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ocx
7页大学生“依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翟一晓Summary: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日渐显著的“依赖”问题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对大学生“依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依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从学生、高校、教师和家庭四个层面出发,提出破解大学生依赖问题的具体策略学生应当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家长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Key:大学生;依赖现象;应对策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早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狀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攀升,达到7.53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占比25.4%然而,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出现了因过度使用而导致的“依赖”现象,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开展对大学生“依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对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高校教书育人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依赖”现象实证分析(一)人口统计学特征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对大学生“依赖”现象的相关研究资料,从大学生使用情况、日常学习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沟通状况等方面出发,设计问卷展开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6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在这206人中:男性是116人,女性是90人,性别比例较为平均;年级分布上,大一学生有58人,大二学生有66人,大三学生有43人,大四学生有39人,这与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相对活跃比较吻合,样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专业分布上,学习文科、理科和工科的样本量分别为45人、79人和82人,这与学校学科分布情况较为吻合因此,从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研究样本的分布情况较为合理,适合做进一步分析二)大学生依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笔者统计了大学生的使用情况,主要指标包括“每天使用时长”“上课是否使用”“每节课使用时长”等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的使用情况和对的依赖程度在每天使用时长方面,使用时长在3至8小时的被访者人数最多(占总样本量的69.1%),使用时长大于8小时的被访者人数次之,使用时长小于3小时的被访者人数最少。
在大学生上课是否使用方面,88.3%的被访者上课使用,仅有11.7%的被访者上课不使用在每节课使用情况方面,一节课(45分钟)使用时间小于20分钟的人数占比52.2%,大于等于20分钟的人数占比47.8%由此可知,大部分被访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且无论是否在使用,他们大都习惯保持的长时间开机状态,对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教师的正常教学三)依赖的影响本研究重点选取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三项指标来探究大学生过度依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笔者从大学生熬夜玩情况和使用后的身体反应两方面来了解大学生“依赖”现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3.8%的被访者有熬夜玩的习惯,26.2%的被访者没有熬夜玩的习惯其中,针对有熬夜玩习惯的被访者,熬夜到晚上12点以前和12点以后的人数分别占比26.3%和73.7%另外,被访者过度使用后的身体反应方面,曾出现过耳朵疼痛、肩颈不适、视力下降的人数分别占比57.3%、72.8%、82.5%显然,“依赖”现象正在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从大学生是否出门前查看、忘带的心理变化和是否时常拿出查看三方面来了解过度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78.6%的被访者每次在出门前都会查看,且16.6%的被访者经常在出门前查看,仅4.8%的被访者偶尔或从不在出门前查看而在忘带后,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会“感到焦虑不安,要想方设法回去取”可见,过度的“依赖”现象已经使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心理依赖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3.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本研究从大学生与亲友的交际情况来了解过度使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25.24%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经常会因玩而忽略朋友和家人,47.5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偶尔会因玩而忽略朋友和家人,27.19%的被访者认为自己不会因玩而忽略朋友和家人与此同时,在被访者中,38.83%的被访者认为朋友和家人经常会因玩而忽略自己,55.34%的被访者认为朋友和家人偶尔会因玩而忽略自己,仅5.83%的被访者认为朋友和家人不会因玩而忽略自己以上数据说明,如今许多大学生因玩而忽略他人或被他人忽略的现象十分常见,过度的“依赖”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从而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建立二、大学生“依赖”现象的成因当今的智能融入了诸多的科技和娱乐元素,成为了人们不可分离的“贴身秘书”而大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还较差,很容易对产生依赖。
智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个性化的社交服务和先进的设计理念,特别符合年轻人富有朝气、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特征,因此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很多大学生逐渐上瘾,最终成为“控”此外,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可支配时间较多,又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加上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容易无所事事,靠打发和消遣时间一方面,学校对学生使用缺乏科学引导,使得刚从“束缚式”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大学生难以把握自己的生活及学习方向,逐渐变得放纵;另一方面,学校或是缺乏关于防控方面的规章制度,或是虽有规定但疏于管理,使得学生肆意使用,甚至边上课边玩三、破解大学生“依赖”现象的策略为了化解当前大学生依赖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策略一)学生应当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尤为重要例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制定明确的个人规划,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乐于与身边的朋友相处,提升自己的人交往能力等同时,高校和教师可以针对“依赖”较为严重的学生开展个体或团体心理,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疏导压力、放松身心。
二)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针对“依赖”现象,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影响比如,通过校内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专題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避免对的过度依赖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放下,融入校园,在参与和交流中提升自己此外,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的引领带头作用,感染和激励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争做先进,摆脱对的依赖三)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将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尽量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如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多次使用,教师应进行提醒约束四)家长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和氛围对个人的行为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注意良好家庭氛围的养成一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尤其是在大学放假期间,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防止他们长时间使用;二是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家长要带头正确使用,多读书、阅报、看新闻,为孩子做好榜样;三是加强与孩子的联系,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安慰,防止学生在中寻找心理慰藉。
责编:清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