.120km/h<Vmax≤160km/h时,不小于1400m; 4.160km/h<Vmax≤200km/h时,不小于2000m 三、邻线(线间距小于6.5m)来车下道规定: 1.本线不封锁时: ⑴邻线速度Vmax≤60 km/h时,本线可不下道; ⑵60 km/h<邻线速度Vmax≤120km/h时,来车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⑶邻线速度Vmax>120km/h时,下道距离不小于1400m; ⑷瞭望条件不良,邻线来车时本线必须下道。
2.本线封锁时: ⑴邻线速度Vmax≤120km/h时,本线可不下道; ⑵120km/h <邻线速度Vmax≤160 km/h时,本线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⑶邻线速度Vmax>160km/h时,本线必须下道,距离不小于2000m 四、在站内其它线路作业,躲避本线列车时,下道距离不少于500m,邻线来车时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列车进路不明时必须下道避车 五、速度小于120km/h区段,瞭望条件大于2000m以上时,钢轨探伤小车、轨道检查小车作业,邻线来车可不下道 六、人员下道避车时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物或绳索伤人 七、人员下道避车的同时,必须将作业机具、材料移出线路, 放置、堆码牢固,不得侵入限界,两线间不得停留人员和放置机具、材料3.3.3路上进行下列作业时应注意: 1.多人在一起作业时应统一指挥,相互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工具碰撞伤人 2.维修作业严禁使用齿条式起道机 3.分组人工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3根轨枕,作业人员前脚不得伸出轨枕边缘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3m,走行应保持同步 4.使用撬棍拨道时,撬棍应插牢,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严禁骑压或肩扛撬棍拨道。
5.改道打道钉时严禁锤击钢轨,不准用捣镐打道钉分组打道钉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6根木枕在无人行道的桥面上作业时,起钢轨外口道钉,应站在道心内侧并使用专用起钉器或弯头撬棍等特制工具3.3.4条 在地面2m以上的高处及陡坡上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不准穿带钉或易溜滑的鞋 安全带、安全绳每次使用前,使用人必须详细检查段每半年对安全带、安全绳做一次鉴定,其方法为:静荷载试验:用静荷载3000N的力拉5min不断; 冲击试验:固定安全带(绳)一端,用800N重物由3m高处自由坠落悬空而不断3.3.6条 脚手架的荷载每平方米不得超过2700N,脚手杆间距不应大于1.5m(经检算许可者除外) XXX脚手架的材料必须坚韧耐用,尺寸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有效部分小头直径:木杆不得小于70mm,竹竿不得小于80mm 2.横杆有效部分小头直径:木杆不得小于80mm,主要横杆不得小于90mm 3.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两端必须固定在横杆上;斜铺脚手板铺设坡度不得陡于1∶3,并钉防滑木条脚手板接头应设置在撑杆上,不得悬空高度在3 m以上的脚手架,其工作边外侧及斜道两侧应安设挡脚板和1 m高的防护栏杆。
