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精品).doc
21页弗氏完全佐剂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弗氏不完全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FA)佐剂的作用:1. 形成抗原储存库2. 形成局部肉芽肿3.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二、抗体 特异性体液免疫是由抗体介导的免疫是人和动物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一)抗体的种类与结构抗体的种类多,血清中可有千百种不同的抗体,分为五种,已统一命名为IgG、IgM、IgA、IgD相IgE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基本相似(P257图9—9)说明1)每个单体由两条长链又称重链(H链)及两条短链又称轻链(L链)构成各链之间以二硫键(S—S)相连接,两条L链位于两条H链所形成的Y形结构的两侧2) 重链:每条H链分子量为55000,由420--460个氨基酸组成,重链共分四段,各段约含110个氨基酸靠近氨基(N—端)的第一段为重链可变区(V区),简称VH,其余三段为恒定区(简称CH),以CH1、CH2、CH3表示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类型,每种抗体只能有一种类型的重链。
3)轻链:分子量为22000,由2l3—216个氨基酸组成每条轻链分为两段:轻链可变区(简称v L)和轻链恒定区(简称C L)V L区有109个左右的氨基酸,CL区有l04个左右氨基酸轻链有两种类型,κ链和λ链一种抗体只能有同一种轻链4)可变区:重链与轻链的可变区共同构成抗体结合价(即抗原结合簇部位),与抗原呈特异性结合一个单体抗体分子具有两个结合抗原的部位,故为二价5)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抗体,可得到三个片段:两个抗原结合片段,称为Fab,一个可结晶片段Fc;用胃蛋白酶消化,得到一个二价抗体活性部分,称F(ab’)2和两个剩余的小分子片段Fc’,不具任何生物活性6) 轻链有κ和λ链两种类型一种抗体只能有同一种轻链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类型,每种抗体只能有一种类型的重链〔7〕抗体的Fc片段在CH1和CH2交接处有补体结合点在抗原与抗体未结合时,抗体分子呈“T”形,补体结合点被遮住,补体不能与抗体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体分于呈“Y”形,补体结合位点暴露出来,故补体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图9--l0)8)五种球蛋白基本结构 IgG、IgD和IgE为单体结构IgM:为五聚休,分子最大,故又称巨球蛋白,有l0个抗原结合点,为“十价”抗体,实际上只能与5个抗原结合原因。
IgA: 血清中主要是单体,称为血清型I 8A或7S IgA,少数是双体或三体,分泌液中双体占优势,称为分泌型IgA或llS IBA双体小有一称为分泌片的糖蛋白,分子量约60000J链:IgM和IgA的单体通过J链连接,J链是一种轻糖蛋白,分于量约15000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结构见(图9—11)9)五种免疫球蛋白:V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构成抗体的多样性与特异性五类免疫球蛋白区别:在于H链(重)的C(恒)区的aa组成和抗原不同,分别用γ、α、μ、δ、ε代表IgG、IgA、IgM、IgD和IgE的两条重链IgG的重链(γ)组成不同,分为四个亚类;IgG1,IgG2、1gG3、IgG4IgA:有两个亚类,即1gA1、1gA2IgM:有两个亚类,即IgM1和IgM2免疫球蛋白的轻链,也按抗原性的不同分为κ链和λ链二)抗体的功能区重链:每条H链分子量为55000,由420--460个氨基酸组成,重链共分四段,各段约含110个氨基酸靠近氨基(N—端)的第一段为重链可变区(V区),简称VH,其余三段为恒定区(简称CH),以CH1、CH2、CH3表示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类型,每种抗体只能有一种类型的重链。
轻链:分子量为22000,由2l3—216个氨基酸组成每条轻链分为两段:轻链可变区(简称v L)和轻链恒定区(简称C L)V L区有109个左右的氨基酸,CL区有l04个左右氨基酸轻链有两种类型,κ链和λ链一种抗体只能有同一种轻链可变区:重链与轻链的可变区共同构成抗体结合价(即抗原结合簇部位),与抗原呈特异性结合一个单体抗体分子具有两个结合抗原的部位,故为二价三)抗体的生物学作用(1)IgG:40—50%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80%左右出生后3个月开始形成,2-3岁同成人,40岁下降作用:主要的抗传染抗体,大多数抗细菌、抗病毒和抗毒素的抗体均属于1gG类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丙种球蛋白和抗毒素血清等主要含IgG2)IgA: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3%左右,仅次于1gG作用:分泌型:外分泌液(如唾液、眼泪、初乳等)中的分泌型1gA主要在机体粘膜局部发挥抗传染免疫作用IgG通过C3途径激活补体不能通过胎盘,婴儿可从初乳中获得3)IgM:分子量大,只限于血管内,占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6%作用:IgM出现早,促进颗粒性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而起调理作用;IgM的调理作用和凝集作用最强;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细胞的能力最强。
4)1gD:主要存在血清中,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功能尚不清楚5)IgE:是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002%能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三、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是通过免疫应答实现的.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后而活化、增殖、分化以及最终通过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发生免疫效应的生物学反应过程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抗体而进行的免疫细胞免疫:通过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进行的免疫一)免疫应答的阶段(1)感应阶段:在二级淋巴器官内非胸腺依赖抗原(TI):可溶性抗原,少数抗原不需要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辅助,为非胸腺依赖抗原(TI),直接作用淋巴细胞,刺激B细胞胸腺依赖抗原(TD):大多数抗原,经过摄取与处理,由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把抗原多肽片段运送到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引起细胞免疫,要经巨噬细胞传递信息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胸腺依赖抗原(TD),也需经巨噬细胞处理,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再传递给B细胞.先产生IgM,转换为IgG,并有免疫记忆2.反应阶段 外周淋巴器官中进行。
