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全文).docx
6页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全文)1、 术前评估1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 .术前检查是否正常:常规化验,特殊检查包括甲状腺全套,24小时动态心电图,TTE、TEE,其它检查:X线、B超、ECG等房扑房颤患者是否完善食道超声3 .有无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禁忌症:血栓、出血性疾病2、 术前干预措施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简要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顾虑2. 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前需要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训练床上大小便,建立静脉通路,术前留置导尿3. 术前暂停抗凝药物使用,如低分子肝素钠、依诺肝素,通常术前三天停用华法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术前服用华法林,INR监测至合适范围4.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三、术后评估1. ?了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抗凝药物用量、术后效果等2. 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神志、心电图变化3. 穿剌部位情况:出血、疼痛等,足背动脉搏动4. 药物疗效及副作用观察5. 并发症观察: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血栓与栓塞、气胸、心脏压塞等6心理支持四、术后干预措施1. 休息与活动:经股静脉穿刺者卧床休息6小时,无特殊后可室内缓慢活动。
经股动脉穿刺者,拔鞘后沙袋压迫止血6-8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24小时2. 饮食:房扑房颤消融术后冷流质饮食1周,其他射频消融术后进食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3. 病情观察:术后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持续心电和血氧饱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气急等症状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如:血管并发症血栓栓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心包填塞等4. 伤口的护理(1)术后回病房时平移患者2)按医嘱压迫术口、制动肢体3)严密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预防下肢血栓形成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周围有无瘀斑或血肿,24小时内急性血肿可使用冰袋外敷,发现皮下血肿应给予标记,动态观察渗血有无扩大,必要时重新压迫止血,观察肢端血运及皮肤温度5. 药物观察,术后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血肿、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术后前3个月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服药期间需密切监测INR(1.5-2,5)常见并发症的观察6. )血管并发症:多由于穿剌技术,拔管压迫止血不当引起假性动脉瘤:表现为搏动性包块(血月中),听诊收缩期血管杂音。
动静脉痿:局部包块不明细,可否闻及血管杂音局部出血:压迫不当或肢体过度活动所致,一般发生较早,发现后应再次加压包扎止血7. )动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血管因导管或导丝损伤血管壁,或局部斑块被导管或导丝触及而脱落导致血栓栓塞,或压迫过紧时间过长形成血栓患者肢体疼痛,发麻,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8. )血栓栓塞:多发生于术后卧床结束后患者起床活动时,有心、脑、肾、四肢、肺循环栓塞应鼓励患者术后24小时尽早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尤其注意高龄、静脉曲张、有血栓史、肥胖、口服避孕药的患者4)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应严密观察心律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室速或室颤者需除颤复律,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行起搏器植入5)迷走神经反射:与术后拔管时紧张、疼痛、血容量低、膀胱过度充盈有关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严重可出现短暂意识不清拔鞘前做好心理护理,在鞘管留置部位局麻,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拔管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即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并补液治疗。
6)心包填塞: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烦躁、意识模糊或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心率变化等X线表现为心影增大,心脏搏动消失;心超可确诊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烦躁、血压下降等心包填塞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协助行心包穿束0引流7)肺静脉狭窄:与射频方法有关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轻者仅在劳累时出现,重者在静息时亦可出现,大多呈进行性加重其它症状包括胸痛、咳血、低热,反复发作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部感染以及胸腔积液等可通过、诊断,需持续抗凝治疗,严重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或外科手术8)左心房食管痿:与消融时左心房后壁的诱壁性损伤有可能伤及食管有关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痛、间断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持续性发热、菌血症、真菌血症、黑粪症等可出现在消融一周后,发生罕见,但一旦发生,几乎都是致命的通过或了诊断,怀疑食管痿者应避免内窥镜检查或治疗9)其它并发症: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膈神经损伤等五、健康教育1. .饮食指导:术后注意进食软、易消化的食物2. 运动指导:注意穿剌部位,避免右下肢用力,如局部突然出现胀痛,应及时停止活动并制动,告知医护人员3. 服药指导:术后3个月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服药期间密切监测出血、凝血时间、宣教用药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