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doc
5页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摘要:历久弥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经历了唐诗的空前繁 荣后,又迎来了宋词的辉煌灿烂从此,宋词作为一颗冉冉新星,开 始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渺宇宙中发光发热!然而,词在宋朝乃至中国 古代文学史中地位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 过程在词的发展演变中,众多古代文学学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 法,这其中最著名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莫属北宋词人苏轼的“自是一家” 与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别是一家”二者的词学观各有己见,但是都 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方法,是中 国古代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词;自是一家;别是一 家;思考;人生词,犹如一杯刚沏好的茶,芳香四溢,愈品愈浓;词,仿佛雨后 天边的一道彩虹,色彩斑斓,变换多姿;词,好比乡间的一首古老民 谣,经久不衰,悠扬动听词是诗的延续和发展,是文人骚客畅意抒S3怀的载体,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闪耀新星既唐诗的璀璨之后,词接 棒而来,为中国古代文学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宋朝达到顶峰在宋词接棒唐诗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各家文人发表自己的词学观点以促进词的发展而北宋词人苏轼的“自是一家”和南宋词人李清 照的“别是一家”观点独领风骚,颇具影响。
词,又称曲了词,原为配乐演唱的歌词,多具娱乐功能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看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与具有“言志”、“载道” 功能的诗是不可比拟的宋代柳永等词人都曾为确立词的正统地位奋 斗,但都以无果告终而苏轼的“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 则改变了词的地位,从根本上推动了宋词的繁荣苏轼的“自是一家”之说,是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 驾齐驱而提出的创作主张苏轼认为,诗与词存在外在形式上的差别, 但是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却是一致的,他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提 高词的地位,对词进行大服的革新,使词向诗的方向靠拢苏轼的词学观认为诗词本是一家,强调诗词同源苏轼更从另一 层面提出“以诗为词”,主张以诗的笔法入词,用作诗的方法技巧作 词,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诗词同源苏轼的“自是一家”词学观从根本 上提高了词的文坛地位,不仅如此,其词学理论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 用,丰富了词的创作风格,对词的音律也作了重大突破苏轼之前, 词多为用来歌咏女性的柔美之词,柳永等著名词人的词也多限制在闺 怨词等描写女性的著作而苏轼一改前风,改抒发女性的柔美之词为 描写男性的刚健之词,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至此,词可以像诗 一般用来表达人生际遇和感慨,抒发词人自身的喜悲和哀乐。
在扩大 词的表现功能的同时,词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以及引领下也渐趋丰富 苏轼之前的北宋词坛,婉约词风占据着主导地位苏轼之后,一改单 一的婉约词风,主张多种词风并发,文坛词风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豪放词,婉约词,清新词,旷达词,丰富多彩的词风让词的地位进一 步提高苏轼本人的创作也是各种词风齐用,不愧为北宋词坛的领袖, 代表着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苏轼对词的音律也作了重大突破,词对 音律的要求高,但过于遵循音律又极易受音律束缚而无法充分表达词 人的感情,苏轼创新提出,词应该为情感服务,应该服从于情感,情 感第一位,音律第二位,从情感入手,避免了词因过于恪守音律而造 成的呆板和瘦硬,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是一家”词学观打破了诗尊词卑的局面,提高了词在全社会 的地位,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影响深远南宋女词人李 清照在苏轼“自是一家”词学观的基础上在她的著作《词论》中提出 了与之不同的词学观别是一家”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角度论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 色岀发,提出“别是一家”的词学主张,认为诗词有着明显的界限, 词应该有着自身的独特地位南宋词人李清照认为苏轼的词学主张导致词“不协音律”,失去 了词的本色。
她主张诗词各有其路,不应混淆并提出词应严格遵循 音律,提出此应该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她将协律 作为诗词的主要区别,将协律视为词的最基本特色之一,而且对词的 协律的要求,有着一整套严格具体或是细致入微的衡量标准,极重词 形式上的规整这与苏轼对词音律的突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词的 内容上,李清照主张抒发词人的情致,强调描写男女之情以及柔美之 词,这与李清照本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内容上的重情致和风格上 的重柔美形成了李清照别具一格的婉约词风,成为了婉约词派的代表 其崇尚文雅的词风追求与苏轼开辟的百花齐放的词风局面又形成了 明显的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别是一家”的词学观,促进了词的 进步和发展李清照从词的本色以及音律出发,提出了“别是一家”的词学观 其理论对维护词的本色,确立词的独特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其维护词 学传统,严格诗词界限,有利于发扬词的本体精神和美学风格;严守 音律,维护了词的音乐特质,但要求过于严苛,连她本人的著作也难 以做到严守音律,不利于词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总体上,李清照的 “别是一家”词学理论巩固了词的本色和地位,推动了词的进一步发 展和壮大在宋词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无论是苏轼的“自是一家”词学观,还是李清照的“别是一家” 词学理论,无疑都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苏轼的“白是一家”观 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提高了词的文学史地位,为词的壮大辉煌奠定了基 础;李清照的“别是一家”从词的本色出发,维护了词的本体和音乐 属性,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音律标准,树立了模范同时,二者的词学 观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思路,词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人生的 发展作了向导词如此,人亦然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从多个层面和 角度寻找突破口,要善于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分析其现象中蕴含的真 理,要善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许你“众里寻他千百度”, 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许你“山重水复疑无路”, 但你不知再往前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和李清照的词 学观的提出,必定离不开词人认真细致地思考和分析,也必定离不开 困难和阻挡,他们的词学主张能流传到今天,与其坚持不懈地努力和 战胜困难的勇气密不可分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路上总是惊 喜和遗憾参半,失望与希望并存,阳光和黑暗比肩但是只要我们坚 持不懈地前行,勇于战胜艰难险阻,必定可以和苏轼李清照这样的伟 人一样,探索到学识的真理,成就精彩的人生!在宋代风云变幻的社会中,词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词是火,点 燃熄灭之灯;词是灯,照亮夜行之路;词是路,带领文人骚客走向心 灵的黎明。
词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各路文人抒情言志的窗口,是时 代政治文化的写照,而苏轼的“自是一家”观点和李清照的“别是一 家”理论则是词得义发展繁荣和发挥作用的垫脚石和催化剂,是打?_ 宋词华丽之门的钥匙,是宋词前行壮大的旗帜!浅析“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走进东坡和易安居士,体验 宋词,感悟人生!参考文献:⑴袁行需•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高新伟.《李清照的功过得失》.[3]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中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