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集_.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64709
  • 上传时间:2017-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 WINDOWS 操作技能,掌握 Word 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他们还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3、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 word 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3、声音、图象、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从多方面来感受和体验多媒体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应用领域4、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了解和学会网上的会员注册、上传下载、论坛讨论等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5、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四、课时安排本学期共有 20 周,每周一课时,其中:第一周:课堂常规教学第二周:相聚在网上第三周:网上谈旅游第四周:读书论坛第五周:采集生活点滴第六周:回顾多彩生活第七周:精彩照片剪辑第八周:展示真我风采第九周:聆听美妙乐曲第十周:乐曲变化多样第十一周:小小作曲家第十二周:精彩屏保设计第十三周:自制个性屏保第十四周:校园环境调查第十五周:美化校园研讨会第十六周: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第十七、八周:期末考试机动:2 课时第一单元 网聚彼此生活第 1 课 相聚在网上知识目标:学会在网站上注册,并学会查看注册信息。

      技能目标:认识在网站上注册的作用情感目标:促使学生认真地在网站上注册,认识在网站上注册的严肃性;感受网络共享的美妙教学重点:注册成为网站的一员教学难点:认识在网站上注册的意义课前准备:学科教学平台的安装;在学科教学平台上进行年级、班级等信息的初始化工作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 接触学习平台展示网上班级的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加入网上班级的意愿2. 注册成为网上班级的一员1)单击 “新同学注册 ”,结合出现在网页上的注册须知,给学生讲述网上注册的严肃性2)让学生讨论在账号申请中正确填写表单的重要性,认真阅读“用户须知” 的内容,了解用户应遵守的规则3)认识拓展:在因特网上也有可能会有欺骗性质的网站,要引导学生甄别网络信息,懂得保护自己不要随意在网上进行注册,在注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账号和密码3. 登录进入网班,同时进行本课的练习1)让学生用刚申请的账号登录,查看同学的信息,这一步可以结合本课的练习进行 (2)有一部分学生会忘记刚刚申请的账号和密码,教师要注意巡视,提醒学生,把账号和密码记在书本上练习作业:用 Word 制作一份班级通讯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认识网络共享的美妙。

      第 2 课 网上谈旅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在网站上资源的上传;查看网站上的资源;对作品进行评价2.技能目标:利用网络进行资源的共享并且评价3.情感目标:积极并健康地在网上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学重点:上传资源 教学难点:健康并负责地对网上资源进行评价 课前准备: 在学科平台上做好主题资源的准备工作(包括主题任务、导言、过程、研究资源、主题描述;让学生收集旅游时的照片、作文和日记等、并输入电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参与网课题研究师: 老师暑假里去了庐山旅游,小朋同学们都去哪里玩了啊生:――――师:小朋友都有好多好多旅游感受吧!我也有好多好多感受,想知道赵老师有哪些感觉吗?生:想师: 赵老师把去庐山的感觉写在学科平台上,试着登录学科平台找找 赵老师的这篇文章学生交流后找到老师的这篇文章师: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感受了吗?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啊?网上学院->课题管理->暑期旅游->我要申请学习学生示范或者教师演示师:老师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这篇文章,传递给大家的一个信息是什么?生: 赵老师暑期旅游的感受师:老师也想知道大家的旅游感受,你们想告诉老师吗?生:想师:你准备怎么做啊!学生试着做起来马上评价学生的回复,点评示范!二、上传旅游资料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点评有什么不同,连漂亮的旅游照片也上传上来了。

      真厉害啊!设置悬念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查看书本第 7 页,学习着完成这项任务师: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突出自己的主题  简洁易懂示范举例说明 三、在共享中交流随着我们大家的合作,作品不断的增多,我们旅游过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资源越来越丰富了,以后我们选择的旅游地方也更多了,下次去旅游的时候你还想哪里玩一玩啊!四、评价小结:第 3 课 读书论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利用论坛进行交流和讨论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论坛形式发布信息的意识3. 情感目标:信息道德教育,即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的教育教学重点:发表话题和回复帖子教学难点:信息道德教育课前准备:在论坛中设好读书论坛这个主栏目的初始化工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同学们,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通常会在小组和班级中进行讨论、解答,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学科平台上,哪里可以提供场所供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吗?““对,就是论坛“二、进入论坛1、打开论坛界面,登录学习平台后,单击首页上的“论坛“ 图标,就可以进入论坛2、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论坛论坛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能方便地进行交流和研究的网上场所。

