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挂职锻炼取真经-学习先进.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1447771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挂职锻炼取真经 学习先进促发展镇江市中山中学 朱延江为了推动我市基本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市教育局采用“以点带面”分批派校长到常州等先进地区的学校挂职学习,可谓英明决策,高瞻远瞩我是第一次被派到常州市同济中学挂职学习的,挂职期间严格按学校作息时间上下班,采用边做、边谈、边想、边看、边悟的学习方式全方位参与学校的全面管理,完全把自己当作同济中学的一员,共听课32节,参与行政会议10次,参与不同层次的会议(年级会、家长会、德育专项会、质量分析会等)听专项课改和学校自主发展专家讲座,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万余字,圆满完毕了挂职学习的任务要做就要做好,要用精细化管理思想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同济中学校长王舜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同济中学创立于一九六六年,位于同济立交桥西堍,是常州市教育局局属中学,既有21个教学班,1075名学生学校于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性初级中学,现为常州市文明单位、全国绿色学校翻看学校发展历史,历任校长对学校目的定位高,管理理念新,坚持以“学校有凝聚力、课堂有生命力、对社会有吸引力”为办学思路,以“团结、文明、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严谨、善导”为教风,以“勤奋、乐学、善思、求实”为学风,并确立了“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长远发展目的。

      办学40年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受到各界的承认也许是时间太短,也许是自己水平有限,我只能从面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梳理梳理,拾掇几缕感受真切的思路,可望能从中受益感受一: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和谐向上同济中学校园布局合理,学校教学楼美观实用,内部设计科学,满足了教学、办公、活动、实验等师生所需的功能空间,200米的塑胶跑道及近400平米的绿草坪、花坛,构成了一幅美得自然,布满生机的画卷,悠久的办学历史蕴含了同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可以说,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语一画,都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教材和场合科学知识、人文意识融于校园环境的勃勃生机之中,到处有知识,到处有科学,到处可学习,到处可探究,到处可联想不能不让人赞叹这是一种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学习空间,一种张扬个性的活动空间基于此,同济中学开发了环境类课程、艺术类课程、文化课程类、生命教育类等一系列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凸显了校园文化感受二: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始终不变的旋律养成教育是一种老式的课题,它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它又是一种崭新课题,它的复杂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人们需要通过长期实践而摸索的问题。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朴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她还指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专家,她们的任务就是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协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注重的课题同济中学的德育工作始终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夯实有效的教育活动1.强化年级组功能,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各年级环绕学校中心工作,由年级组长常常检查,增进班级常规管理,独立召集班主任例会,班级常规工作做到有布置,抓贯彻,求实效2.规范完善制度,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中学生平常行为规范》、同济中学《学生一平常规》、《文明大楼公约》、《就餐制度》等为原则,规定明,责任清,考核严并按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案》,充足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机制,每天对各班级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进行量化评比,隔日公示运用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早会对某些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及时的批评、剖析,来增进学生自觉行为的形成从而细化完善学校“月文明班级”和“学期文明班级”的评比制度总之,走进同济中学,时时可以感受到,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同济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上下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学生良好习惯已初步养成。

      校园内师生、生生之间有礼有节,互相问候课间学生轻声细语无吵闹,当早操或升旗典礼开始时,各班学生迅速整队随着音乐的旋律有序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田径场,整洁地排列,俨然像一种个训练有素的“军人”再看700余人进入学生食堂就餐,排队无声,打饭无争,吃饭无语,精细化的过程管理让校园既布满了盎然生机和活力,又是那么清静、和谐、自然感受三:以质量立校,抓实课程改革,提高办学内涵教学质量是学校兴衰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不断赢得社会赞誉的最主线的因素,稳定的教学质量才干使学生发展、家长满意、社会信任学校的荣辱,真真切切地把握在每一位教师的手中;学校的兴衰,确的确实地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同济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思想高度统一,牢牢树立了质量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拼搏意识在“全面”“全体”上贯彻教学常规,强化和细化过程管理,增强时间管理的效益,从教学流程的每一种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做对每一件平凡的事遵循教研要“深”,备课要“详”,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要“细”,承当要“轻”,质量要“高”这十字教学方针,把教学常规抓细抓实。

      学校教导处重点把集体备课,课后点评,反思提高作为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注重开展面向全体的均衡发展的分层教学的研究2.以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数据分析,通过各年级学科教师的座谈、分析、对策探讨等不同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控,并以期中、期末总结表扬会、学生会、家长会、开放日等认真做好质量监控的反馈工作,以形成合力,增强自信,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避免同年级班与班之间的成绩差距过大,尽量做到一种也不掉队3.按照课表,遵表上课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坚持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学校领导、行政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并记录归档,着重点评教研构成员坚持听随堂课,定期进行知识质量抽查,听随堂课等教育教学调研活动,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教学状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发现问题时,通过教研组进行质量问题因素的分析,并规定分析人员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措施分析问题所在,提供能使该班级、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改善措施,并由专门骨干教师负责跟踪指引,使科任教师优化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几种月来,每次进一步课堂推门听课,都能感受到教师严谨的教风和学生积极学习的良好学风。

      4.加强校本教研,强化教研组职能学校教导处注重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引和检查学校的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主,教导处起组织、协调、指引作用通过研究课、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学习新课程原则等方式,特别注重倡导充足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规定每个教研组都要有可操作的教研筹划,经教导处协调后,切实予以有筹划的贯彻并强调教研组活动要注重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和培养新教师相结合,做到教研组活动制度化、专项化和系列化5.开发校本课程,凸显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学校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市级课题《学校环境教育文化形成的研究》,开展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材的编写,开发了环境课程、艺术类课程、文化类课程、生命教育类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并合理安排学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进一步深化细化“绿色学校”创立实行工作,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学校环境管理,让学生更好地实行倡导生态文明,注重环保,传播环境文化,弘扬绿色理念,积极参与生态都市建设学校积极有效的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承认,同济中学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远近闻名,形成了学校特色。

      感受四:科研兴校,队伍强校,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应努力成为研究者,这是对教学进行理性提高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规定,同济中学的领导苏醒地结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线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自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存在并充足发挥能动性因此,学校对教师研究能力的综合提高方面,提出规定把握如下几“点”一、出发点:教学研究要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二、着眼点:教学研究要着眼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要特别注重建构多元学说等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引作用三、结合点:教学研究的方式要以行为研究为主,使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四、归结点:教师研究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持续不断向着预定目的努力㈠以市级课题《生命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文化形成的研究》和《再塑校园文化,共建师生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实行方案为主题,校级学科专项研究为基本,着力在新课改理念培训上下功夫,让教师由困惑走向认同,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阶梯通过培训,激发教师课题研究意识,推动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凭借与教科所、教研室共处同一空间的资源优势,为专业指引提供保障㈡积极为学科集体备课、教研互动发明条件。

      通过示范教学、公开教学、互相评课、视频课、教学反思等活动多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评价定期开展教学沙龙,让教师在参与中提高,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增进教师成长㈢实行名师工程,让名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着力培养品牌教师实践证明,同济中学启动“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参与“名师工作室”等是增进教师迅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方面积极开展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推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让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核心和辐射作用同济中学既有校以上名教师24人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参与教研、培训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并能自觉地运用理论指引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这交替轮回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增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走进同济中学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中洋溢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正在不断地被唤醒。

      俗话说:“她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同济中学这“她山之玉”乎!可取之处实在太多,值得我回味、思考、借鉴和实践 二○○七年二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