4.采用圆钢弯制成脚手架时,双钩式圆钢直径不小于22mm,单钩式圆钢直径不小于25mm,钢材不得有裂纹、锈蚀等缺陷,并应按规定检查钢钩质量 5.钉脚手板铁钉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拆下的护木脚手板及模型板上的铁钉,应及时拔掉或打平3.3.7条 在无人行道桥上拧动护木螺栓及勾螺栓时不得向桥外方向使劲桥面及人行道上,不准有露尖的铁钉 进行钢梁喷砂除锈、喷漆、喷锌,圬工梁灌化学浆液时应戴防护面具或口罩、护目眼镜及手套喷砂嘴或喷射嘴不准对着人、车、船;不准带风、带砂修理喷砂设备和更换零件3.3.9条 临边作业应设置防护围栏和安全网悬空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未设置隔离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垂直施工 安全桩的埋深一般不少于0.75m,土质山坡不少于 1.0m,必要时适当加深安全桩距陡坡边缘不得少于3m在悬岩陡壁处工作,必要时应打两个安全桩(即护桩)每次施工前安全桩必须有专人检查,施工中应派人看守,以防安全桩松动而造成人身事故 安全绳左右移动距离不得大于5m安全带、安全绳应挂在牢固的物体上并拴绑牢固,安全桩应一桩一绳安全绳应一绳一人,严禁在一个物体上拴挂几根安全带或安全绳,严禁一根安全带或安全绳上拴挂几个人。
第二章 线路爬行病害与防治列车车轮沿钢轨运行时,除产生竖直力和横向力外,还有纵向水平力由于纵向力的作用,使钢轨沿着轨枕或轨道框架沿着道床顶面纵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线路爬行,使钢轨产生爬行的纵向水平力称为爬行力2.1线路爬行的原因线路爬行是万病之源,形成爬行的主要原因有:钢轨在动荷载下的挠曲、列车运行的纵向力、钢轨温度变化、车轮在接头处撞击钢轨、列车制动等当线路上防爬设备不足,扣件的扣压力及道床纵向阻力不够时就会加剧线路爬行一般认为钢轨挠曲是线路爬行的最主要原因,而其他的因素则促成和加剧了线路的爬行2.2线路爬行防治措施防止线路爬行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线路纵向阻力加强轨枕与道床间的防爬阻力,方法是保持道床的标准断面,做到轨枕底下道碴厚度足够、轨枕盒内道碴丰满、轨枕两端碴肩够宽、加强捣固、保持线路平顺、夯实道床此外对脏污严重的道床一定要进行清筛,以防止因翻浆冒泥和线路爬底,降低线路纵向阻力还应保持扣件的应有扣压力为了增加钢轨与夹板之间,垫板与轨枕之间的阻力,应及时拧紧螺栓,拧紧扣件对于失效的扣件应及时更换和整修第三章 钢轨接头病害与防治3.1钢轨接头病害分类钢轨接头病害分类 按接头轨面状态分:低扣接头、磨耗不均匀接头、错牙接头、金属剥离接头、大轨缝。
按接头道床状态分:翻浆接头、翻白接头、溜塌接头、硬结接头 按接头的结构状态分:接头夹板下弯、上缘磨蚀、夹板螺栓的螺帽扭矩不足;扣件螺帽扭矩不足、扣板或轨距挡板不密贴、扣件失效等3.2钢轨接头病害的成因a.造成钢轨接头上下、左右错牙的主要原因:一是更换新钢轨,新旧钢轨存在高差;二是接头夹板一端有磨耗,使两钢轨轨端产生“台阶”;造成钢轨接头左右错牙的主要原因,一是接头螺栓松动,二是钢轨存在硬弯b.造成钢轨轨端掉块的主要原因:钢轨轨端产生飞边后,夏季轨温不断升高使接头轨缝顶瞎,钢轨接头在列车巨大的动压力作用下,两端钢轨上下错牙c.接头处岔枕空吊主要原因一是岔枕捣固不实,二是道床冒泥,三是接头处轨面不平顺3.3钢轨接头病害的整治措施(1)改善钢轨材质、淬火技术要求、淬火工艺、钢轨及夹板的设计(2)在养护维修中采取符合混凝土轨枕线路特点的方法进行作业改善钢轨接头的工作状态如: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不良轨缝,保持适合的轨缝;保持接头螺栓和扣件的扭力,使接头的部分连接保持稳定状态;接头部分道床在捣固时要保证良好的捣固质量;对于抵扣接头要进行平轨处理;对于出现下弯的夹板要换为上弯夹板和减震夹板;要重视轨面的修理,对于出现的轨断不均匀磨耗、掉块、擦伤等缺陷和病害要采取焊补、打磨等多种方式进行修理;改善接头部分道床的弹性,主要是清筛板结和翻浆道床,更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