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度甘肃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docx
46页2021-2022年度甘肃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答案】 B2、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3、“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 A4、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5、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 A6、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
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 D7、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A.价值观念单薄B.育人意识退化C.角色意识淡化D.敬业精神弱化【答案】 C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 )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答案】 C9、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10、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11、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B12、道德的目的是( )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答案】 A13、“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
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D14、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答案】 D15、(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16、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答案】 B17、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 D18、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答案】 B19、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
A.代际关系模式B.朋友关系模式C.法律关系模式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答案】 D20、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21、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22、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 )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A.存在B.不存在C.时有时无D.可能存在【答案】 B23、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A.校长办公会B.校党政联席会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D.校学术委员会【答案】 D24、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D25、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B26、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答案】 A27、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28、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29、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D30、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B31、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
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B32、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33、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他律性B.自律性C.层次性D.实践性【答案】 A34、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B3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D.以上都是【答案】 C3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答案】 C37、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38、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A39、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A40、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4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D42、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