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乂琐言-袁保庆.doc
19页中议公[1]自乂琐言 从弟袁保龄[2]编辑 《自乂琐言》,袁保龄编是一部格言体著作,共200余则,每则字数不等,多则几百言,少者十几言,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为人、处事、做官、伦理、道德、修身养性、读书与做人读来能使人心明眼亮,催人向上 序世之以理学自命者多矣求其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者诚不易观予交游中,唯笃臣其庶几乎!笃臣少知兵事,侍其从父端敏公[3]戎幕,以功擢至监司需次金陵摄盐巡道篆,年未五十,癸酉之夏,遽以疾殁于官大府上闻诏以事迹,宣付史馆,附《端敏公传》后,并附祀临淮专祠柩至邗上,濬颐[4]哭之以诗,告其从弟[5]立亭曰:哲兄案头列一薄,每有心得,即援笔书之予每过斋中,必索观焉,深喜其切中人情,洞见瘕结,不墮理障,不溷禅机,故平日待人处事,磊落光明,绝无缘饰有古人风,曩为题《洗心》《补过》二图,所以期之者至大且远,而今已矣!子归,曷检箱箧,授诸梓人,以传哲兄之品学乎!今年春,立亭来扬州,手此编,丐予为之叙,予受而读之,有曩所未见者,率皆罕譬曲喻,言近旨远,与郭远堂中丞[6]所著之《嘐嘐言》相等。
署曰《自乂琐言》,谦辞耳!岂琐言哉?窃慨三代以下,仕学分途,奔竟成风,虚声是益,一旦得志,尽举平日之所学而显背之而迂拘曲谨之士称仁说义,俾膺民社,则往往所行不逮所言焉,若笃臣之驰驱军旅,慷慨同袍,似无暇留心于学问,乃退而自省,痛下针砭,视老师宿儒更为奋勉,试问近今有几人耶?尝谓笃臣之笃克称其字,真予畏友也!胡彼苍厄之而不使竟其材,几疑修德者或爽其报,庸讵知史册光垂,馨香永荐,虽死犹生也欤!予故表而出之,以愧夫世之自命为理学者! 同治甲戌五月(1874年5月) 年愚弟方濬颐撰注:[1]中议公:即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谥号“中议”河南项城人袁树三次子,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在鄂豫皖苏一带,参加对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袁保庆少年时代,袁家尚三世同堂,全家八口人,仅有土地三十多亩,家计窘迫父辈兄弟四人都在读书,全靠祖母郭氏苦心经营,才勉强维持全家生活后来父辈中四人有三人入仕,特别是叔父袁甲三官职不断升迁,家境才开始好转。
七岁时,他与堂弟袁保恒,同受读于叔父袁甲三袁甲三管教严格,细心教他们读儒家著作袁甲三入仕后,他们又到邻村继续读书袁保庆性格内向,不好玩耍,经常一个人思考问题,对老师所教内容都能融会贯通遇到宋儒以来的著作,总是探赜索隐,务求甚解青年时期,正是袁甲三统军剿捻时期袁甲三恐他们学业无进,就把他们召入军中,一方面让他们参与军事行动,一方面特聘睢州著名塾师吕新吾、汤潜庵为他们授课先生们对袁保庆的评语是:“学切于实用”咸丰八年(1858年),叔父让他回乡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因为他在叔父军中作战勇敢,亲自带领清军攻克了安徽的六安,被副督统胜保上奏朝廷,封光禄寺署正咸丰十年(1860年),顺天府丞毛昶熙督办河南团练,奏请袁保庆帮办,专司训练那年十月,山东捻军集结亳州拟西进,袁保庆督率团丁声援官军,在开封、归德(商丘)一带布阵阻敌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军在数日内杀死捻军几千人,捻军节节败退,随后退回亳州袁保庆又率领军队攻破夏邑、睢州等地,斩杀捻军首领数人,被朝廷嘉奖四品衔并赏戴花翎第二年正月,捻军占领了陈州宋集、雷集一带,袁保庆约请道员周旭徵带领团练前后夹击,再次大败捻军同治二年(1863年),豫皖交界捻军四起,侵扰正阳、息县、项城、沈丘等地,还占领了新蔡县城。
