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赏析.docx
13页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赏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调的语言形式我在此整理了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1 1、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漂亮的山村风光和安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2、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非常美丽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绽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酷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纳干脆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获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宠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学问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找寻出路,学问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赐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愿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悟的 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2 1、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安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衬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别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2、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孟浩然?〔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抒情诗依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家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跑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艳羡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困难的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其次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终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非常热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潇洒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射,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终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根据时空依次,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安静的心境,同时在悠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心情 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3 1、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中 一作:终)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高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挚友在身边,闲谈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很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心情始终持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尽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擅长捕获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非常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实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2、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唐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理想,不觉格外哀痛,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厚,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肯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
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日依旧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受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哀痛,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理想,不觉格外哀痛,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明珠暗投之哀痛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4 1、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间匆忙,又一年起先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想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2、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孤独,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干脆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综观全诗,既没有美丽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高三语文必修一诗词5 1、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芜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行整理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似乎“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致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2、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宠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高兴地叫“好”其次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实,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望见的望见雨意正浓,就不由自主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非常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3、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宏伟磅礴的景象,热忱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细致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