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完整版(配套资料)(共25页).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26229856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民俗(Folklore)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1.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2.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3.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4.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民俗的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文化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民俗学(Folkloristics)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1.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2.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3.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4.社会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5.民族学与民俗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6. 民俗学与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哲学及其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关系民俗学的内容1.民俗学原理 2.民俗史 3.民俗志 4.民俗学史 5.民俗学方法论 6.资料学民俗学的任务和价值民俗学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经济民俗学、社会民俗学、语言民俗学、宗教民俗学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民俗学的实用价值:1.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热爱本土的情感2.可以指导和辅助我们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传统3.开发民俗旅游活动等实用价值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一.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性,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二.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民俗的纵向延续性三. 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的横向传播过程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民俗文化的扩布过程:1. 采借者一方对被采借者一方的新民俗,首先是做出价值判断,然后与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化比较、选择;2. 在比较基础上,决定对新民俗做出取舍选择;3. 如决定采用,则对采纳的新文化,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并将其置入本民族本地区原有民俗文化传统中,进行有效扩布 四.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稳定中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变异实际上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五. 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所谓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六. 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民俗文化的服务性在于:1)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

      2)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3)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第三节 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二、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三、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四、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人类依赖物质生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的劳动得以实现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 (二)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

      (四)科学性 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 第一节 农业民俗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它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岁时记、风土记、农家月令等性质的古籍和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农谚中,记录了许多农民在一年内约定俗成的耕作习俗从备耕、播种、防灾、田间管理到植树造林、收获、储藏,都有季节和周期规律可循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 二、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古代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产生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形成比较固定的习俗这些知识虽受地域的局限,但它却有一定的可信性与可行性如,除夕或初一观天象、风云,预卜一年的旱涝、晴雨农谚: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夏至无雨,囤里无米三、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视农业收成的观念,形成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因此,历代统治者和广大农民都在年关节令转换的时刻,逐渐形成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避祸德福的习俗尽管这类习俗有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成分,但它所反映的民俗心理,却是共同的如:“添(填)仓”节(正月十九或二十五)棉农元宵节看灯芯广东除夕碗盖盐米看聚散,占卜丰歉惊蛰响雷预知荒岁歉春分刮东风下雪,小麦丰收猜天人们通过这类习俗,希望借助超自然的神灵的庇佑,获得幸福;对危害人类的自然灾害的恶神,予以禳解或消除是为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四、农业禁忌、祭祀习俗 农业禁忌习俗,一方面是农民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禁忌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规律的经验性认识的一种总结如:初一不能睡觉惊蛰墙角撒石灰,避虫蛇蚕门”五、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 年初元旦,祭天、祭先农,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尝新”、“献新”、“食新”蚕花鼓”六、农业生产过程习俗 这些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 七、农业娱乐风习 灯会 打秋千 采茶歌 数九歌第二节 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一、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

      二、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三、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四、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五、渔业海上占验习俗六、渔业生产操作习俗七、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第三节 工匠民俗一、 工匠的技艺传承二、 工匠的行业习俗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师徒关系的亲缘化,是系谱性的典型表现; (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加上工匠间的激烈竞争,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 (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多具有神秘的性质,其目的一是为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 第四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一)集市(二)行商(三)坐商二、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一)我国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二)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最先只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如以饮食满足维持生活的需要;以服饰满足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需要;以巢穴房屋抵御风雨侵袭,防御野兽伤害的需要;以器物用具扩展延伸人体器官功能,实现增强生活能力的需要 物质生活民俗的最初阶段是无意中自然形成,所以各民族之间的差别主要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分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礼仪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等满足的已不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包含了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较高层次的需要。

      在这些差异的形成过程中,无意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自觉意识逐渐居于主导地位物质生活民俗的每一方面,几乎都是该民族传统观念的外化,它不仅造成民族成员之间的共识性,产生彼此身分的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强化其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政治观念,增强其内聚倾向所以,物质生活民俗在各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居重要地位第一节 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