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年物理中考总结.docx
28页201*年物理中考总结 201*年物理中考总结 201*年中考总结 学校:天宁中学 科目:物理 教师:闫华方 时间:201*年9月5日 201*年中考总结 物理闫华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201*届的学生已经离开天宁中学走入 高中了,在怀念之余又有那么几分欣慰和喜悦,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我从事教育工作送出去的第一批学生,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吧他们都能在中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用他们的成绩回报了父母、母校和老师回忆上一年的教学过程及最后中考总复习和中考冲刺我总结了一下五点一、严格按照招考试题和招考考纲落实到位 招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课标、考纲、教材我通过对保山近两年招考试题分析知道,题型稳定,分值分布变化不大,对能力点考察较多,对学生要求较高,试卷的难度虽然不大,但都较为灵活,抓住了招考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复习备考,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二、严格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三维目标是招考的基本内容,因此我在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紧紧抓住三维目标的课堂落实 1、“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先背诵下来,再慢慢与题目联系起来。
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复习,我引导学生总结果课本中学到的方法和解题思想如累积求微的方法、等量变幻的方法、理想化模型法、定量比较的思想、等效替代思想、推理的思想、控制变量的方法、类比的思想等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放飞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圆满完成了整体制定的三轮复习 第一轮:精心策划,扎实双基 计划从开学到四月中旬的时间内,以课本为线索,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一个不落的和学生一起回忆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熟悉,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放松而疲惫现象因此,在课程制定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升,也要合计到基础好的学生,特别是有希望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整理归纳 第二轮:设置专题,整合提升 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一个月时间按时完成了专题复习。
且专题针对学生实际和知识等组织专题按三种方式划分专题: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知识章节顺序,以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能量、电学为四大板块重点强化块问联系,加大难度,培养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主要复习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 〔3〕“热点问题〞专题复习,把握考试动态,关注热点问题,围绕主干知识展开专题复习与训练 第三轮:模拟查漏,热身补缺 在五月中旬至中考前的一段时间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并且要查漏,以提升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四、在备考方案中规划出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 1、知识点,探究能力专题;关注科学探究,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亲历探究过程,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重视物理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对此题的分析能力如:成像专题复习,摩擦及摩擦力专题复习,探究能力专题复习 2、题型专题复习;切实组织题组训练,将考点细化、深入、强化,认真接好第二轮专题复习填空题专题复习,选择题专题复习,作图题专题复习,实验题专题复习,计算题专题复习;注重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等结合物理公式进行灵活的计算,有较强的综合性。
3、热点问题专题复习;综合复习,冲刺阶段要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提升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通过学习、评价、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同时重视学生解题格式规范,评议表达充分、正确,训练综合性试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五、在复习中注重备考措施与方法 1、培优抓落渗透到平常教学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优等生发展,把脉优等生存在的问题,了解优等生学习过程中思想动态,激励优生要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课后中关注优等生时间分配,平衡发展各学科切实抓好后进生基础,平常多加训练、,多加激励 2、让优生落实平常学习中,忠实地抓好课后学习,教师课堂讲评,学生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多激励后进生,让优生也来一起后进生,使他们迅速成长3、选准专题,有的放矢,着实提升学生的能力,中考培优是两架马车,作为教师要两不误培优作为现阶段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更清醒熟悉,选择专题专为备考而制定 4、集中突破难点,承包学生任务到人承包教师包优等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作业完成状况、思想变化状况、及时疏导,及时点拨,让学生能够全力去学习,营造好的备考复习环境 5、重点学生重点对重点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地矫正。
注重重点生培养,学困生的转化使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技巧上进行调整,以最正确的状态6、后进生强化基础训练,方法培养,加强信心和理想观念 龙陵县天宁中学闫华方201*年9月5日 扩大阅读:201*年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一线教师中考知识归纳系列 201*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突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耀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88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米/秒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初中物理一线教师中考知识归纳系列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别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