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译本中翻译规范的变化.pdf
2页《 飘》 译本中翻译规范的变化 ◎张淑贞 (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 0 0 3 0 0 ) 一 、《 飘》翻译概况 美国女作 家玛格 丽特 · 米契尔于 1 9 3 6年 出版了 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 飘》,小说一经出版就立 刻成 为最 为畅销 的小说 之一 从 2 0世纪 4 0年代至 今 ,《 飘》有很多个中文译本我们选取傅东华版、 陈良廷版和李美华版为研究对象,因为它们在读者 中的接 受度都 很高 ,受到广 大读者 的喜 爱 ,具 有很 强的代表性更重要 的原 因是它们 出 自不 同的年 代 ,反 映了不同时期 的语言特 色 ,能帮助 我们 更清 楚地看到翻译 规范的历时变化 二、《 飘》 中的翻译规范 吉蒂昂 ·图里是描 写翻译学派 的代表人物之 一 ,他在左赫尔的 “ 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 建立了翻译规范理论在图里的翻译理论中我们看 到,翻 译活动会受 到很 多因素 的影 响,有些 影响 因 素已经不在原文文本、语言差异以及翻译者的认知 承 受范围 内 ,这 些 因素 涉 及 社 会 文 化 的层 面 ,在 “ 规则 ”与 “ 特 性 ”之 间 的社 会约 束 就是 “ 规 范 ” 。
翻译要 受到两个 方面 的制 约 :翻译 语言规 范、受源语言规范在翻译规范中图里将其分成两 个类别 :预备 规范 、操作规范 ( 一 )预备 规范 翻译规范 中的预备规 范可 以从两 个 方面 进行 考 虑 ,其一是对翻译 政策 进行 考虑 ,也就 是对 影 响翻 译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二是考虑翻译直接性,也就 是对是否接 受中介 语翻译进 行考 虑 ⋯”预 备规范 在 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便发挥了作用 对于翻译政策,三位译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他们翻译 《 飘》这部小说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文 化氛围下作出的选择1 9 3 9 年电影 《 飘》在上海上 映,立刻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惨 烈的抗 日战争时期 ,电影中对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 的苦难 的描 绘 引起 了中 国观众 强 烈 的共 鸣 同时 , 主人公斯佳丽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个性也感 染和鼓 舞了当时 的人们于 是人们 有 了强烈 的阅读 原著 的愿望在这样 的时代 背景 下 ,受 到出版 商 的 邀请,傅东华先生翻译了 《 飘》的首部中文译本 第二个译本 出现的 9 0年代初 ,中国正 处于 改革 开放的高潮 时期 。
由于 文化 大革命 的长 期禁锢 ,人 们长 久没 有接 触 到外 面 的世 界在开 放 的 时代 中 , 随着 国家问交往 的增 多 ,人们更 加渴望 了解 西 方的 文化 ,而西 方文学作 品是 了解西 方文化 的一个重 要 窗口,因此人 口渴望阅读到更多的西方文学作品 此外,傅东华译本对原著作 了很多删改,人们希望 能更完整地看到原著的风貌 ,由此诞生 了陈 良廷 译本 李美华译本 出现在新世纪,不同文化之间交 流、碰撞、融合越来越频 繁 ,不 同的语 言之 间也在 相互影响英文中 出现 了很 多中文 元素 ,而英 文 的 一些表达方式也被 中文所接 受 因此 ,新时代 的读 者希望阅读 到符合 当下语言 习惯 的译本 同时 ,在 新时代 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更加多元化,个人价 值、女性主义等思想受到了追捧 ,人们希望看到更 忠实于原著的译本,以发现其中更多的思想内涵 ( 二 )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作 出的实际选 择,操作规范包括模板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 J 5 模 版规范决定着译语材料采用的形式和所处的位置以 及文本的分割、省略、增加和位置改变的程度, ‘ 而 文本语言规范影响或决定译者实际上选择用什么样 的译语来代替源语。