      一般一个论坛设有多个栏目,如“读书论坛“ 、 ”体育论坛“等,进入相应栏目才可以和他交流相关问题论坛中每发表一个问题,都视为一个“主题“ ,论坛中发表或回复一个问题,都视为一个”贴子 “比如,这里主题下面有个数字 2,表示论坛里有 2 个主题3、引导学生进入读书论坛我知道同学们碰到的最多的问题肯定是读书方面,我们今天就进入读书论坛看看“ 三、提出问题1、设疑“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论坛,那么如果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在论坛中提问呢?“①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提示, “我们遇到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是不是自己先发起一个话题呢?”②“对了, (发表话题) ,通过(发表话题) ,让大家来进行思考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介绍(发表话题)主界面问题标题、文章编辑工具栏、问题的具体内容结合课本“教你一招 ”,讲解文章编辑工具栏3、组织学生发表话题“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试一试将自己的问题发表到论坛上来不过老师希望你们提出的问题有水平的,不会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 四、交流讨论“刚刚在发表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位热心的同学在帮忙解决问题了,我们看”选择有代表的主题“看回复 2,人气 18 各表示什么? ”“怎么回复“--------在主题中单击(回复)即可“想要具体查看他人对自己已发表主题的回复内容,可以单击该主题,浏览主题发表的所有回复” 点评好的主题五、练习收集、整理“读书论坛 “中的讨论资料,上传到作品展示区中 六、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第 4 课 采集多彩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常用多媒体采集设备及作用(数码相机、摄像机、麦克风、摄像头等)2、能力目标:能在他人帮助下用常用的多媒体采集工具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激发使用多媒体采集工具的兴趣教学重点:用计算机录制声音及获取数码相机中的照片教学难点:用计算机录制声音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各种多媒体采集工具的照片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活动过程中,很多人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想拍下来,存在电脑,对其进行处理,这时我需要什么?2、如果我想把整个活动录制下来,并在电脑中处理,这时我们需要什么?3、我想录制自己的专辑,这时需要什么来把音乐录制在电脑中?二、认识采集工具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出示数码相机,并在屏幕上播入数码相机的各种样式图片,告诉学生这种工具能帮我们获取各种漂亮的图片问:除了这些采集工具,你们还知道哪些?强调:这些工具能帮我们获取生活中的声音、图片等信息,并以“数字化“ 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三、获取生活信息问:我们如果想录制一首歌,需要用什么采集工具呢?仅仅把话筒放在电脑边上就能录制吗?老师可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怎么来把话筒连接到主机音频上去,并启动录音机程序由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男,一组女,分别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每组两个图片,完了之后,由教师示范输出数码相中的照片问:你知道摄像机里的图片怎么输入到电脑中吗?四、资料整理问:获取的信息多了,存在同一个地方,有时会显得很麻烦,有没有看起来清楚找起来又方便的方法呢?向学生演示怎么来分开存放——用建文件夹的方式来分类存放采集的资料。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1、认识采集工具2、如何运用这些采集工具?3、采集完了,又如何把它们分类整理?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了解“生活” 、 “多彩生活”、 “采集生活点滴” 等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对这个“ 多彩生活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有意识地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 5 课 回顾多彩生活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的看图软件技能目标:1、学会启动 acdsee 的方法2、初步掌握使用 acdsee 浏览图片3、分类整理图片会给文件或文件夹重命名情感目标:1、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利用 acdsee 浏览照片教学难点:学会分类管理文件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使用话筒、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工具采集了生活中的一些资料,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了电脑中请打开看看教师说,存储在电脑中的数码照片,不但不会变质,而且易于保管,方便打开 要查看这么多的照片有什么感受?二、新授请出图片大师浏览图片的软件有很多,如“ACDSee”、 “IrfanView”、 “豪杰大眼睛”等,其中 ACDSee较为常用。

      在桌面或开始菜单中找到 就可以启动它指导学生认识“文件夹浏览区 ”、 “图片预览区”、 “图片浏览区”、 “缩略图” 等工作区域查看”照片有哪几种查看方式,在 “ACDSee”图片浏览软件中自己尝试一下 “缩略图 ”、 “大图标” 、 “小图标” 、 “列表”、 “详细资料” 这五种查看方式选择什么方式来浏览和查找图片,更直观方便 (引导学生用缩略图浏览更方便、快捷) 三、浏览精彩照片在“文件夹浏览区 ”找到上节课存储到电脑中的照片存放文件夹,浏览该文件夹下的所有照片如何快捷方便地浏览大图片呢?教师小结:在图片浏览区双击一个缩略图,可以打开图片查看窗口,显示该图片然后借助工具栏可以“ 向前” 或“向后”查看图片四、整理照片文件日积月累,我们在照片文件夹里存放的文件多了,会显得有些杂乱,要找到自己想找的照片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牛郎织女(二)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一)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docx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课件】.ppt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ppt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时练.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夜间飞行的秘密-类文阅读(附答案).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类文阅读(附答案).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 说课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