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进退”.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8098325
  • 上传时间:2022-04-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进退”〃“祁门移军”之争咸丰十年(I860)初,清军江南大营再被太平军一举击溃, 苏、浙的形势万分危急,朝廷连下八道命令催促曾国藩率部 救援,并授予其两江总督实职为配合朝廷援苏、援浙的要 求,曾国藩把湘军大本营从安徽宿松搬到皖、浙、赣三省交 界处的祁门县,李鸿章却大不以为然他说,那个地方像个锅底,兵家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如 果把大营建在这里,等于自寻死路,从战略上看十分危险, 必须赶紧离开曾国藩不从,李鸿章再三陈述受李鸿章移 军思想的影响,湘军上下要求曾国藩移师的呼声日渐高涨 曾国藩执意驻守祁门,主要由以下因素促成: 1)曾国藩认为,祁门地连皖、浙、赣三省,皖南东部又与江 苏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不仅可阻太平军由浙、赣 两省进援安庆之路,力保湘军粮饷重地江西、湖北以及老家 湖南的平安,而且将来可为进兵苏南张本;2)曾国藩有意做给朝廷看,以说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 态度;3)曾国藩认为,当此“军心动摇之际”,大营一旦移动,势将 造成军民纷乱,出现大溃局面,还不如暂时固守祁门,“以待 事机之转”也就是说,李鸿章建议移军完全着眼于军事,曾国藩死守祁 门那么是兼顾政治。

      在曾国藩看来,军事当然必须服从政治 正因如此,所以不管什么人劝他移军,他都固执不听,说得 多了,说不定还会被他嘲笑一顿受到曾国藩嘲笑还算客气有一次,李鸿章再劝曾国藩移军, 曾国藩居然十分气愤地公开声称呼:“各位要是胆小怕事,都 离开好了!〃不久,李鸿章果然因为反对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一事而负气出 走李鸿章虽然离开了曾国藩幕府,但并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 他屡次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及早移 军”胡林翼不仅支持李鸿章的主张,而且说李“颇识时务”紧接着,曾国荃也从安庆前线派人送来一封“情词恳恻,令人 不忍卒读”的信件,用近乎哀求的口气请大哥迅速移军东流或 建德更让曾国藩动心的是,在太平军攻击之下,祁门大营危如累 卵,一日数险,有一次太平军前锋距祁门大营仅有十八里, 形势岌岌可危,在祁门坐以待毙的曾国藩再次遗嘱后事全 军濒于瓦解之际,曾国藩身边人员“凡前言祁门可屯者”,此时也“皆更请国藩亟去"曾国藩这才下定决心,将两江总督衙门从祁门山区搬到长江 边上的东流(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南岸),并对李鸿章高超的战略眼光殊为欣赏针尖对麦芒 “祁门移军〃之争产生的裂痕尚未弥合,李鸿章与曾国藩又因 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秘书早在曾国藩奉命回乡办团练时, 在湖南做教谕的李元度就加入了曾国藩幕府,参赞军务,患 难相从在曾国藩众多幕僚中,除刘蓉、郭嵩煮这些老朋友 外,就数李元度资历最老了尤其是在湘军最初屡打败仗,曾国藩几次被人“打落门齿”之 时,刘蓉、郭嵩煮等人都不肯出来相助,勉强拉出来后也很 快借口离去,王闿运《题铜官感旧图》所写“刘、郭苍黄各顾 家,左生(左宗棠)狂笑骂猪耶”,指的就是此事,唯有李元 度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与曾国藩同甘共苦度过了七八年艰 难岁月李元度的忠诚和支持,无疑比金子还珍贵,对事业 初创时期的曾国藩实在太重要了然而,李元度擅长文笔却缺乏军事本领,曾国藩也深知其并 非统军之才,只因自己私情荐举,李元度才被任命为徽宁池 太广道即皖南道道员,领兵驻防徽州(今安徽省歙县)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 祁门大营的大门在太平军进攻的时候,李元度违反曾国藩 坚壁自守的指令,擅自出城迎战,结果一触即溃,徽州陷落, 大门洞开,湘军大本营祁门因此丧失防守的前哨阵地,直接 暴露在太平军的面前李元度乱中逃生后,在浙赣边境游荡,经久不归后来虽然 回到祁门,但并不束身待罪,不久又私自离去。

      曾国藩悔恨 交加,一气之下,决定具疏严参,以明军法,并自劾用人不 当,请求处分李鸿章受命撰写弹劾文书,不仅拒绝起草,而且率众坚决反 对,理由是李元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曾国藩用人不当还说李元度“到防不数日,猝遇大敌,守无备之城,又数日而陷, 非其罪也”如果因为李元度“不遽回祁门加以严劾〃,是无论 如何都说不过去的总之,在李鸿章看来,李元度是个典型的读书人,豪言壮语 颇多,带兵作战能力较差,不是一位将才曾国藩也深知李 元度的短处,却派他领着一支数量不多且是新招募的部队防 守兵家重地徽州,兵败后又要严词纠参,这是毫无道理的 况且李元度在曾国藩最困难的时候有恩于他,因此,于公于 私都不能做得太绝情曾国藩那么认为私情不能代替军纪,李元度违令失城之罪如果 不究,那么将来人人效法,湘军军纪还如何维持?因而坚持 弹劾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心急,难免情绪失控李鸿章来 了脾气,说:“如果一定要弹劾,门生不敢起草〃曾国藩一听,火往上冒,说:“我自己会写李鸿章想不到老师会说出这种绝情的话来,也就无所顾忌地 说道:“假设是这样的话,门生亦将告辞,因为留在这里已经毫 无意义,只能离恩师而去了〃正在气头上的曾国藩也失去了冷静,说:“脚在你身上,想走 就走!”如果说“祁门移军〃之争还只是停留在工作意见相左的层面上, 那么,因李元度事件而产生的分歧和对立,两人针尖对麦芒, 谁也不让谁,就是明显的意气用事了。

      两人已经把话说死,谁都不愿意先服软,李鸿章面前只有一 条道可走不久,他果然负气出走,离开了曾国藩当面批评曾国藩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六日,在他人劝和下,又经曾国藩深情敦 促,早已心生悔意的李鸿章返回了曾国藩幕府,曾对他也“礼 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曾国藩十分看重李鸿章的能力,特别 重视和珍惜他这个人才,另一方面,正如吴汝纶所说,李鸿 章能以个人进退坚守自己立场的刚毅性格,曾国藩也是颇为 欣赏的然而,重返曾幕后的李鸿章,敢说真话的性格依然故我李 鸿章平生虽然最佩服曾国藩,有时甚至把曾当作神灵一样敬奉,但对其缺点和缺乏,不仅很少讳饰,而且常常当着曾 藩的面毫不客气地说出来重回曾国藩幕府仅三周后的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晚上,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东流两江总督府后院边乘凉边聊天,当说 到曾国藩的短处时,李鸿章脱口而出:“您处理事情比拟缓慢, 缺乏魄力,不果断 曾国藩认为李鸿章点到了问题的要害,于是在当天日记中深 有感触地写道:“与少荃久谈,至二更三点始散论及余之短 处,总是儒(懦)缓,与往年周强甫所论略同〃 与周腾虎一样,李鸿章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说话不会看人眼色,更不会投其所好,阿谀奉承,而是直抒己见,坦诚 相待。

      曾国藩对此恰恰十分欣赏,哪怕李鸿章反对错了也不计较一个敢于直言,一个胸怀宽广,这就是曾、李二人十分投缘的地方日后曾国藩选定李鸿章而不是别人做接班人,也就 缺乏为奇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