就删改程度而言,后两个译本较第一个译本更 加完整由于完成于抗 战时期 ,傅 东华 不得 不删节 了原著 中很多关于 战争 的描 写 同时,由于 当时 的 旧式教育和 保守 的思 想 ,读者和 译者都 不能接 受一 些比较直接的恋爱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第一个译本 中译者 对此类内容也作 了较多删节 比如 《 飘》 中的这一段 :“ S h e s c r e a m e d , s t i f l e d a g a i n s t h i m a n d h e s t o p p e d s u d d e ~y o n t h e l a n d i n g a n d t u rni n g h e r s w i f t l y i n h i s a r ms . . .h i s l i p s t r a v e l i n g f r o m h e r mo u t h d o wn wa r d t o w h e r e t h e w r a p p e r h a d f a l l e n f r o m h e r b o d y.f e l l o n h e r s 0 f l fl e s h . ’’ [ ] ’ 傅东华版译本为: “ 她一边尖叫一边将 自己的 身子挺硬,他在楼梯项突然间停下脚步,将她翻过 身来,在她的脸颊、嘴唇、颈脖子上使劲地、拼命 地吻着,使她没有喘息和思考的时间。
” “ 傅东华 对亲吻的细节和主人公的感受都作了较多的删节 而陈良廷译本为: “ 她尖 口 q 起来,但声音被他 的身子捂住 了这时他 突然在楼 梯顶停 住脚 ,迅速 将她翻过身来,然后低着头吻她,那么狂热、那么 ■基 金项 目:本 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民航大 学专项 ( 项 目编号 :Z X H2 0 0 9 D 0 1 7) ;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 项 目编号 :1 3 Y J C 7 5 2 0 3 4)的阶段性成果 1' 总第4 5 1 期 尽情地 吻她 ,把 她 心上 的一 切都 抹 拭得 一干 二净 , 只剩下那个使她不断往下沉的黑暗的深渊和压她嘴 唇 上的那两 片嘴唇他在发抖 ,好像站 在狂风 中似 的 ,而他 的嘴唇在 到处移动 ,从 她 的嘴上移 到那披 肩从 她 身 上掉 落 下 来 的地 方,她 的 柔 润 的肌 肤上 ’’ 李美华译本为 : “ 被 他压 得她 身体难 受 ,于 是 她尖叫了起来在楼梯平台上,他突然停下 ,将怀 里的她猛地转过来,他俯下自己的身体,粗狂、野 蛮、忘情地吻着她使得她头脑里出现一片空 白, 一切都消失得不见踪影,她唯一知道的就是 自己正 沉浸一片黑暗中 ,她 只感觉 到他 的嘴唇在她 的嘴唇 上。
他的身体是颤抖的,就像是他正站在强有力的 狂风中似的,他的嘴唇慢慢地从她的嘴唇上移动到 她的身体上她的晨衣滑落,他用 自己的嘴唇吻着 她柔软的肌肤 ” ~ 5 2 9 4 3 这两个版本虽然略有差异,但 都保 留了原著 中的细节 ( 三)起始规范 起始规范决定某部译作 的整体方向图里指 出,译者在起始规范中可以从两个角度遵循规范 : 其一是对源语文学、语篇、语言规范进行遵循,其 二是对译语多元系统或其中一部分文学、语篇、语 言规范进行遵循,不管是进行怎样的翻译,翻译者 都会从这两个角度 规范 中,选 取一个规 范或者 选取 两个规范作为翻译规范的遵循标准我们所见到的 翻译作品中 ,没有 出现过 两个极端 的翻 译 ,所有 的 翻译都是位于这一连续 体 中的某个位置 ,换 句话 说 就是,翻译者会将源语中存在的文化规范丢弃,在 丢弃的同时也会对采 用的翻译 语言 中存 在的文 化规 范进行丢弃放弃源语中的文化规范,也违反翻译 语言中的文化规范 _ 】 将源语中部分文化规范进行 丢弃,或者牺牲,我们可以将这种翻译称为 “ 充分 翻译 ” ,丢 弃小 部分 的源语 文化 规范 ,保 留大部 分 翻译语言中的文化规范,这种翻译可以称为 “ 可接 受翻译 ” ⋯”。
