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docx
22页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 本文关键词:美学,介入,肯定,道德,人类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 本文简介:摘要:肯定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全部自然界都是美的所在卡尔松的环境美学建立在肯定美学的基础之上,他将肯定美学的范围扩大至包含了人类环境在内的所有环境领域,他认为万物皆可欣赏,肯定美学在本质上排除价值判断,然而在人类环境领域卡尔松却又再三强调欣赏主体道德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 本文内容: 摘要:肯定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全部自然界都是美的所在卡尔松的环境美学建立在肯定美学的基础之上, 他将肯定美学的范围扩大至包含了人类环境在内的所有环境领域, 他认为万物皆可欣赏, 肯定美学在本质上排除价值判断, 然而在人类环境领域卡尔松却又再三强调欣赏主体道德立场的优先性, 因此, 可以说它们构成了卡尔松环境美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卡尔松; 环境美学; 肯定美学; 道德; 卡尔松作为西方环境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对西方环境美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他巧妙地利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对立关系, 将自然从艺术美学中分离出来, 冲破西方现代美学体系的束缚, 自立门户, 建立关于自然的美学也即环境美学。
虽然自然并不等同于环境, 但它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尔松的美学以自然为基础, 从自然环境出发走向人建环境他的高明之处表现在他力图避免环境美的形而上追问, 而是通过强调恰当的审美方式 (自然环境模式) 将自然环境与人建环境结合起来然而, 我们质疑卡尔松所构建的以肯定美学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美学理论是否能够与他的人类环境审美理论相融合, 基于这样的疑惑, 本文将立足于卡尔松文本, 追寻其思想脉络, 从卡尔松环境美学的基础肯定美学出发, 逐步揭示其中所隐含的内在矛盾 一、关于肯定美学 肯定美学 (Positive Aesthetics) 不是指某一美学理论体系或流派, 它与实践美学、环境美学、绘画美学等含义不同, 实践、环境、绘画等前缀限定表现的是对应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或领域, 而肯定美学所表示的是一种关于事实的或肯定的立场和欣赏态度与它相对的是批评美学而不是否定美学, 肯定美学无涉好的或坏的价值评价, 正如卡尔松所言, 肯定美学不涉及消极的审美判断, 而仅仅涉及到接受和审美鉴赏某物事实如此[1]116或许芬兰美学家约瑟帕玛对肯定美学的性质解释更简单明了, 他说, 肯定美学认可对象本来的样子, 而批评美学评价对象[2], 也即肯定美学认可对象而不评价对象。
彭锋指出:肯定美学要求我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 以纯审美的眼光接近自然, 将自然纯粹看作自然而不是文化世界中的价值象征[3]因此可以说, 站在肯定美学的立场上看, 自然自在自为地存在, 人的价值评判对它而言无效卡尔松的自然之美无涉价值判断而只关乎事实判断, 而这正是自然环境欣赏与艺术欣赏的区别:艺术不是自在物而是由人创造的, 它的美丑价值由人作出评判, 并形成固有的艺术范畴;而自然欣赏不涉利害且超越人类的价值评价自然环境美学与艺术美学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前者为肯定美学, 后者为批评美学 按照肯定美学的历史演进, 肯定美学是在与如画美学的对立中发展而来的所谓的如画美学本质上属于艺术美学和批评美学如画美学将自然欣赏等同于风景画来欣赏, 它注重自然的感性外观和构图形式, 卡尔松所批判的自然欣赏中的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也正是如画美学对自然的欣赏模式, 艺术欣赏中的无利害性原则以及形式主义套用在对自然的审美鉴赏中在哲学美学领域, 自然世界的审美欣赏处于边缘化状态而肯定美学正是针对自然审美的这一处境, 为其争取地位和名分发展而来的肯定美学坚持全部自然都是美的[1]109, 并且认为这种美就体现在自然本身。