毛昶熙及钦差大臣胜保,先后把陈州、汝宁防地交给袁保庆袁保庆率军奋战,先后击溃多处捻军,俘虏并杀死捻军大小首领上百人,攻克或收复了被捻军占领的路阎庄、三官庙等五十多个村寨捻军将领王九现、李如松率兵攻占了项城尚店寨袁保庆督军和他交战五十多个昼夜,最后杀死了李如松等十九名捻军将领,斩首、俘虏捻军三千多人这次战役大获全胜,袁保庆又被加封盐运使衔同治四年(1865),河南巡抚张之万保举袁保庆为道员,留河南补用,浙江巡抚马新贻也力保留浙江补用,但都未被吏部批准,却被旨封为知府,发山东补用为济南府同治七年,升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再次力保袁保庆赴江苏办江防,终被军机处议准,钦封江宁盐法道,掌一省食盐的生产、运销,衙门设于南京这年袁保庆四十五岁在盐法道任上,他查看河工,督办盐务,并指挥江防水陆各军,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克勤克俭,昼夜操劳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宣付国史馆,附祀于临淮袁甲三专祠内袁保庆逝世后,袁保龄将他的文稿编撰为语录体《自乂琐言》一书,详述为官之道如他认为官民本是一体,当官的只要能对老百姓关心五分,老百姓就会对你颂扬十分官不负民,民断不负官。
所以他特别强调:“为官者,不责己而责民,却动曰百姓不好,是醉语耳!”据说,他逝世时留给嗣子袁世凯的,就有这部书袁世凯的一生,受其影响甚大这部书于辛亥年夏,被收入清芬阁刊印的《项城袁氏家集》流传至今《清史稿》、《项城县志》有传[2]袁保龄(1841~1889): 字子久,又名陆龛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系咸丰、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甲三次子,袁世凯的叔父1862年中举人,曾随其父镇压过捻军1866年,25岁的袁保龄任清朝廷内阁中书侍读1877年,袁保龄因编纂《穆宗毅皇帝实录》有功,赏戴花翎,官衔升为四品;1878年因赈灾有功,升为道员,加三品衔;1879年《穆宗毅皇帝实录》全书告成,赏二品顶戴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袁保龄是“诸习戎械,博通经济,才具勤敏”的官员,于1881年以“北洋佐理需才”为由,奏请朝廷将其调到天津,委办北洋海防营务1882年,袁保龄接替黄瑞兰,出任旅顺港坞工程总办,身兼军政二职上任后,他锐意改组原工程局,裁撤贪鄙无能官员,启用熟谙技术的人才,妥善处理上下级和军民、华洋等关系在督办海防工程时,他大胆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建港修坞,很快使旅顺海防工程展现新的局面在修筑拦海大坝时,他冒严寒,亲临现场,监督民工洋匠日夜赶修,历时40个昼夜筑成拦海大坝。
在他的主持下,港坞配套工程,如挖掘坞基、修建码头、开渠引水、拓宽海口、疏通航道、购办机器,以及成立修船厂、机械局、建筑弹药库、海岸炮台、水陆医院、旅顺电报局、建造机器超重船等10多项重大工程,均得以按时完工为保证施工决策的正确性,他坚持施工原则和质量标准,对于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错误主张,做坚决斗争,毫不退让其时,受聘的德籍工程师善威主张用砖建坞,他认为砖不耐久,必须用石料双方争执4个多月,终于按他的指令用石料修坞,从而保证船坞历百年而坚固如初 袁保龄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但督办船坞时立下功劳,受到朝廷表彰,而且为旅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主持正义,公平合理地处理前工程局与当地土地业主在用地方面的争议,如数退还前任拖欠百姓的货款此外,他在倡导旅顺一带广种桑树,教民养蚕和纺织,兴办学堂,促进了旅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开化1884年,李鸿章巡阅旅顺口,看到海防营务建设成果,对袁保龄赞赏道:“旅顺炮台营垒坚固可守,全赖保龄督饬之力”1886年4月,醇亲王奕譞(溥仪的祖父)亲阅旅顺口,认为旅顺口“海防布置合宜,保龄尤为得力,奏闻下部优叙”1889年,袁保龄因操劳过度,病卒于旅顺防地清政府比照军营积病故例优恤,授次政大夫,晋封光禄大夫,赠内阁学士,列入国史列传。
