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有效吗?.doc
9页分层教学”有效吗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10.5 2010-5-31 10:35:00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日】佐藤学著 钟启泉译 【摘要】 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层教学”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但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却大行其道本文基于欧美学者的大量研究,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分层教学”是落后于时代的教育 【关键词】 分化教育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竞争文化 【作译者简介】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62) “分层教学”(ability grouping)在欧美各国已被视为落后于时代的教育,但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却被奉为圭臬,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本文借助欧美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揭示“分化教育”、特别是“分层教学”的“效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分化教育”的五种类型 “分化教育”是有效的吗?学校原本是以旨在克服阶级、阶层、种族、性别的落差,实现平等的社会为其使命的但另一方面,又借助甄别与选拔发挥着再生产阶级、阶层、种族和性别落差的功能这种甄别与选拔在基于能力与出路实施的分化教育中更加甚嚣尘上。
分层教学”是分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分化教育的类型五花八门第一种,分轨----基于学校类别化的分化教育欧洲型的中等教育传统上就是基于学校的类别化实施分化教育的现今的德国如前所述,10岁(小学4年级)一结束,就实施三轨制教育:以升入大学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机构文法中学,连接工业教育与实业教育的实科中学和学力低下的学生就读的基干学校 第二种,分科----在学校中设置多样学程的分化教育,其典型就是日本的高中教育制度----普通科高中的文科与理科课程的分化,专科高中中更加细分化的课程分化 第三种,分群----基于“分群”的分化教育这是在一所学校中能够选修不同出路的学群的方式,美国的高中广泛实施的“升学中心”、“职业中心”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 第四种,分层----基于“分层”的分化教育这是视学力测验得分进行分组或分班的方式严格地说,按照学业成绩分组或分班的“分层教学”与根据智力测验的能力水准分组或分班的“能力分组”是有所区别的基于智力测验进行分组或分班的案例是少见的,基于学力测验的结果进行分组的方式谓之“分层教学” 第五种,择校----基于择校的分化教育在学校的水准与学校所在地的文化水准落差大的场合,由于所上学校的不同而产生分化教育的功能。
上述五种类型的分化教育在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组合德国是第一种分化教育显著,第二、三、四、五分化教育薄弱的国家美国是第一和第二种分化教育薄弱,第三、四、五种分化教育强的国家相反,芬兰是第一、二、三、四、五种分化教育都薄弱的国家而日本的特征,至少在几年前小学和初中几乎是没有分化教育的;由于高中的学程与类型的多样化与基于升学考试的的“等级化”,第一、二、三种分化教育的功能强劲不过近年来由于“分化教育”的推波助澜,第四种分化教育----“分层教学”也在小学和初中泛滥成灾了 二、“分层教学”的效果 “分层教学”是有效的吗?关于这个问题,以美国为中心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从调查结果看,“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仅从一部分实证的调查研究看,大部分显示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与危险性分层教学”在教育上带来的否定性效果是以往调查研究的总体性的结论这里梳理一下美国“分层教学”的调查研究,就其有效性作一探讨 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奥克斯(Jeannic Oakes)概括了对“分层教学”的期待,验证了“分层教学”的教育效果这里,以奥克斯《守护竞争----学校是如何维护不平等的》(1985年)及她的论稿为中心,梳理一下“分层教学”调查研究的概要。
奥克斯一连串研究是实证性地调查“分层教学”效果的值得信赖的研究,她的专著被作为“教师必读书”受到高度评价一)“分层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力有效吗?奥克斯说道,小学的“分层教学”有助于提升儿童学力的案例是不存在的不过,奥克斯指出,这是仅限于一部分的研究,在复式班级与不分级制借助柔性“出路指导”可以提升平均分的案例也是有的 从初中“分层教学”的调查结果看,也没有发现被分为“上位”、“中位”、“下位”的任何一个组,比混合编组的学力成绩有所提升的案例 不过,也有研究者对奥克斯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调查研究都是主张初中的“上位”组的效果,主张中位组和下位组的学力提升的效果者极少况且,主张“上位”组的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大半是对“英才教育”课程的评价,是“英才教育”推进者作出的调查研究结果 奥克斯的结论与反奥克斯的结论似乎是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矛盾因为奥克斯并不否定显示“上位”组效果的调查研究的存在不过,奥克斯说,“上位”组的效果并不是由于集中了同等能力学生的结果,而是学习诱因的高涨与课外作业多等诸多复合因素造成的效果 综合这些结论可以明白,同一般的设想相反,“分层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
