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矛盾”的含义 教案 导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doc
2页全面解析“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要把握这一规律,全面理解矛盾的含义至关重要在近两年的文综高考全国卷中,连续两次出现旨在考查该概念的高难度选择题【含义】所谓矛盾,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解析】第一,对立: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也称 “斗争性”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区别,有质的不同;也可表现为对抗性斗争,如一阶级剥削另一阶级;还可表现为非对抗性斗争,如人民内部的争论、批评哲学的对立与这些具体的对立形式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可混淆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是对立的有无问题,但对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是对立的差别性问题,要注意区分第二,统一:即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也称 “同一性”其内容包括: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1)双方因各有所需而相互吸引,如中国的市场吸引美国,美国的科技及资金吸引中国;(2)双方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同一,如产品的生产过程,直接是原材料的消费过程;(3)双方相互渗透、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一方直接走向其反面而变成其对立面,如胜走向败、危走向安;(2)双方的地位发生转化,原来的支配方,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处于被支配地位同一性是一种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构成矛盾的同一性,只有处于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间的联系,才具有矛盾的同一性因此,无论是相互依存,还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三、对立与统一相互联结: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和斗争,统一就失去了基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任何斗争总是在一定统一体中进行,如果双方互不联系,斗争就无从发生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就应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如,发展中美关系就应“求同存异”第四、对“事物自身包含”的理解:此处的“ 包含”既指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内部矛盾,也指存在于事物间的这种关系,即外部矛盾这种内外之分是相对的,对一事物是内部矛盾,相对另一事物而言,可能就是外部矛盾第五、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对同一论断既肯定又否定、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它是因思维违反逻辑规律而发生的主观错误,可以通过创造主观条件而避免,而辩证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客观关系,不可回避。
逻辑矛盾是在同一时空、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既肯定它有某种性质,又在同一意义上否定它有这种性质,是单纯的否定或冲突,只有对立,而没有统一,而辩证矛盾是将矛盾的双方放在无穷的时空范围内来衡量,既看到对立,又看到一定条件下的统一第六、区别辩证矛盾与诡辩:诡辩是一种巧妙不易发现的逻辑错误,常通过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循环论证、机械类比、断章取义等手法,不顾客观事实,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做论证而辩证法的矛盾观是建立在尊重客观的属性及变化的基础上的【考题】 (2006 年全国卷 1 第 30 题)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年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与危作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与危作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分析】如不能深刻理解矛盾的概念,该题很容易误选选肢 ②是对斗争性的错误理解,可排除;“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而非斗争性,可排除体现矛盾斗争性的①正是因为矛盾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贯通,转化才有了可能,正是因为矛盾双方有了转化的可能,思所以危,才可转危为安。
正确答案为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