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收入群体消费投资特点探讨.doc
7页我国高收入群体消费/投资特点的探讨基于《中国高收入群体理财综合指数报告2004年首期》 不久前,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刺激民间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的自主增长 近年来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通过国债发行扩大财政支出,并未产生经济学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从下图的数据对比来看,1998年-2002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普遍滞后,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6.1%,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仅为8.8%消费需求不旺的问题突显,因此,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分析与研究格外引人注目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遍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998年—2002年)先富群体是拉动内需的先头? 我国“民间”财富的发展数量和结构均具有与常态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的特征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生了结构性的社会分层变化,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巨变从单一的经济水平来看,在极短的时间内崛起了一个新的“高收入”或者称之为“富人”阶层,并且,生长和发展的势头极其迅猛。
仅仅在几年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还颇为大胆地预测,20世纪末中国高收入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而在新近零点调查与招商银行联手完成的“关于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金葵花理财指数)”的研究中表明,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仅北京、广州、上海、武汉、成都、西安及沈阳预测就有近231万人现实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奈斯比特的预测 据民营经济研究会统计结果表明,这一代富人大都不同程度上体验过生活之艰苦,其教育程度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并不健全董事长的平均年龄只有43岁,除一部分高科技行业外;学历从小学到中学参差不齐另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滞后城镇消费水平整整8年时间如果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现在的不足40%提高到50%,就意味着国民经济新增8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然而,经济内需谁来拉动、如何拉动?我们应该有些理性思考 目前我国个人存款余额高达10万亿人民币如何应对这头与国内生产总值体积相仿的“笼中之狮”?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金融界已形成了就积极拓展消费信贷类业务的共识。
但是,整个市场的成长不如预期其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社会金融环境同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异,如;尚未建立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对支持消费信贷交易的基础技术设施的投资、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薄弱,缺乏有关法规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信贷消费产品的介绍等等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公式来看,我们已经讨论了多年,起码有一点共识,富人和穷人的消费方式由于各自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占人口数量大多数的家庭由于没有足够富裕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投资选择机会少,他们的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提高,我们应该引导“民间”富人资金投资于消费信贷、鼓励富人消费,先富群体才是拉动内需的先头 先富群体的分群及投资、消费意向如何? 零点调查与招商银行联合实施的高收入人群的“关于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金葵花理财指数)”的研究中较为清晰地描绘了该群体对其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加以使用和管理、以达到保值增值目的的行为趋向,以及对影响这种行为趋向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反映了其对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整体收支变化趋势的预期值得注意 从此次调查总体来看,富人(高收入)群体中,基于对投资、消费行为的活跃程度可分为两类,其中,58.2%为活跃群体,41.8%的人为消极群体。
