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3615969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2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以上材料是在谈论()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2.“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当地时间2022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6.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8.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9.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些事发生于 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 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 10.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1.“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1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917 年,美国对德宣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1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16.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 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7.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 表格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B.重工业发展迅速 C.农业发展落后D.轻工业落后 18.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D.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 19.下列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 C.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20.《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实质的是 A.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取消义务兵役制 B.重划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德国支付大量赔款 D.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2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22.某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3.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4.“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头市场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着皮毛、瓷器等各种生活用品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推行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2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和日本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21年一1922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个签订《九国公约》,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此题选B 解析:C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斯大林模式经济上,斯大林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3.D 解析:D 一战时美国将目光投向了欧洲战场,导致日本急剧扩大在华势力;一战结束后美国想重新染指中国,但是碍于日本势力过大,所以拉上其他国家一同提出了召开华盛顿会议,解决所谓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是本质是为了遏制日本的势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华盛顿会议的一个作用就是使中国从日本一家独大沦为了列强共同掌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4.A 解析:A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相继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的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改革没有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D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在1921年到1925年采取的经济政策A项符合题意,故选A 5.A 解析:A 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与斯大林无关A符合题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B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D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 6.D 解析:D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故选D 7.D 解析:D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