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之:东汉辞赋、散.ppt
35页第五章第五章 东汉辞赋东汉辞赋东汉时期,文人往往直接或较间接地取材东汉时期,文人往往直接或较间接地取材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抒情赋为主抒发感情,突出的社会问题以抒情赋为主抒发感情,辞赋风格深邃冷峻、平正典雅,句式骈俪辞赋风格深邃冷峻、平正典雅,句式骈俪对偶第一节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京都赋的崛起Ø西汉末东汉初,汉赋在思想内容和西汉末东汉初,汉赋在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新的迹象与发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新的迹象与发展趋势京都赋的崛起是其中的一展趋势京都赋的崛起是其中的一个鲜明标志个鲜明标志Ø京都赋起源于扬雄的《蜀都赋》京都赋起源于扬雄的《蜀都赋》Ø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为文学家普遍关注为文学家普遍关注Ø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创作格局,为后世效仿的创作格局,为后世效仿《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对比、主客问答、划分畛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对比、主客问答、划分畛域、逐次铺叙展开等)同时其创新在于:域、逐次铺叙展开等)同时其创新在于:1、突破了、突破了 “劝百讽一劝百讽一”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
》通篇是讽喻、诱导2、详略有致,别具匠心既有总体概括,也有局、详略有致,别具匠心既有总体概括,也有局部细描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部细描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并大量运用对偶句式并大量运用对偶句式《两都赋》在按空间方位铺陈时,用回环往复的笔《两都赋》在按空间方位铺陈时,用回环往复的笔法,第一次:外法,第一次:外内,内内,内外;第二次:内外;第二次:内外外Ø张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有感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下莫不逾侈”Ø《二京赋》中:《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苟好剿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凝聚了作者的创作宗旨者的创作宗旨Ø《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Ø新鲜内容: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象;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Ø《两都赋》与《二京赋》的异同:《两都赋》与《二京赋》的异同: 异:异:1、、 《两都赋》题旨比较复杂,《二京赋》相对集《两都赋》题旨比较复杂,《二京赋》相对集中;中;2、、 《两都赋》《两都赋》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写长安景物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写长安景物((2次循环),次循环), 《二京赋》只《二京赋》只外外内,内内,内外。
外 同:同:1、用理性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廷礼仪、用理性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廷礼仪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道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道德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德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2、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隐入虚妄,式,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隐入虚妄,故作者皆抑客扬主故作者皆抑客扬主Ø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作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鲁灵光殿赋》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鲁灵光殿赋》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两者之间贯穿灵后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两者之间贯穿灵异怪诞之气异怪诞之气第二节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述行赋和抒情小赋Ø纪实性述行赋产生于西汉末,作者皆为作家兼史纪实性述行赋产生于西汉末,作者皆为作家兼史学家,有漫游经历,且所游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学家,有漫游经历,且所游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述行赋所载地域连续密集、感情相对集中积淀述行赋所载地域连续密集、感情相对集中和文章有各自投射焦点的特点。
和文章有各自投射焦点的特点Ø从性质分,衰世汉治乱,乱世叹兴亡,治世叹存从性质分,衰世汉治乱,乱世叹兴亡,治世叹存没Ø刘歆的《遂初赋》是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刘歆的《遂初赋》是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关注社会治乱关注社会治乱Ø班彪《北征赋》乱世叹兴亡班彪《北征赋》乱世叹兴亡Ø班昭《东征赋》是则探讨班昭《东征赋》是则探讨“身既没而名存身既没而名存”Ø蔡邕的《述行赋》亦是叹治乱的作品,其感情波蔡邕的《述行赋》亦是叹治乱的作品,其感情波动由弱到强动由弱到强班固的《通幽志》和张衡的《思玄赋》很大程度班固的《通幽志》和张衡的《思玄赋》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地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Ø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抒情小赋的诞生其艺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抒情小赋的诞生其艺术魅力在于术魅力在于“真真”Ø东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弥衡的《鹦鹉东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弥衡的《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Ø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在不时出现出隐逸倾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在不时出现出隐逸倾向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现实,关心时政民生向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现实,关心时政民生第六章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散文中,《汉书》和《吴越春秋》在东汉散文中,《汉书》和《吴越春秋》在历史散文中有很高文学成就;政论散文以历史散文中有很高文学成就;政论散文以《论衡》和《潜夫论》为代表。
游记与碑《论衡》和《潜夫论》为代表游记与碑文等新形式也开始出现文等新形式也开始出现第一节第一节 《汉书》《汉书》Ø班固编撰的《汉书》是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并称与《史记》并称Ø《史记》最精彩篇章是《史记》最精彩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而《汉书》的精物传记,而《汉书》的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物的生动记叙Ø班固班固((32--92))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初继其父人初继其父班彪班彪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继司马迁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了了 “ 包举一代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善作辞赋,有的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公元(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辑有《班兰台集》辑有《班兰台集》Ø《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谋《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却是富有戏剧性的却是富有戏剧性的Ø《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兴衰显社会变迁兴衰显社会变迁Ø《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量《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Ø《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安排有自己的特殊 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传闻传闻 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以谨严取胜,从而以谨严取胜,从而 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第二节第二节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 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这主要来源于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浪漫色彩这主要来源于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几位主要人物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几位主要人物都个性非常突出,尤以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都个性非常突出,尤以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Ø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和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和《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篇《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 显得比较显得比较松散。
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松散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 驳杂之感驳杂之感Ø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 这两部历史散这两部历史散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强烈的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强烈的复仇意识和崇武尚复仇意识和崇武尚 勇的义侠形象,勇的义侠形象,第三节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论衡》和《潜夫论》Ø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27-96?)的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27-96?)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 都别具一格创作目都别具一格创作目的是要使语言的表的是要使语言的表 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出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出辨别真伪的标准,辨别真伪的标准,Ø从开始的《逢遇》篇到从开始的《逢遇》篇到 《物势》篇共14篇,《物势》篇共14篇,围绕着自身的困扰而展开围绕着自身的困扰而展开 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充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极关怀Ø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九虚九虚”、、“三增三增”、《论死》、《订鬼》诸篇。
