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传说典故-广东刺绣艺术.docx
2页导游传说典故:广东刺绣艺术粤绣始于唐朝关于广绣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唐代一个叫卢媚娘的14岁的广东姑娘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清楚这个故事说明广绣的历史是多么悠久绵长,技艺是多么的卓越超群广绣进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 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而得到重赏,广州绣品从今扬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看到珠绣花鞋等一些广绣工艺品而发出“绝妙的工艺品”的赞叹当时广州刺绣艺人已经到达极高水平,能够朔熟地和制造性运用绒线绣,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和勒线,用金线和银线刺绣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广绣业的富强时期英国商人开头来样加工由于来样设计色调丰富,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故对广绣产生深远的影响广绣开头从民间小作坊小批量生产渐渐向商品生产进展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的广绣绣品大量生产,使之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
到了清朝中叶,由于粤剧和粤曲的富强,使广绣又增加了一类新品种——粤剧戏服当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戏服已享誉国内,连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定制乾隆年间广绣业已成行成市,绣坊、绣庄多达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清末民初时期广绣业依旧保持进展势头民国十八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竞赛中,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作品参展,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广州刺绣以构图均匀,颜色斑斓,极富装饰性着称19世纪英国人波西尔在其着作《中国美术》一书中,曾对广绣作过介绍,并赞扬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乌,而广东入更精于此艺另外,广绣作品《睡狮》、《孔雀图》、《四角大花被巾》曾获得192022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清代中叶很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前来广州大量订购广绣,有的商人还带来外国国王肖像、耶稣像或一些图画照片进展来样加工订货这说明广绣从清代起早已着名海外,其产品德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内,不少广绣佳作,作为贡品奉献给历代皇帝北京故宫博物院也保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广绣绣刺技法有“钉、垫、拼、贴、缀”五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的针法。
广绣由于技法多变,故适应性较广,表现力强,绣出的作品更显精细,品种繁多广绣的颜色非常丰富,主要分为以比拟饱满的颜色为主调的“威彩”和以三间色为主调的“淡彩”两类,颜色依据刺绣品种而定例如,刺绣喜帐用“威彩”,刺绣文房用品用“谈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