表现为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T细胞被激活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最后成为致敏淋巴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部分转化为浆母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一部分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增殖、化分过程中,停顿下来,不分化,而成为记忆细胞在体内长期存在数月至数年3.效应阶段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1)T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发挥辅助、协同、抑制及其他效应;(2)还有补体及辅助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及NK细胞等的参与1) 膜蛋白和细胞因子又对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有调节作用.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2) 免疫总过程见P248图10—11二)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抗体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体液中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在补体参均下发挥免疫效应,称为体液免疫根据抗原的性质.B细胞的应答分为依赖T细胞和不依赖T细胞两类1.T非依赖性体液免疫应答非胸腺依赖抗原(T1)遇到B细胞时,与B细胞表面多个特异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结合,并激活B细胞,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具有分泌抗体能力的浆细胞,分泌大量IgM型抗体,其特异性和该B细胞mIg的特异性相同,分泌的IgM可与相应抗原结合。
通过中和、调理吞噬及激活补体等途径发挥免疫作用2.依赖于T细胞的体液免疫抗原传递细胞(APC)如巨噬细胞、B细胞等能够以非特异性方式加工处理胸腺依赖抗原(TD),加工后产生的肽段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HC II类蛋白分子结合在一起,送到细胞的表面APC将抗原-MHC复合物通过TH细胞受体(TCR)CD4呈递给TH被激活的TH细胞开始产生白细胞介素IL-2,IL-2作用于其他TH细胞,并使前Tc细胞成为有活性的Tc细胞TH细胞分泌的IL-2和其他细胞因子如IL-4,刺激B细胞增殖产生浆细胞一些接触抗原后的B细胞停止细胞分裂,形成记忆细胞巨噬细胞在加工抗原过程中分泌白细胞介素IL-1,作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这是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IL-1通过TH细胞上的IL-1受体而激活TH细胞3.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应用:(1)初次反应: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产生抗体,浓度低,保持的时间也短2周左右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2)再次反应:再次遇到相应抗原时,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长,浓度高,可达初次水平的10--100倍3)回忆应答:当初次注射后所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完全消失时,如再接触抗原时,该抗体突然上升,称为回忆应答。
即:第二次或二次后接触抗原引起的此第—次较大的和较快的应答特异性回忆反应:若再接触的抗原与初次接触的抗原相同非特异性问亿反应:再接触的抗原是与初次接触的抗原不相同的另一种抗原,引起与初次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的产生4)抗体产生的顺序:最先出现IgM,IgG注入机体的抗原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能产生抗体,通常随抗原量的增加,抗体的量也增加免疫麻痹:注射的抗原量过大,机体失去产生抗体的能力意义:①预防接种中一般都采用二次或多次接种法,且第一次和第二次抗原刺激之间有时间上的间隔,使出现二次应答,从而产生大量抗体且维持时间长②制备抗体中,通常采用多次注射抗原的方法;③疾病诊断中,根据几类抗体出现的先后规律,可作出早期快速诊断三)细胞免疫 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杀伤或免疫炎症称细胞免疫(CMI)1.机体如何识别“自己”与“非自己”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外界物质,是‘非自己’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癌细胞甚至更小的蛋白质等,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出来并排除出去免疫系统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起作用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受抗原刺激激活后,①—部分变成致敏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产生效应。
③④⑤②一部分细胞生成杀伤性T细胞(Tc细胞)Tc细胞有杀死其他细胞的能力,在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进行杀伤杀伤性T细胞杀死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必须同时识别病毒抗原和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图11—L3)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P250T10-132.组织相容性抗原 又称移植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能引起强烈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编码一组极其多态的基因MHC编码的分子称为MHC抗原或MHC分子在T细胞识别抗原中起关键作用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由MHC分子递呈到细胞后,T细胞才能识别,激发免疫应答MHC I类分子分布在几乎所有真核细胞的表面,为糖蛋白.在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CTL (细胞毒TC) s3.T细胞增殖活化静止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大量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除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的Tc外,TDTH(迟发型超敏T细胞)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与巨噬细胞、细胞毒细胞等配合,进行细胞毒作用发挥免疫效应,如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它们参与超敏反应,在局部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