《论死》、《订鬼》诸篇Ø《《论衡论衡》》一书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一书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实论”型型散文作者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散文作者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Ø《《论衡论衡》》的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文不摹拟的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文不摹拟前人,完全根据前人,完全根据 内容的需要组织文辞,富有创新内容的需要组织文辞,富有创新精神Ø《《论衡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但是,由于历史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条件和认识上的原因,其中 也有许多局限也有许多局限Ø王符的王符的《《潜夫论潜夫论》》和王充的和王充的《《论衡论衡》》都成书于东都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 之作,对当时社会上之作,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弊在议论弊在议论 政治上的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政治上的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和排比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Ø《《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 呆板,而是不时有呆板,而是不时有清丽之作。
清丽之作Ø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成就尤高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成就尤高《《郭有郭有道碑道碑》》和和《《陈太丘碑陈太丘碑》》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历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历来受人称道其文学价值在于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来受人称道其文学价值在于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撰写碑文撰写碑文Ø马第伯的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游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第七章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东汉文人诗 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 诗歌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 在赋在赋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的结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第一节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Ø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咏史史》》,写西汉缇萦救父,写西汉缇萦救父 事Ø班固的班固的《《竹扇赋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当系于赋尾。
言诗,原当系于赋尾Ø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其诗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其诗都以叙事为主都以叙事为主Ø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的《《同声歌同声歌》》是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同声歌同声歌张衡张衡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思为宛篛(思为宛篛(ruò,,“箬竹箬竹”)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帐子),在上卫风霜帱(帐子),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洒扫清枕席,鞮(dī,皮鞋)芬以清香重户结金扃,高,皮鞋)芬以清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下华灯光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北朝民歌北朝民歌《《折杨柳辞折杨柳辞》》:: “腹中愁不乐,愿为郎马鞭。
腹中愁不乐,愿为郎马鞭出入环郎臂,蹀座郎膝边出入环郎臂,蹀座郎膝边Ø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Ø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主的基本走势Ø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二节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Ø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的猛烈批判而告终Ø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兰荣一何晚,严霜瘁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Ø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 对唱的形式出现,二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人各申己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疾邪诗之一疾邪诗之一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Ø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蔡邕因议朝政得罪,几被杀害后与家属髡钳徙蔡邕因议朝政得罪,几被杀害后与家属髡钳徙朔方,其仇家又沿途使人行刺,幸得善人保护,朔方,其仇家又沿途使人行刺,幸得善人保护,得免于死。
后得免于死后“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翠鸟诗翠鸟诗庭陬庭陬(zōu)有若榴,绿叶含丹荣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第三节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Ø《《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收录在《《文选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Ø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其基本内容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其基本内容在中国古代具有普在中国古代具有普 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Ø《《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明月何明月何皎皎皎皎》》))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Ø《古诗十九首》反复予以申诉建功立业,步入仕《古诗十九首》反复予以申诉建功立业,步入仕途之四之四·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Ø求宦失败者,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求宦失败者,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 观,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之十三之十三·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Ø《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夫早归落空之后,各自反应不同共同特的盼夫早归落空之后,各自反应不同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 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心外力离间之十三之十三·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Ø《古诗十九首》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古诗十九首》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诗的作者 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
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1、永恆与有限的关系以外物的永恆反衬人生的、永恆与有限的关系以外物的永恆反衬人生的有限之十三之十三·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思君令人老思君令人老”、、“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句表明抑郁、思等句表明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之十三之十三·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3、此外,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等、此外,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等都作了精辟的揭示都作了精辟的揭示之十四之十四·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Ø《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的独特感受:1、敏锐的节序感敏锐的节序感2、微妙的空间感微妙的空间感3、深切的世态炎凉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之七之七·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Ø《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以写景叙事发端,极、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其自然地转入抒情, 水到渠成,而且又宛转抑扬水到渠成,而且又宛转抑扬有致。
有致2、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3、用最明白晓暢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用意曲尽、用最明白晓暢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而造语新警, 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