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章1.ppt
102页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类,“凡是在词类问题上认真思索过一番的人,都承认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吕叔湘 一 与词类划分相关的问题 1. 汉语有没有词类 上个世纪50年代(1953----1955) 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核心问题是: 汉语有无词类?如何划分词类?,汉语词类划分的难题,主要原因: 由于汉语是分析型语言,没有形态变化 有人曾经为了肯定汉语有词类,搜罗了一些诸如词缀、词头、重叠等和西洋语法进行比附; 高明凯依据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这个“物质外壳”,决然推断“没有词的分类” 都是用西洋语法作参照得出的判断 词类的划分,不是主观强加给语言的,任何语言都有规律,规律充分体现为词语组合中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有无形式标志,并不从根本上影响事物的本质2. 划分词类的目的,a.方便语法教学 b.语法研究的基础 c.语法分析的基础 ……,3. 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分词类通行的标准有三类: 形态 意义 功能 3.1 形态 在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方法 但并非所有的词都有形态变化,英语中少数名词、动词没有数和时体的形态变化,虚词一般没有形态变化 形态一般包括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A.构词形态 老X:老三 老大 老张 X子:剪子 胖子 月子 X化:绿化 美化 工业化,,B.构形形态 重叠:把词或语素重叠起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粘附:把具有词尾性质的助词粘附在实词后边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观看 观众 观看观看 —— 观看了 —— 观看过 —— 观看着 ——,3.2 意义 1.根据词汇意义(概念义)给词汇分类 缺点: A.没有普遍性 实词有词汇意义,虚词缺乏实际的词汇意义 B. 词汇意义分类得到的是概念的分类,表示的是词语同思维和世界的关系,并不能反应词语在组合和聚合上的特征 例: 突然——忽然 迅速——迅即,农民: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现代汉语词典》) 表示事物 写: 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现代汉语词典》) 表示行为动作 战争——打仗 突然——忽然 经常——常常,2.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分类 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分类是划分词类的传统做法 名词:表示事物的词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的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缺点: 词的语法意义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 愿望、战争 盼望、战斗 希望、斗争 喜欢、高兴 担忧 担心 意义相近的词可能有不同的用法,意义不同的词可能有相同的用法 突然 很突然 突然事件 忽然 *很忽然 *忽然事件,理论上可行,操作困难 名词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 表示事物的是名词,表示行为动作的是动词…… 语法意义的复杂,表现在语法意义的层面太多,,名词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 名词表示的事物:名词1 “什么”——问事物 “什么”所问的事物标记为名词2 “怎么样”——问非事物 (1)问:你在看什么? 答:a. 我在看小说。
b. 我在看打篮球 名词2>名词1 主宾语表示事物 主宾语表示的事物标记为名词3 (2)问:a.什么才是对的? b. 怎么样才是对的? (3)问:a.你喜欢什么? b.你喜欢怎么样? 名词3 >名词2,,,,3.3 语法功能 普遍有效的分类方法 语法功能包括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 A. 组合能力 可以和什么词相组合,不可以和什么词相组合 例: 一个观众 *都观众 两把剪子 *不剪子 都观看 *一个观看 不剪除 *两个剪除 组合能力的不同,体现出词的特性不同,B. 造句功能 即能够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例: 我悄悄地离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正在快速发展 我、离去、衣袖、祖国、我们……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地、的……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我、祖国、衣袖……做主语或宾语,不能单独做谓语 造句功能同样体现出词的特性的不同,组合能力:数量+名词 介词+名词 名词 *不+名词 句法功能:主、宾语(必要条件) 来宾——四位来宾 /*不来宾/来宾已经就座了 /对来宾要客气 汽车 中午 书房 不人不鬼 我们俩不一个想法。
组合能力: 带宾语 动态+时态助词 充足条件 动词 重叠表动量 不/都+动词 句法功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必要条件) 听:听不听/听音乐/听不听音乐 翻阅:翻阅不翻阅/翻阅原件/翻阅不翻阅原件 让我拿回去听听(听一下/反复听) 听了/听过 不听/都听,,,组合能力: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不能带宾语(充足条件) 形容词 重叠表度量(“很、相当”)(充足条件) 句法功能:充当谓语或定语(必要条件) 老实——很老实 特别老实 /老老实实 干净——很干净 特别干净 /干干净净 AA、AABB、ABAB、A里AB 不是所有形容词都能重叠 自动词:不带宾语,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睡觉 游泳 忽然/突然 突然事件 这个事很突然划分词类时,形态、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三个方面的特点都应考虑 但汉语是一种缺少发达形态的语言,汉语里词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这两方面,尤其突出表现在组合能力这一方面案例1:“起码”的词性 a 是起码的 b 起码的条件 最起码的要求 c 走三天是最起码的 吃三碗是最起码的 d.起码值50万人民币,案例2:“偶然”和“偶尔”的词性 偶然现象 *偶尔现象 偶然来一次 偶尔来一次 很偶然 *很偶尔 是偶然的 ?是偶尔的,3.4 词的意义在划分词类中的作用 根据语法特点进行词类划分时,词的意义具有参酌作用,才能做到准确、合理 如: 对于同形的X1和X2,要判断它们是同类的一个词,还是不同类的两个词,必须结合意义来考虑: 严厉的人 严厉批评他 特别的人 特别批评他,,考察词的组合能力时,要知道一个词能不能和什么词组合,能不能在什么样的格式中出现,也必须结合意义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很严厉的人 很严厉地批评了他 很特别的人 *很特别地批评了他 判断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也是在考虑了意义的基础上。