从更广阔的背景中看, 肯定美学的发展与现实的生态危机、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生态哲学所思考的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生态与文明等基本关系问题为肯定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自然内在价值论与肯定美学的立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它能够为肯定美学提供有利辩护非人类中心主义坚持自然的内在价值, 鱼生来不是为了给人吃的, 自然物的价值不是由人赋予的, 它们为自己而存在因此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呼吁人类要尊重自然本身的价值和权利同样的, 自然的美就在自然本身, 而不是由人所赋予的, 简而言之, 自然存在内在美卡尔松强调恰当的自然欣赏是对自然环境的本质进行如其所是的欣赏, 这体现了肯定美学的本质 二、肯定美学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 卡尔松肯定美学的如其所是的欣赏具体体现在他所开创的自然环境欣赏模式卡尔松认为自然环境欣赏模式是科学的方式;而它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原因在于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以及价值中立原则与肯定美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包括自然环境美学和人类环境美学两个部分, 其中自然环境美学处于先导和核心地位卡尔松主要试图解决两个问题, 即在环境审美中我们欣赏什么以及如何欣赏的问题。
在回应这两个问题之前, 卡尔松首先明确了自己肯定美学的立场他假设自然存在内在美, 并且这种内在美跟艺术之美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它不能在艺术范畴中被讨论然而卡尔松认为自然审美欣赏可以借鉴艺术欣赏的总体框架 对于艺术我们知道欣赏什么以及如何欣赏, 原因在于我们拥有关于艺术的相关知识, 能够区分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 并辨别哪些方面与审美相关, 同时懂得对于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观的方式因此, 就像在艺术欣赏中, 我们须具备艺术传统和风格的相关知识, 在自然环境欣赏中, 我们须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类型的性质、体系和构成要素等的相关科学知识在卡尔松看来, 自然环境欣赏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卡尔松认为如同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学家使我们能够审美地欣赏艺术, 博物学者和生态学者以及自然史学家也能够使得我们审美地欣赏自然[4]34卡尔松相信科学能够将环境美学导向一种严肃的审美以区别于艺术审美欣赏他赞同赫伯恩 (Ronald W.Hepburn) 在《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所提出的观点, 也即自然的欣赏是一种开敞的、参与式的和创造性的审美欣赏, 只有接受自然世界的真实本性的指引, 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自然审美的严肃性, 避免烦琐、肤浅的欣赏。
然而更根本的原因在于, 是科学与环境之美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和肯定美学忠于对象的客观真实性, 它们无涉价值判断而保持价值中立立场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 科学是人发现自然真理的主要方式, 科学的本性在于祛魅, 揭示事物的客观真实性, 从而使世界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把握而卡尔松的肯定美学认为, 美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 而我们在自然环境中所要欣赏的正是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美 (内在美) , 也就是事物在环境中所显现的客观真实性 因此, 卡尔松将科学和环境欣赏密切联系起来, 他甚至将科学发现之客观真实直接等同于环境之美正如他所说肯定美学式的欣赏是一种被科学世界观所培育的欣赏科学赋予自然审美欣赏某种程度的客观性, 这种客观性有助于排除环境的和伦理的批评, 比如人类中心主义的指责[1]5 其实卡尔松的环境美学体系在确立肯定美学立场之初并没有论证肯定美学的合理性但在他看来, 自然环境模式本身就是对肯定美学的最好论证我们也不难理解他的思想路径, 他一开始就摆明了肯定美学的立场和态度, 坚持自然领域的美是存在的, 他认为如果人们按照他所探索的科学的自然环境模式去欣赏自然, 他们就能发现自然是美的。
