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测绘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6824205
  • 上传时间:2017-09-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4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 1:500 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 3km×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 50cm×50cm 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 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 ;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 15 幅图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图根导线测量应重复观测,在观测较差不超限的情况下,应取中数故题干中的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2. 按照地形图分类要素:房屋属于居民地要素;道路、桥梁、铁路属于交通及附属设施要素;池塘、河流属于水系要素;绿地属于土质植被要素;高压线属于管线要素3. 测量成果的验收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符合规范要求因为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测量成果要经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即作业中队的过程检查和测绘单位的最终检查,过程检查合格后,应提交甲方委托的省质检站验收测绘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提交甲方该测区为 12 平方公里,不考虑其它因素,如果按整幅数计算,共需测制 196 幅地形图,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验收抽样比例为 5%-10%,共需抽检10-20 幅,实际抽检 15 幅,应符合要求二、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 1:2000 数字线划图 (DLG) 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 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 29m,最高点高程为 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 2km2 的林区。

      项目已于 6 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 120mm,摄影比例尺为 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 DLG 生产使用 DLG 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问题: 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 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3、列出 DLG 生产的作业流程 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参考答案: 本测区基本准:1、H 基=(29+61)/2=45 米; H 相=f*m=0.12*8000=960 米; H 绝=960+45=1005 米 2、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选点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加密选点影像应清晰、易判读; (2 )加密点应覆盖整个林区; (3)加密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1.5 厘米; (4)还需符合其它相关要求。

      3、DLG 生产作业流程:(1)资料准备; (2)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3)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 (4)质量检查; (5)成果提交 4、本测区外业项目补测的工作内容有:新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还有在航测后新开工建设的其它变化地物三、 某沿海港口在航道疏浚工程完成后,委托某测绘单位实施航道水深测量,以检验疏浚是否达到 15m 的设计水深要求有关情况如下: 1. 测量基准:平面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面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2. 测区情况:附近有若干三等、四等和等外控制点成果,分布在山丘、码头、建筑物顶部等处,港口建有无线电发射塔、灯塔等设施 3. 定位:采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 GPS 定位,选择港口附近条件较好的控制点 A 作为基准台,测量船作为流动台,基准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向流动台播发差分信息 测量开始前收集了 A 点高程 hA 和在 1980 西安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xA,yA),以及 A 点基于 1980 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的高程异常值 ζA 另外还收集了 4 个均匀分布在港口周边地区的高等级控制点,同时具有 1980 西安坐标系和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

      通过坐标转换,得到 A 点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维大地坐标(BA,LA,HA) 4. 验潮:在岸边设立水尺进行验潮,水尺零点在深度基准面下 1m 处 5. 测深:在测量船上安装单波束测深仪,经测试,测深仪总改正数 ΔZ 为 2m在航道最浅点 B 处,测深仪的瞬时读数为 16.7m,此时验潮站水尺读数为 4.5m 问题: 1、简述 A 点作为差分基准台应具备的条件 2、根据已知点成果资料,本项目最多可以计算得到几个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分别是什 么参数? 3、简述将 A 点已知高程 hA 转换为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大地高 HA 的主要工作步骤 4、计算航道最浅点 B 处的水深值,并判断航道疏浚是否达到设计水深 参考答案: 1、 选择 A 点作为基准站台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是站点附近视野开阔,无卫星遮挡条件;二是站点地质基础稳定; 三是远离大面积水体等易产生多路径效应地带; 四是应注意附近微波发射站、高压线等产生强电流、强磁场;五是应具备其它条件 2、通过已有成果资料来看,本项目最多可计算得到 7 个坐标转换参数,分别是 3 个平移参数,3 个角度旋转参数和 1 个比例缩放参数。

      3、A 点已知高程 hA 转换为 2000 大地高 HA 的主要步骤如下:(1)收集 A 点高程 hA 和相关的高程异常值; (2)通过公式 HA=hA+高程异常值,计算待求点大地高 4、最浅点 B 点的水深值:HB=16.7+2-4.5+1=15.2 米 而航道最低设计水深要求为 15 米,据此,可以判断,航道疏浚达到了设计水深 四、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 2010 年 1 月开始建设,2013 年 6 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 1:2000 地形图数据(DLG)进行更新 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结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他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按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 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 2009 年底测绘的全要素 1:2000 地形图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并于 2013 年 2 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 0.2米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DOM),它与 1:2000DLG 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

      任务要求: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 0.2 米分辨率 DOM 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 1:2000DLG 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 2013 年6 月底;其次,从更新前后的 1:2000DLG 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问题: 1、简述本项目 1:2000DLG 数据更新的步骤 2、列出本项目在更新 1:2000DLG 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3、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和过程参考答案: 1、 本项目 1:2000DLG 数据更新步骤如下:(1)确定更新策略; (2)获取更新信息; (3)更新信息数据采集; (4)现势数据生产; (5)现势数据提供 2、本项目在更新 1:2000DLG 数据外业调查和补绘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如下:应根据影像调绘已发生变化的地物情况,主要有已拆除建筑物位置,新建的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及其它需要外业调查的变化内容。

      补测主要是利用全野外测绘法和解析法等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手段补测已发生变化的地物坐标信息3、 利用空间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和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相关地理信息要素;其次,将工程建设区域范围建立缓冲区;再次,将该区域进行叠加分析;最后统计计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面积和范围(特别要注意村级权属界线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每个村统计面积的准确性)五、某城市建设一座 50 层的综合大楼,距离 1 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 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 100m×80m,开挖深度为 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 A、B 、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 1 次/ 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 12 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 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 B、C、D 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 1 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 1 年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 200m 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 5m,每个断面上布设 5 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 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 2 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 1 年监测数据采用 SQL 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 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 2、 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 A 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参考答案: 1、该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共需布设 40 个断面,200 个变形监测点。

      具体为:断面数=200/5=40 个;监测点数=5*40=200 个 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下,在变形监测中,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位置安置的要求如下:应安置于工作基点上,特别要注意对中误差,要严格对中、整平,采用强制对中装置,仪器安置位置要保持与变形监测点的相互通视 2、在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周期表单、原始数据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调用周期表单主要是分析相邻观测周期的相对变形量, 调用原始表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