傅东华译本更多地遵循了译语规范,强调 了译 文在译语 文化 中的可接受 性而陈 良廷 译本 既体现 了译语 规范 ,也体 现 了源语 的特 色 ,该 译本 力 图在 充分性和 可接 受性之 间达 到一种平 衡但李 美华译 本更多地 遵循 了源语 的文化语言 规范 ,带着 浓浓 的 “ 洋味” ,以达到忠实于原著、实现翻译的充分性的 目的三个译本在起始规范 方面 的差异在词 汇和 句 法层面都有体现 在词汇方面 ,最突 出的就 是对 人名和 地名 的翻 译傅东华译本中的人物都被冠以了中文中常见的 姓氏和中国式的名字,并且按中文的习惯改为了姓 在前面 ,地名也是中国式的陈良廷译本采取 了音 译 的方式,遵守 了英 文 的习惯 而李 美华译 本则是 一种 混合 的方式 如 :S c a r l e t t O’ H a r a郝思嘉( 傅、李 ) 、斯佳 丽 · 奥 哈拉 ( 陈 ) 1 8 0 A t l a n t a饿狼陀 ( 傅 ) 、亚特兰大 ( 陈、李) 在句法方面 ,三个译本也有明显的差异,我们 从 《 飘》 中的一段话 “ E L L E N O’ H A R A w a s t h i r t y — t w o y e a r s o l d . . . o n e w h o h a d b o r n e s i x c h i l d r e n a n d b u r i e d t h r e e ” _ 2 l 4 。
看三个不 同版本 的翻译 傅东华 的译本 为 :“ 郝 太太艾伦今年 三十二岁 , 若按当时的标准 ,已算是一个中年妇人她养过六 个孩 子 ,却 有三个 死掉 了 ” 陈 良廷 的译本 为 : “ 已经 三十 二岁 的爱伦 ·奥 哈拉 ,按 照 当时 的标 准 ,她 已经 是 一个 中年 妇 人 , 她共生育 了六 个孩 子 ,但 不幸 的是 有 三 个 已经 夭 折 了 ” ” 李美华的译本为: “ 虽然只有三十二岁,但是 用爱伦 · 奥哈拉她那 个年 代的标准 ,对其进 行衡 量 的话 ,她 已经算是一位 中年 妇女 ,是 一个 生育过 六 个孩子但是 已经安葬过三个孩子 的母亲 ” ” 傅东华 和 陈 良廷 的译 本 更 符合 中 文 的表 达 习 惯 ,而李美华的译本却用了一个很长的定语从句, 这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带着浓重的异域色彩 结语 从 《 飘》的三个中文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 规范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傅东华翻译 《 飘》的目的是给当时生活在战争苦难中的中国民 众活下来的希望由于当时被侵略的日 寸 局和 旧式教 育对思想的禁锢,傅东华的译本删节了许多关于战 争和情感生活场 景的描 写。
为 了让 本土读 者更 好地 理解和 接 受 译 文 ,傅 东 华采 取 的 是完 全 归化 的 方 法 而后两个译 本的出现是 顺应 了人们渴 望 了解西 方文化和 发掘其 中思 想内涵 的要求 ,在 开放 的时代 下两个 译本更加完整地体 现 了原著 的风貌 陈 良廷 译 本注 重了归化和异 化的平衡 ,而李 美华译 本更 强 调 了异化带来的别样 风情 [ 参考文献 ] [ 1] T o u r y , G i d e o n . De s c r ip t i v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 ie s a n d B e y o n d [ M]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 F o r e i g n L a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