三、人类环境领域的肯定美学与道德介入 (一) 不彻底的肯定美学 卡尔松将自然环境欣赏模式运用在对人类环境欣赏之中, 卡尔松在《审美欣赏与自然环境》一文中指出:该模式 (自然环境模式) 认为对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审美欣赏, 无论它是人或宠物, 农家院落或左邻右舍, 鞋子或大型购物中心, 欣赏必须放在欣赏对象的真实本性上, 并被其所指引[4]36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审美本质相同, 皆表现为对环境对象的如其所是的欣赏 卡尔松不仅在自然环境领域坚持肯定美学的立场, 而且在人类环境领域也坚持了这一立场卡尔松的肯定美学态度正像罗丹所说的, 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他看来, 人类环境的本质在审美上是美的,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何种途径来对它们进行欣赏从肯定美学的立场上, 万物皆可欣赏, 那些处于自然和艺术之间的丰富世界, 比如路边、超市、玉米田、花园、墙上涂鸦、教堂、办公室等无论大小多少都可以纳入到环境欣赏的范围中来, 因为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美的所在 卡尔松认为, 假如我们能够首先肯定事物存在的内在价值, 那么人们甚至可以对日常生活垃圾, 比如罐头盒、瓶子、纸张、路边的广告牌、废弃汽车等等的事物进行审美欣赏。
因为它们的表现特征可以和辛勤劳动、毅力和眼界等等的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 而这个假定的肯定立场也同样能够使它们在浅层含义上让我们产生审美愉悦但是,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从道德立场上拒绝接受它们, 认为它们只表现浪费、漠视、忽视和开采的否定性的生命价值, 那么这些对象在审美欣赏上则不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从而也就难以被认为是美的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是霍斯普斯 (John Hospers) 对审美的区分浅层含义主要指的是, 自然的表象以及及其特征, 包括与线条、形式和色彩相关的形式特征;深层含义则不仅关涉对象的表象, 而且关系到对象表现或传达给观众的某些特征和价值[1]207对于深层含义, 霍斯普斯称之为生命价值或生活价值 这个例子表明了卡尔松的看法, 他认为, 在对与人相关的环境进行审美欣赏时, 道德伦理会自觉介入其中并产生影响, 而人们也应该首先站在人类道德伦理的立场看待对象的审美卡尔松十分认同肯努恩 (Aarne Kinnunen) 的观点:自然的美学是肯定的仅仅当人类影响自然的部分被考虑时, 否定的批评才发生作用[1]117这意味着道德伦理在人类环境领域的审美欣赏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说在自然环境的欣赏中卡尔松对自然美的存在持肯定态度, 那么在人类环境的欣赏中他所坚持的则是不彻底的肯定美学, 而这种不彻底性正体现在卡尔松对人类道德的考虑上在某一程度上讲, 对道德的考虑意味着人类环境之美不像自然之美具有自足性, 而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 矛盾的体现 我们认为, 卡尔松的肯定美学立场与道德考虑在卡尔松的环境美学事实上构成了内在矛盾和冲突肯定美学的客观实在性原则要求人们对事物进行如其所是的观照, 卡尔松强调这一原则不仅是自然环境美学同时也是整个环境美学的核心观念但本文作者想要指出的是, 一旦我们的道德介入到审美欣赏之中, 我们将难以对事物进行如其所是的欣赏道德伦理的立场意味着在人类环境欣赏方面, 环境的美与不美除了以科学所显示的客观真实性作为评判准则以外, 关于好坏善恶的人类伦理价值也成为了重要的评判标准, 甚至伦理之善较科学之真在环境欣赏中处于更重要的位置 从根本上说, 肯定美学与人类道德伦理二者立场对立, 难以兼容假如坚持人类道德伦理的立场, 那么将有违环境欣赏的客观真实性原则从自然环境之美到人类环境之美, 其实美的性质和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 自然环境之美不涉及好坏善恶的伦理评价, 而人类环境欣赏则必须甚至首先考虑来自人类的道德价值判断。
这与此前科学式的价值中立立场形成了矛盾对立, 也就是说, 卡尔松的人类环境欣赏走上了批评美学的道路, 而逐渐背离了肯定美学的旨趣 (三) 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 肯定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 但问题在于, 为何卡尔松还要将二者同时并立于其环境美学体系中呢?究其原因, 对立的双方均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