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doc
5页开元小学: 课题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是从“书法”方面讲的:第1句指出了他在书法界的历史地位;第2句讲他的书法艺术具有的特点;第3句他的书法所受到的人们的赞誉第二部分:(2-8自然段):在承上启下基础上,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第三部分:(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臣形象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2、有点有面,由点到面3、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教学目标1、 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具学具准 备(师)教学课件、柳公权的资料和图片(生)柳公权的资料、书法艺术成就教学设计思路本文在教学时要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诵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在设计时,首先引导学生查阅柳公权生平的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理清文章的脉络,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再次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这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朗读体会感悟来达成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流资料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课文第一 部分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2)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生介绍柳公权指名说一说由柳公权的资料认识柳公权,了解柳公权,为下文学习柳公权做好铺垫。
另外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殿”(右半部分是殳)……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检查预习效果试着写下词语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铮铮铁骨)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表示对人重视垂青)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指名交流交流容易写错的字由学生说出词语并写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助于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一定要搞懂,这对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句理解、分析重点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1、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1、指名读,自然段2、指名说3、指名概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中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四、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说说你本节课色学习收获自由畅谈学习说获感受学有所获的快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3、4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5——8自然段精读感悟课文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1、默读思考2、指名概括分析课文中写柳公权的两件事,对分析柳公权的心正、笔正做好铺垫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3)分角色读5-8自然段1、默读思考3、4自然段2、理解之后按自己的理解读出想要的语气3、指名读,齐读4、默读第二件事并思考指名体会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抓住文章的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逐段品读感悟,从读中悟是关键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3、出示: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总结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书法“笔正” 正直敢言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心正” 铁骨铮铮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