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
25页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A.错误《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D A.“水落石出”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故此项表述不正确; C.“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天命”应在“花甲”之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B 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C C项“ 韵脚可平可仄”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A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对课内注释多留心,多记忆,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B B项有误,“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辞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敬辞谦辞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词语意义和文化常识,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和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比照辨析正误 7.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B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 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C 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 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 《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C C.“耳顺”之年指六十岁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C 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1.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3)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