不难看出既是高收入群体也有相当部分人士投资、消费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而这种“行为”反差的重要原因来源于各自对经济环境认知信心的差异如图2所示,在回答“您对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发展信心”时,消极投资/消费的群体占大多数为66%,活跃投资/消费的群体有34%回答信心是比较低的,而回答是“有信心”的人群中,活跃群体有55.8%,消极群体中,只有44.2%在回答“对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信心”时,如图3所示,消极群体有56.7%,活跃群体有43.%回答信心是较低的,而持有信心人群中,活跃群体中也占多数为55.6%在回答“对本行业经济持续发展信心”时,活跃群体同样占多数为55.6%从“金葵花”指数的调查中鲜明地呈现出一个重要规律即:投资/消费的活跃程度与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成正比 从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金葵花理财指数)的调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计划未来一年”投资/消费活跃的群体在购房或购车的金额上与消极群体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如图5所示,在小额8-20万范围内的计划购买率活跃群体比消极群体相差只有约5个百分点,而在31-40万范围处购买率拉大到15个百分点左右,进而在51万以上范围处,扩大到了35个百分点以上,这充分显示出这类群体旺盛的消费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他们消费心理逐渐成熟,也映射出他们将从一味追求产品功能的高挡化向人文品质的高档次转移,相关服务的重要性将日显突出 图5 不同群体将可能投资、消费金额的比率(%) 先富最偏爱那些金融服务与产品? 从银行理财服务的角度来看,那些内容倍受欢迎?从表1的不同群体对理财服务需求倾向性来看,两类群体中,投资/消费活跃群体只有在“理财资讯电子邮件服务”项目上不及消极群体比率高,而在其他内容上均占有超过56.5%的比率其中,“客户经理素质”偏好率为66.3%,“贵宾厅、理财中心条件”为63.4%,“理财资讯短信服务”为64.4%,“手续简化”为60.0%,值得一提的是高素质客户人员最受“富人”的关注,这一结果无疑提示了一些银行,原有“重硬件轻软件”的服务方向需要进一步改善高素质客户人员对于银行服务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表1 不同群体对理财服务(金葵花贵宾)需求倾向性 需求倾向性活跃群体消极群体比率(%)回答人数比率(%)回答人数理财产品57.112942.997客户经理素质66.311233.757贵宾厅、理财中心条件63.45236.630服务态度56.514343.5110服务效率56.716943.3129增值服务59.313740.794理财资讯短信服务64.43835.621理财资讯电子邮件服务47.82252.224手续简化60.09940.066服务安全59.78940.360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与零点研究集团2004年4月发布的《中国高收入群体理财综合指数报告2004年首期》,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7市1049名高收入者的抽样调查。
就投资(消费)活跃群体而言,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全部高于消极群体而那些产品相对消极群体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调查结果表明(表2)“开发新的投资理财产品”偏好率为65.0%提供各类证券、外汇理财资讯”为67.0%,“针对贵宾的消费信贷融资服务”高达70.1%,“除消费信贷的其它融资服务”为64.1%,“各种避险工具的介绍”为62.9%,“证券投资、外汇买卖等”为63.4%在这些项目中高达70.1%偏好率的“针对贵宾的消费信贷融资服务”最为突出,预示着我国新兴的“信贷卡”业务在此类群体中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表2 不同群体对各类金融产品的需求倾向性 需求倾向性活跃群体消极群体比率(%)回答人数比率(%)回答人数开发新的投资理财产品65.014735.079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家庭)理财计划55.818344.2145提供各类证券、外汇理财资讯67.013633.067针对贵宾的消费信贷融资服务70.110329.944进行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实务培训讲座51.66548.461房地产投资信息58.914641.1102实业投资咨询58.213141.894针对贵宾的其它服务(如全国漫游等)59.04641.032除消费信贷的其它融资服务64.18435.947各种避险工具的介绍62.910737.163证券投资、外汇买卖等63.49736.656推出多种理财套餐57.79742.371各类收藏品的资讯58.44541.632网上银行53.86446.255银行56.53943.530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与零点研究集团2004年4月发布的《中国高收入群体理财综合指数报告2004年首期》,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7市1049名高收入者的抽样调查。
“先富之而后加教” 我国先富群体的出现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同时他们也是我国在新经济环境下,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从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金葵花理财指数)的调查结果中表明,先富裕起来的富人群体中,教育背景确实不十分完整对比同等学历的人在两类人群中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富人中, 有60.2%是投资/消费活跃的群体,39.8%是消极群体,而在拥有初中文化的群体中, 只有42.1%投资/消费活跃的群体, 57.9%的人属于消极群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消极群体对于金融一般知识和技能,对于具体投资工具的知识和技能都掌握很低,调查显示“自己对专业投资理财知识了解程度”?在投资/消费的活跃的群体中,回答较为肯定的为75.72%而在消极群体中为24.5%而且消极群体还对于现有专业服务机构了解不够,回答“自己对专业投资理财服务机构了解程度?”时,在投资/消费的活跃的群体中,比较不了解的占38.7%,而在消极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61.3% 因此,金融服务机构一定要把教育功能集合到服务中间去,把优秀得力的服务干将放到服务队伍中间去 “先富之而后加教”对先富群体也对社会长期稳健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