词类的划分要在词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意义具在划分词类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例:“白”的词性 白发魔女传 竹篮子打水——白欢喜一场 她向我暗送秋波——白了我一眼 白的雪花满天飞 坦白从宽 白求恩 白居易,二 、 现代汉语词类概貌 各语言中的词都可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大类、小类和此类,构成多层级的词类体系 1. 实词和虚词 (1)实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而虚词不可以; (2)实词开放,虚词封闭; (3)实词不定位,虚词一般定位 (4)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2. 实词 (1)体词:能做主语、宾语,不能做谓语 名词、数量词和名词性代词 (2)谓词:能做谓语 包括动词、形容词及谓词性代词 英语中形容词不能做谓语,不属于谓词 (3)饰词:不能做中心语,只能做修饰语(定、状、补) 汉语中包括副词和区别词(非谓形容词,男式/大型) 其他语言中饰词一般包括形容词和副词,3.虚词 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实词前面 助词:附着在实词后面或前面 语气词:附着在句末 词类分析的精细化有助于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三、词的归类方法,词的分类:从全局着眼,,研究根据什么样的原则或 标准把词分为哪些类别 词的归类:是从一个个具体的词出发,考察他们的特性 , 判定应该把他们分别归入哪个词类 词的归类原则,与词的分类一致 总的原则: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参酌词的意义 但具体的词情况错综复杂,并非每一个词都具有某类词的所有语法特点,并非每个词都具有明显的作为某类词的意义,,(一)基本要求,1.给词定性归类时,必须紧扣语法特点。
有的词,词类意义模糊,只有依靠语法特点才能有把握地归类 “起码” 做定语:(最)起码的条件 (最)起码的要求 状语:(最)起码也要休息三天 (最)起码必须参加考试 是……的:休息三天是最起码的 参加考试是最起码的,(一)基本要求,两个在意义上近似的词,但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词类,应归为哪一类,还要依据语法特点 “迅速”“迅即” 迅速处理 迅即处理 非常迅速地处理 —— 动作迅速 —— 动作非常迅速 ——,,突然 忽然 突然出现 忽然出现 非常突然地出现 —— 出现得很突然 —— 突然事件 —— 这件事很突然 ——,2.根据语法特点给词定性归类时,必须分清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不能只看到一般而抹煞特殊,也不能以特殊来否定一般. 名词 组合能力 A.一般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结构的修饰 一个学生 两位客人 六架飞机 B.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 *不学生 * 都客人 *忽然飞机,数量结构修饰: 人群、马匹……——泛指人或事物 当年、平时……——泛指时间 A. 泛指性名词 B.方位名词和其他具有方位意义的处所名词 前、后、东边、西边、桌上、乡下、国外 C.不是名词,也有受物量结构修饰的 形容词:一丈高 三尺长 五斤重 这么高 那么长 这么重 多少高? 多高? 物量结构表程度,修饰形容词,,副词修饰: 才三张桌子 。
又一阵暴雨 炕上净人 操场上净垃圾 今天已经初九了今天才星期一 最前面 最左边,名词并非与副词完全排斥,在某种条件下,副词也可以修饰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短语 A.名词带上数量结构,可以受表示范围或频率的副词的修饰 只两尺布 仅仅一个人 大约三两汽车 B.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受副词“净”或“光”的修饰,共同用 在处所词后边,表明某一地点普遍存在着某种人或事物 山上净树河边净杂草那儿净矿石 C.时间名词,在用来做谓语,直接对某个时点加以表述的时候,可以受某些表示迟早或频率的副词修饰 今天已经星期六了明天又星期一了 D.许多方位名词和某些方位意义明显的其他处所名词,可以受某些副词的修饰,常见的是受“最”的修饰 最后、最前面、最西边、最底层 最前线,,不管哪一类词的基本的语法特点,都不可能完全对外具有封闭性,对内具有普遍性首先要掌握一般,再进一步了解特殊 给词归类时,就知道一般规律在哪些情况下不起作用,特殊现象只是在哪些条件下才成立,不至于把特殊同一般混为一谈3.在根据语法特点给词定性归类时,必须明确所依据的特点对某类词来说是充足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充足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不止一个充足条件,抓住一个就可以定性 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动词: A.能够带宾语(充足条件) 在于:一年之际在于春。
问题不在于进度,在于质量 “咳嗽、睡觉” 你能怎么样了人家? 代词带宾语 B.能够重叠表动量(充足条件) 你应该休息休息 “在于 例如”,,副词: 能够做状语(必要条件) 不能做状语,就不可能是副词;能做状语,不一定是副词 刚才发生了一件事 副词? 这件事就发生在刚才 到刚才,什么事都还没发生 情况比刚才好多了 介词+刚才,,必要条件的作用: 充足条件帮助我们懂得符合某一条件的是某类词, 必要条件最大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懂得,不符合某一条件的就一定不是某类词二)直接判定法,所谓直接判定:即根据某类词的语法特点直接判定某个词属于某一类这是通常采用的方法 公式: 凡符合A类语法特点的,属A类 X符合A类的语法特点, 所以,X属A类 凡符合B类语法特点的,属B类 Y符合B类的语法特点, 所以,Y属B类例如” 可以带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所带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只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