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4页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二语文第I卷(共36分)一、(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曲线(q) 笨拙(zhu) 磕睡(k ) 祈祷(q) 归取其孥(n)B.针炙(ji) 珐琅(f) 庇祐(p) 傩送(nu) 兔起鹘落(h)C.长锸(ch) 漩涡(xun) 肐察(g ) 凝睇(d) 风乎舞雩(y)D.废驰(ch) 瘦瘠(j) 契诃夫(k ) 仇雠(chu) 扃牖而居(jing)2.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______卷下一天大雪来②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______的时间③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_______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A.纷纷扬扬 邈远 登录 B.沸沸扬扬 幽远 登录C.纷纷扬扬 幽远 登陆 D.沸沸扬扬 邈远 登陆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部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要求签订校园诚信承诺书,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依据。
B.我们提倡勤俭,并不是留恋过去物质贫乏的生活,而是想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保住那份对勤俭精神的珍惜之心、珍爱之情C.平民文化的重新崛起,不仅会对我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更会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D.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4.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束发”古代指男子15岁,“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代表成人③“彭泽之樽”“临川之笔”,“彭泽”“临川”指代曹植、谢灵运④“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代指隐士居所,此典故与西汉末年蒋诩有关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⑥《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春秋中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⑦“楚辞”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这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⑧《京华烟云》《文明的碎片》《缘缘堂随笔》《合欢树》的作者分别是林语堂、余秋雨、丰子恺、史铁生A.①④⑤⑦ B.③⑤⑥⑧ C.②④⑥⑦ D.②④⑦⑧二、(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唐诗的自然精神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包括自然精神在内的许多精神氛围都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的人生社会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B.陶渊明的诗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有浓厚的自然之趣,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精神氛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后世理解唐诗就非常难了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主要采用例证法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最后卒章显志,点明中心论点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田园诗爽朗明澈的诗境,也表现精神澄明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澄澈宁静的诗境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表现豪迈奔放的情怀三、(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 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确实C.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固执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责备9.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谖草取其忘忧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B.然则以节言竹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D.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辩乎荣辱之境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B.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C.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春夏秋冬之分至”说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太阳运动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制定的。
B.《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是指经、史、子、集,而解释经书的著作就称为“传”,如《左传》C.古代科举制中的会试、乡试、殿试分别为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其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进士,殿试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D.古代把星空与地域相对应,某星宿对着地面的某区域,称为某地在某星的分野星分翼轸”是说滕王阁所在地区为翼、轸二星所对的地面区域1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B.文中作者认为,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C.作者援引泰伯、曾子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子思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