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金鱼繁育技术规程.doc
8页ICS 65.150B50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 XXXXX—2022 文种金鱼繁殖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 of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Fantail goldfish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22 - XX - XX发布2022 - XX - XX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合肥市渔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市渔业协会、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科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舒城县水产发展中心、舒城县畜牧发展中心、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淮北市相山区任圩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众、潘忠斌、朱团结、潘忠文、张施安、周超、徐世红、李丽丽、李正荣、吴明林文种金鱼繁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种金鱼(Car assius auratus var.)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品种、养殖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鱼苗培育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文种金鱼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标准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 1132 渔药使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文种金鱼 fantail goldfish背部隆起,体型凸圆,具有背鳍,鳍部发达,俯视鱼体犹如“文”字的一类金鱼总称4 品种4.1 红文全身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4.2 五花文体色由四、五种以上颜色组成4.3 紫蓝文体色由紫、蓝、白三种颜色组成4.4 红文球全身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吻端有绒球4.5 红白文朱球体色红白相间,吻端有绒球4.6 红文鳃全身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头部鳃盖外翻4.7 红白鳃体色红白相间,头部鳃盖外翻4.8 蓝文鳃全身体色为浅蓝或深蓝色,头部鳃盖外翻4.9 五花文鳃体色由四、五种以上颜色组成,头部鳃盖外翻。
4.10 红文鳃球全身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头部鳃盖外翻,吻端有绒球4.11 红白文鳃球体色红白相间,头部鳃盖外翻,吻端有绒球4.12 紫蓝文鳃球体色紫蓝色,头部鳃盖外翻,吻端有绒球4.13 红珍珠体为红色或橙红色,鳞片呈珍珠状4.14 五花珍珠体色由四、五种以上颜色组成,鳞片呈珍珠状4.15 红珍珠水泡体为红色或橙红色,鳞片呈珍珠状,眼侧有一对水泡5 养殖条件5.1 场地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养殖环境应符合NY/T 5361的规定5.2 水质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要求5.3 鱼池5.3.1 池体水泥池,作为亲鱼池、产卵池、孵化池、鱼苗培育池面积10㎡~30㎡,池深70cm~80cm,池底与池壁光滑平整,池底面向排水口略倾斜5.3.2 进水口每个鱼池设一个独立开关的进水口,其位置紧贴池壁进水口高度等于或略高于鱼池最高蓄水位5.3.3 排水口排水口位于鱼池中心点或进水口相对角的底部,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排水口上方宜加防逃罩排水口阀门设在鱼池外5.4 增氧设施宜采用气泵增氧采用PVC塑料管送气,至池边再用塑料软管连接气石。
