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按章节.doc
10页第一章绪论1、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白然力或者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 种环境影响2、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 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换进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任意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 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3、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⑴诞生:标志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 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⑶学科体系趋于成熟一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 发展宣言》、《21世纪口程》第二、三章复习要点1、 大地女神(Gaia)假说的观点1)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2) 、正是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 序、协调的合作3) 、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4) 、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 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
2、 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约12・50km中间层:约50-80km热成层:80-800km逸散层:>800km3白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链:,是各种生吻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工物与那种僅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2间以食物 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地带分布规律:(p38)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人工环境:是在£|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城市人口承载力:也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量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用郊区的现彖在近地血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 个高温区,就彖突出海面的岛屿,市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彖地称为城市热岛5农村环境特点1) 土地、草地和林地退化现象普遍,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稈度在部分地区呈加剧趋势2) 原始和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Z间的冲突,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
3) 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巨大差距,造成系统间的交流不平衡,白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城 市,而备种环境污染和废物且不断地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物 全面影响着农村『冷环境安全4) 环境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化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6水利环境:生态水利的概念、原则、水利T稈的利弊分析P53-54)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7绿色交通:采用低污染、合适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四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63):总体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 人类发展过稈与环境(P6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它的五要素(68)五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 环境问题的概念、原因和实质以及解决Z道概念(P69):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白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 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原因(P70):原因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实质(P7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H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 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白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4、 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概念(P72):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了进入环境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 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种类(P7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十•壤污染等由污染物引起的污染,还包括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 性污染及光污染等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5、 八大公害事件的名称和原因(表格)与大气污染(P72)“八大公害事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四LI市哮喘事件,都与大气污染有关 而且,当今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和酸雨,部是与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的6、 水污染以及水污染的种类(P76)水环境污染是指扌非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木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 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小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 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地表淡水污染、海洋污染及地下水污染7、 环境背景值(P76)环境背景值亦称白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 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组成。
8、 土壤污染(P78)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十•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十•壤容纳的能力和 土壤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现象9、 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的概念(P8广82)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超过生态平衡阈值时,将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功能受阻、生态系 统紊乱以及反馈自控能力下降,这种情况称Z为生态平衡失调五1、 全球变暖、温室效丿应概念,温室气体有哪些? (P102)全球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 来白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血辐射 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通常把C02、CH4、N20、03、CFCS、S02等称作温室气体2、 臭氧层耗竭:臭氧层的意义,破坏臭氧的机制和元素,破坏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规律,潜在威胁?(P109、112) 臭氧层是一道有效保护地球表面上的刀物生灵,使Z免受高能辐射损害的天然屏障。
高层臭氧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 育接影响着平流层温度场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并对全球气候和地球生命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深远影响参与破坏03的是在HOx、N0x> ClOxx BrOx臭氧层耗竭主要发生在春季、南极上空潜在威胁:1、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2、损害人体健康3、破坏水生生态系统4、危害人类生存环境5、影响全球 及区域气候变化6、其他负面影响3、 酸雨的概念、来源与危害? (P113~116)概念:pH小于5. 65的降水定义为酸雨來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白然源:S和N的化合物、有机酸等;碱性物质有NH3、3等S02的白然源主要包括海洋有机硫化物的氧化、火 山爆发、土壤和森林火灾人为源:人为排放对全球S循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T业集中区域危害(P116)4、 环境安全的概念(P119)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白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5、 国际合作的背景,针对不同问题提岀的各种国际公约《人类环境宣言》《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P123)50年代前示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公害 名称污染物地占时间中毒情况中毒 症状致还害原因形成原因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比利时 马斯河 谷1940 年12月呼吸道病 死60人流泪喉痛 咳嗽皇间烟雾加金属颗 粒工厂集中天气 反常多诺拉烟 雾事件烟尘及so2美国多 诺拉镇1948 年10月病率43% 死17人咳嗽呕吐 腹泻胸间硫酸烟雾气溶 胶工厂过多逆温 天气伦敦烟雾 事件烟尘及 so2伦 国 英敦1952 年10月5 天 4000 人死亡咳噸呕吐 喉痛肖闽硫酸烟雾气溶 胶污染物量大大 雾天气洛杉叽光 化学烟雾光化学 烟雾洛杉叽1943 年 后每年剌激枣鼻 眼痛头痛N6及CH - 次污染物汽车尾气及合 适条件水俣事件甲基汞日黛本 水俣镇1953 年 开始怪病•死亡50 A口齿不清 精神失常食用含甲基汞 的鱼类氯化汞催化剂 生产氯乙烯富山事件日富山 神通川1955-1972280人病 死34人关节疼痛 最终死亡食用含锚大米 和铸污染水炼锌厂废水入 河/污灌农田四日市事 件烟尘及so2日四日 市1961 年病500死10多人支气管炎 肺气肿有毒金同粉尘 进入肺部T业粉尘含钻米療油事 件多氯联 苯日九州 爱知等 23府县1968 年 3月病 5000 死16人呕吐肉痛 肝功下降 咳噸不止误食含多氯联 苯的米糠油生产米糠油用 联苯作载体蓝色■…待定 红色——找不到答案第六章复习要点1不同时期的环境伦理观(1)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所产生的环境伦理观(2)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宰自然所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3) 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条件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概念?在人与自然的基木关系中,可持续发展的坏境伦理观认为人具有理性,具有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的强大力景,然而 人类应该站在平等的立场尊重和善待其他生物。
3环境伦理的基木原则?(1) 最小伤害原则: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要求人们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谨慎行 事,尽量将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2) 比例性原则:人类的非基木利益应当让位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木利益,不应为了追求过度消费而损害自然生 态的基本利益3) 协调性原则:人类对白然的影响应受限制,不能恣意破坏人■地复合系统的整体性状及其要素间的相互依 存关系为了维护与大白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应约朿白己的行为,避免与白然实体发生冲突和对抗4) 适度消费原则:人类应与其他物种及其生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体系,遏制对自然资 源过度的消费欲望5) 分配公平原则;与白然或生物共享资源,在H然资源的利用上尽可能地实行功能替代,即用一种资源代替 另一种更为宝贵的资源6)公正补偿原则:自然界存在的生命和非生命客体及其关系都具有平等的存在价值和以备EI适合的方式存在 的权利4可持续发展首次提岀的时间:始于20世纪70年代核心思想:公平与和谐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世批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 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 要与自身的承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
基木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四大区别:P137-1385中国的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