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纲要.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164635
  • 上传时间:2017-1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45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音乐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授课时间:28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孙惠珍◆授课对象:培育小学三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6、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课时 1:学前教育:了解上课应遵守的纪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音乐课堂常规第一课 《童年》内容标准: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教学重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教学难点:乐曲情绪的体验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2 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课时 3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课时 4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第二课 《草原》内容标准: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均为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4、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重点: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难点1、唱准 3、5、6、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名称、写法、时值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5 表演《草原上》课时 6 歌曲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聆听《草原巡逻兵》课时 7 欣赏《草原放牧》第三课 《好伙伴》内容标准 :本课音乐主题是世界性的、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语言”(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以四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聆听、欣赏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难点:1、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2、弱起和附点的唱法教学安排:本课共 2 课时 课时 8 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噢!苏珊娜》课时 9 聆听《船歌》 表演《原谅我》第四课 《放 牧》内容标准:1. 聆听《小放牛》、《牧歌》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不一样,《小放牛》等作品主要流传在汉族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与蒙古族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在上两课掌握"3 5 6 "三音的基础上,学习"6 1 2 "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的行"6 1 2 "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3、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4、学习音乐知识:la do re 及八分音符时值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10 学唱并表演歌曲《放牛山歌》课时 11 通过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课时 12 学唱并表演歌曲《小牧笛》 第五课 《妈妈的歌》内容标准:1. 通过聆听《妈妈之歌》,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2. 通过聆听《鲁冰花》、《小白菜》,做游戏:《跳格子》,表演《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认识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3.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4.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教学重点:准确演唱《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13 通过欣赏歌曲《妈妈之歌》,学唱并表演歌曲《妈妈的心》,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课时 14 学唱并情景表演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时 15 通过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玩游戏跳格子 ,听辨音的高低第六课《四季的歌》内容标准:1、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四季童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能够用歌表演的形式参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3、自制碗琴要求有两点,即在 6--6 的范围内,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四4、通过欣赏乐曲《樱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风味5、听唱法学唱歌曲《捉迷藏》,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进一步体验感受歌曲中活泼而又轻快,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音乐特点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6、通过歌表演的学习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7、通过欣赏乐曲《雪花飞舞》,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8、能够参与歌曲《捉迷藏》歌表演的学习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歌曲中活泼而又轻快,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音乐特点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体验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16 学唱并表演歌曲《四季童趣》,自制碗琴课时 17 欣赏乐曲《樱花》,学唱并表演歌曲《捉迷藏》课时 18 欣赏乐曲《雪花飞舞》、表演歌曲《捉迷藏》第七课 《钟 声》内容标准: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表演《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唱准音高唱准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4.编创活动:编自己的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教学难点: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19 表演《钟声叮叮当》课时 20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课时 21 表演《美丽黄昏》第八课 《爱鸟》内容标准: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通过聆听《对鸟》、《空山鸟语》,表演《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3.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小乌鸦爱妈妈》教学难点:唱出台湾民歌的风格教学安排:本课共 3 课时课时 22 表演《一只鸟仔》课时 23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课时 24 聆听《对鸟》、《空山鸟语》第九课 《丰收歌舞》内容标准 :1、学唱《桔梗谣》并用歌舞形式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2、聆听《丰收之歌》,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3、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4、边歌边舞表演《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5、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引导学生编创动作教学难点:通过听辨等形式,提高音乐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安排:本课共 2 课时课时 25 学唱《桔梗谣》、聆听《丰收之歌》课时 26 聆听《丰收的喜悦》、表演《圆圆和弯弯》第十课 《我们的爱》内容标准 :1、通过学习歌曲《小羊爱妈妈》,在乐中树德,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画金鸡》3、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通过自然流畅的旋律,概括出河南的名胜古迹,增长学生了解河南的知识教学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安排:本课共 2 课时课时 27 表演歌曲《小羊爱妈妈》课时 28 聆听表演《画金鸡》、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一) 教学方式:1、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4、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二)学习方式: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练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三)课时安排:唱歌课一课时,欣赏课一课时,综合课一课时(四)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表演等途径来实现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校本作业,谈话等途径实现五)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