5.5 遮阳设施鱼池上方设置遮阳网,遮阳网遮光度≥70%为宜遮阳网支架坚实耐用,并带有方便遮阳网片装拆的构造,遮阳网片根据季节装拆5.6 防鸟设施鱼池上方设置防鸟网,防鸟网与遮阳网使用同一支架,用结实且轻便的尼龙网制成6 亲鱼培育6.1 鱼池消毒亲鱼投放前3d,清洗培育池,宜用浓度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6.2 亲鱼来源从本场留种的种鱼中筛选或由其它养殖场引进6.3 后备亲鱼选择7月下旬~8月上旬选择后备亲鱼1龄~2龄,体长8cm以上要求色彩亮丽有光泽,鳞片完整,鳍条齐全,游动平稳,静止体态平衡6.4 放养密度1龄种鱼10尾/㎡~15尾/㎡为宜;2龄种鱼4尾/㎡~6尾/㎡为宜6.5 饲料投喂6.5.1 饲料要求使用金鱼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以32%左右为宜,质量应符合NY 5072要求辅助投喂经清洗消毒的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等6.5.2 投饲量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5%每次所投的量在1h内吃完为宜6.5.3 投喂方法每天投喂两次,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定时、定量投喂6.6 日常管理6.6.1 水深30cm~50cm为宜6.6.2 巡池每天早晚巡池二次,检查水质变化、吃食状况、残饵情况、有无发病征兆,并做好养殖日志。
6.6.3 水质调节池水呈淡绿色高温季节每5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20%~25%;适时增氧6.6.4 越冬管理保持水深40cm~50cm及时破冰6.6.5 病害防控规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在病害流行时期,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药物使用参照SC/T 1132的规定6.7 分池培育6.7.1 分池时间繁殖前1个月,雌雄亲鱼专池分养6.7.2 雌雄鉴别——雌性:腹部膨大,身体较短且圆,泄殖孔大而略圆,外凸——雄性:体形略长,尾柄粗壮,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颜色鲜艳6.7.3 专池培育放养密度3尾/㎡~5尾/㎡为宜微流水刺激;加大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等投喂量7 人工繁殖7.1 繁殖季节4月~6月,水温稳定在16℃以上,以20℃~25℃为宜7.2 鱼巢用细叶水草、棕丝、塑料网片等材料作为鱼巢使用前用1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h~2h7.3 雌雄配比(1.5~2):17.4 繁殖方式7.4.1 人工授精7.4.1.1 授精时间气温、水温适宜,亲鱼发情达到高潮,已有较明显雌雄个体追尾、雌鱼开始排卵时7.4.1.2 授精方法遮阳操作用塑料盆、搪瓷盆等作为操作盆。
操作盆内盛水适量,鱼巢放入水中左右手分持雌雄亲鱼各1尾,雌雄泄殖孔略朝上,用大拇指先挤压雌鱼腹部采卵,随即挤压雄鱼腹部取精,轻轻搅动水体,使其充分受精,并均匀粘附到鱼巢上附卵量以卵之间不相互重叠为宜30min后待受精卵吸水膨大,将附卵鱼巢移至5mg/L~10mg/L的亚甲基兰溶液内浸泡3min~5min后,移至孵化池内孵化7.5 自然产卵产卵池水深30cm~50cm,每㎡水面投放亲鱼3组~5组,微流水刺激待鱼巢上粘附一定数量的受精卵时,移出鱼巢进行孵化7.6 人工催产7.6.1.1 催产注射催产素可选用LRH-A3(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号)激素注射剂量雌鱼2ug~5ug/kg,雄鱼为雌鱼的1/2,采用胸腔注射法,一次注射7.6.1.2 产卵催产后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每㎡水面投放催产亲鱼1组~3组,鱼巢3束~5束,保持微流水7.6.1.3 效应时间水温20℃~25℃,效应时间为12h~24h观察鱼巢上粘附一定数量的受精卵时,移出鱼巢进行孵化8 孵化8.1 鱼巢放置附着鱼卵的鱼巢放入池中,离池壁约50cm,顶端位于水下约10cm8.2 水质要求清澈透明,DO≥5.0mg/L。
孵化用水应用80目以上筛绢过滤8.3 水深30cm~40cm为宜8.4 孵化密度2000粒/㎡左右8.5 孵化管理静水孵化巡查观察受精卵发育情况,发现霉卵及时挑出孵化过程中,如遇暴雨,则在孵化池上加盖遮避物如遇持续低温、阴雨,可向孵化池中泼洒0.3mg/L~0.5mg/L亚甲基兰溶液8.6 出苗孵化出膜2d~3d,待鱼苗平游后,即可进入鱼苗培育阶段9 鱼苗培育9.1 放养密度1000尾/㎡左右9.2 水深30cm~40cm9.3 饲料投喂9.3.1 开食时间鱼苗孵出3d~4d,卵黄囊消失,鱼苗散开能水平游动时,可进行人工投喂9.3.2 饲料种类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天然活饵料,蛋黄、微囊饲料9.3.3 投喂方法7d内以熟蛋黄为主,适当添加少量轮虫、枝角类等天然活饵料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蛋黄1个~2个,蛋黄加水调匀后,均匀泼洒投喂7d后,投喂人工配合微囊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二次,以30min内吃完为宜9.3.4 日常管理每天检查水质变化、吃食状况、有无发病征兆,并做好养殖日志9.3.5 水质要求水质清新,DO≥5.0mg/L9.4 筛选分养体长2.0cm~3.0cm,开始第一次筛选。
剔除小尾、单尾、夹尾、歪尾、连尾、裙尾、有棘突以及身体弯曲畸形的残次个体筛选后的鱼苗分池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