生前著有《阁学公集》等书 [3]端敏公:即袁甲三(1806年-1863年),字午桥,河南项城人,清朝后期官员,袁世凯的从叔祖父幼年即与兄袁树三两人苦读八股文,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迁兵科给事中同年,赴安徽帮办团练不久漕运总督周天爵死,代领其军次年擢左副都御史咸丰六年(1856年)随河南巡抚英桂攻捻军,授太仆寺卿咸丰九年(1859年)为胜保所劾,入京师供职不久授漕运总督、钦差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败捻军张乐行部,后又解散苗沛霖团练同治二年(1863年)卒,谥端敏著作有《袁端敏公奏议》[4]方浚颐(生卒年不详),字子箴,号梦园,定远炉桥人,道光甲辰(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淡出政界,到扬州创办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并开办梅花、安定两书院,召集学士,校刊经籍并主讲授课,江南才俊云集两院,桃李满园,方浚颐授课之余,兼主修《续扬州府志》方浚颐在扬州不仅授课、著书,还重修了平山堂等诸多名胜古迹。
至今在扬州平山堂仍可见到方浚颐亲笔所书“平山堂”匾额方浚颐晚年多半在扬州,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诗词唱和,以文会友,过着悠闲生活扬州自古为繁华都市,文人荟萃,但他们对方浚颐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东南文学的卢曾之后,只有方浚颐一人出类拔萃《皖志列传》特将方浚颐与卢曾作了比较:卢曾虽然谈吐风雅,颇有才华,但无著作流传后世,方浚颐才思敏捷,极善言吐,又能著书,刊行的诗达4000首,60岁后终日研究诸子史传,撰写随笔,日一篇或三五篇,笔耕不辍,实属罕见,因而名冠江南方浚颐卒年75岁,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朝天录》、《蜀程日记》、《东瀛唱答诗》等著作流传后世 [5]从弟:从,堂房亲戚此指族弟[6]郭远堂中丞:即郭柏荫(?一1884),字远堂,福建侯官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咸丰间会办本省团练,授郎中同治间历官江苏、广西、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曾镇压京山会党旋以病乞归有《变雅断章衍义》、《石泉集》、《天开图书楼文稿》等 《嘐嘐言》六卷,均为立言做人之论如卷一“胸中才有一点私意,说话时便有许多为难”,“惟坦白其心者,为能言之侃侃”又“仁义礼智,性之四德”,今人称智者多是与信相反,要知智而不信,便入于术家一流,孔子所谓好行小慧,德之贼而祸之媒也。
卷二《易》称巽以行权,“权”之一字,虽圣人不能废,但用以济事,则谓之通方,用以行私则谓之变诈耳卷三阳明先生拈出“良知”二字指示后人,原非臆说,郭氏认为“良知”二字即《大学》所谓“明德”,《大学》于明德之上再加一“明”字,便见得有实在工夫,不至流为心学之误卷四孔子云“温故知新”,孟子云“博学详说”,读书一事,乃进德修业人下手做工夫处,学者不从此处著力,任汝绝等聪明,总无进步卷五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只是就气象间观其大概,郭氏认为“其实进取者,必先有所不为,否则直是妄人有所不为者,须是有志进取,否则直是废人”卷六不念旧恶自是大圣贤度量之宏,郭氏认为“若臣之事君,士之交友,往往有一节差池而终身诟病者涤而洁之,何如勿污;补而完之,何如勿损”有可采用处有《侯官郭氏家集汇刊》本,宣统元年(1909)朱泾黄氏重刊本撰稿用宣统元年朱泾黄氏重刊本 郭柏荫(1806—1884):字弥广、远堂,福建侯官人道光12年进士同治6年调湖北巡抚,再署湖广总督同治12年以病乞归,再主鳌峰书院著作有《变雅短章衍义》、《天开图画楼文稿》、《嘐嘐言》、《续嘐嘐言》、《石泉集》 中议公自乂琐言卷上 从弟保龄编辑人必有真性情而后能有真事业。
古人言:使贪使诈,亦谓用人无定格耳然必我不贪然后能用贪,我不诈而后能用诈若以贪使贪,以诈使诈,未有不败者 三代以上惟恐人之不务实,三代以。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