特别是对于“下位”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 (二)对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有效吗? 奥克斯还对“上位”、“中位”、“下位”组内的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分层教学”对于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会产生影响初中生的场合,“上位”组学生热心于学习,但“下位”组学生显示出被孤立、被排斥的倾向上位”组学生不仅对学力而且对一切都拥有自信,但是否就是“分层教学”的效果尚不明了 再者,通过“分层教学”期待“上位”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教师居多奥克斯说,不能认为“分层教学”中的“下位”组学生比混合班学生更能积极地参与学习以为“下位”水准的教学内容适合“下位”组的学生;或是以为周边都是“下位”的学生,所以能够安心地积极参与学习,乃是教师的偏见 (三)学力落差缩小了吗? 通过“分层教学”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可能缩小吗?奥克斯说,所有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分层教学”的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更加加剧了只要稍加思考,这是理所当然的常识 奥克斯的研究揭示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通过“分层教学”学力落差的扩大并不是“能力”差异造成的,而是“上位”、“中位”、“下位”各组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的质的差异所导致的。
奥克斯报告说,在“上位”组的教学中,“科学推理与逻辑’’、“吾千究方法”、“批判性思维”、“分析、解释与评价”、“创造性思维”、“自我思考的自信”、“多样见解的交流”、“问题解决的思考”、“资料与经验的运用”等等,使得这些学生拥有深刻理解教育内容的丰富的学习经验,而在“下位”组的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学习纪律”、“自尊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态度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形成”上面,教学内容限定在低水准的基本技能的熟练上可以说,这就导致“上位”组的学习经验与“下位”组的学习经验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性质上有着决定性的差别 再者,奥克斯对“上位”组与“下位”组教学中的“学习机会”与“学习环境”也作了比较,指出在“对学生提问的应答时问”“学习活动时间”“作业时间”等任何一个项目中,“上位”组实施了优越的教育 (四)对提升整个学校的学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吗? 奥克斯的缜密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层教学”对“上位”组的一部分学生是能发挥有效的功能的,但对“上位”组的众多学生、“中位”组学生而言是无益的,对“下位”组学生是有害的不消说,这种“分层教学”对于整个学校的学力提升而言也是无益的。
分层教学”把“中位”组、“下位”组的学习压低了一个层次,扩大了学力的落差,因而抑制了整个学校的学力提升----这就是奥克斯等人的一连串调查研究的结论三、作为甄别教育的“分层教学” 奥克斯的调查研究作出的另一个重大的揭示就是,“分层教学”是作为一种种族差别的手段来运用的,发挥着助长种族差别的功能分层教学”在种族混杂的中小学中被频繁地引进,在这些学校里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倾向:“上位”组是白人中产阶级、“中位”组是白人劳动阶级、“下位”组集中了黑人和中南美人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了“分层教学”是一种种族差别的手段,发挥着加剧种族差别的功能排斥异己和种族差别是“分层教学”的要害所在 包括“分层教学”在内的分化教育发挥着排斥与差别的功能,这在欧美教育界是一种常识了正因为如此,英国等欧美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推进了以废除分化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在废除“分层教学”与“分化教育”、实施一元化的综合制中学之前的英国,其中等学校通过11岁儿童选拔考试,而实施3轨制----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在小学则引进“能力分组”的分化教育不仅英国,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实施同样的教育制度。
这种3轨制教育的基础就是上流阶级与中流阶级对精英教育的垄断和阶级差别的固定化废除30多年来欧洲各国的3轨制教育体系、实施中等教育综合化改革的经验,显示了“分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加剧种族、阶级和阶层的差别这样一个政治问题四、“分层教学”为什么会得到普及 在奥克斯调查研究之后,关于“分层教学”进行过数量庞大的调查研究不过,在概括性地评论以往10年间研究的《教育心理学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中概述道,“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实证全是失败的可以说,颠覆奥克斯得出的“分层教学”无效性与危险l生结论的调查研究,迄今为止并未出现尽管一部分对抗奥克斯结论的研究证实了“英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然而,即便是“上位”组的成绩优秀者的部分中有一部分计划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因此而牺牲了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 尽管“分层教学”的无效性与危险性是明明白白的,那么,为什么还会那么普及呢?虽说在美国“分层教学”已经锐减,但在小学阅读中的小组指导和高中数学选修科目中,“分层教学”仍然根深蒂固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分层教学”愈演愈烈,这是一种时代错误的现象。
上面已经指出,这里面潜藏着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种族差别、阶级与阶层的差别这一政治问题不过,“分层教学”普及的要因,不可能单纯从政治问题的角度去铲除我们需要探讨为什么“分层教学”容易在学校教育中扎根而得到普及的问题 其要因之一就在于,儿童、家长乃至教师大多抱有一个朴素的观念:以为与其在程度和能力不同的集团中接受教学,不如把优等生、差等生分开来施教来得有效对优等生教授高程度的内容,对差等生教授低程度的内容,容易取得教育效果 正如奥克斯的调查研究以及迄今为止庞大的调查研究结果所表明的,这个朴素的观念隐含着诸多的错误!不过,尽管如此,它并没有轻易地受到撼动这是因为,这个朴素观念是由于受到每个学生基于个人受教育的体验----作为“优等生”修习业已懂得的内容因而感到无聊的体验;或是作为“差生”修习难懂的内容因而不能理解的体验----的实感而形成的 这种朴素的实感的前提有必要加以纠正其一,这种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