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38 诗歌之意境、画面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docx
40页专题38 诗歌之意象、画面、意境 (原卷版)【考点解读】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涉及的题型和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一是诗歌内容理解,要求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人物形象;二是语言赏析,分析诗歌的用词、用句等,体会其表达效果;三是情感体悟,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如壮志未酬、思乡怀人等;四是表现手法,考查诗歌运用的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考点点拨】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象?2、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这首词的首联与颔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阙进行赏析。
5、诗歌XX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展现了一种怎样的的景象?二、理解“意象”和“意境”(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三、常见意象列举古代诗歌意象主要种类一览表意象种类种类细化示例1、自然意象(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浮云、高山、斜阳等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3)动物类鸦、杜鹃、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2、人或事意象(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代表意象一览表意象名称意象详解1、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5、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6、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7、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8、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9、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10、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1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12、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13、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1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15、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16、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17、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1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19、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