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二首.ppt
22页曲江二首——杜甫杜甫曲江二首(其一)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京 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 ,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初唐 著名诗人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有巨大抱负, 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但这幻想在天 宝五载(746)到长安之后,便彻底破灭 了官场中的挫折,饥寒交迫的摧残,战乱 中的苦难,使杜甫尝遍了人生中的不幸杜 甫一生漂泊各地,生活十分艰辛,尤其是其 暮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这二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 暮春当时,安史之乱正在渐渐平息 ,但这场浩劫给曲江带来的伤害仍然 历历在目杜甫虽为谏官,却被视为 异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极为烦闷 ,于是便借此诗伤春感时,慨叹春光 易逝,人事无常,不必被荣辱穷达所 累二、《曲江二首》的创作背景杜甫旅居长安十年期间,常游曲 江,对曲江有着特殊的感情留下 了深深的曲江情节,写了“曲江”系 列的诗篇,曲江成为诗人诸种情感 的载体曲江二首(其一)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故址位于今西安城区东南五六公里 处的曲江村,原为汉武帝所造,唐开元年 间大加修整,成为旖旎迷人的半封闭园林 ,上自帝王,下至士庶,纷纷到这里游乐 休憩三、《曲江二首》(其一)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 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愁闷?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不再厌烦过多 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 石麒麟现在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 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诗章赏析一片花飞减却春:约翰﹒﹒邓恩:“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 陆的一小块,那本体的一部分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了 一点;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 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取名于邓恩此诗,并以此诗 作为小说扉页题词丧钟为谁而鸣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 ), 17世纪英国基督教牧师,英 国玄学派诗歌开创者。
其代表的玄学派诗歌,宗教神秘色彩浓郁,想 象奇特,擅长隐喻对现代派诗人叶芝、T·S艾略特等发生深刻影响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 厌:嫌,这里指以酒消愁;伤:伤感清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 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第一句写初飞,第二句写乱飞,第三句写飞将尽一片 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自初飞,以至欲尽, 无不经眼,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 销愁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 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叹春 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呢?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翡翠巢堂而非水栖或林栖,象喻 世事之错乱、荒诞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 多指帝王的花园 苑边高冢卧麒麟:“小堂”,即《曲江对雨》的“芙蓉别殿 ”,皇上行宫别殿 翡翠”,即翠鸟《百度百科﹒ 翠鸟 科》:“翠鸟分水栖翠鸟和林栖翠鸟 两大类”, “翠鸟多数品种生活在水 滨附近的树枝上 寓意:冢前所立麒麟,已 卧倒在地,极言盛衰无常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竟 在里边筑了巢,旁若无人地生活其间。
远处苑边高大雄伟的陵墓前,石雕麒麟 墓饰倒卧在地上,无人理睬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以景物写人事,寄寓感慨之意 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 一去难返,而呈现出荒凉、寂寞的景 象颈联:触景伤情,自然引发出诗人无限的感慨 万物兴废本是自然之理,帝王宫苑也不免变成 高冢荒坟,又哪来永久的功名富贵呢?大自然 和人事的兴旺盛衰自有其规律,非一人之力所 能既如此,又何必为虚浮的荣耀所束,还是 享受人生的快乐吧!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尾联二句是反语:希望自由自在,却割舍 不了对现实的关怀和牵挂仔细推究宇宙万物的道理,应当及时行 乐,何必让那虚浮的声名绊住此身,而不得 自由呢?评 解 • 在唐代文人眼里,曲江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它是人 们心中强盛帝国应有的形象而今,经历战乱的昔日胜地 ,变成了“风飘万点”的愁人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 自然感慨万千• 这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曲江景事,后两 联写曲江感怀,起承转合,十分自然杜甫借此诗伤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人事无常,不必被荣辱穷达所累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名绊此身”而来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 ,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 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 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朝回:上朝回来典,典押 行处,到处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因而只靠典春衣 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 ,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终于作了回答意谓人生能活多 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其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 意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二)(二)“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宋叶梦得云:“深深” 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 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 如此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 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 的境界啊!深深:在花丛深处 。
款款,徐缓的样子 蛱蝶:jiá,蝴蝶的一种诗人的视线久久地关注、 体验自然景物心灵逐渐得以 复苏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 呢?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春天万物,“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 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们互相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 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风光:春光,指春天万物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1、写景艺术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 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 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 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 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 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 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 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 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 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 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2、抒发情感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 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 ,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 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 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 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 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 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 ”,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杜甫《曲江二首 》没有像其他诗作那样表现重大 的主题,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 重量请你谈谈你的体会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