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25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案.doc
30页《考试大纲》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本讲的能力层级为B级,内容要求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大纲》已明确要求“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应该掌握的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的意思不是让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这些形式,并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因而高考考查的重点就放在理解与运用的层次上与现代汉语不同”应理解为: 以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表达为标准,去衡量文中句式和用法的特殊性,比如语序、省略、句间关系等 一、特殊句式(一)《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的形式有九种另外有三种特例,特附表说明形 式例 句(1)……者,……也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2)……者也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3)……也①董狐,古之良吏也《左传》②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4)……者,……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②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5)……,……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②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形 式例 句(6)……乃…… ……则…… ……即…… ……皆…… ……诚……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③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7)……为……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8)……是……①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②巨是凡人《赤壁之战》(9)……非……(否定判断)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殊有三种形式形 式例 句(1)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修辞手法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篇》②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2)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阿房宫赋》(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被动句就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文言的被动句,常见的有九种形式形 式例 句(1)……于……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②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2)……见……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②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3)……见……于……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形 式例 句(5)……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②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6)……为……所……①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7)……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形 式例 句(8)……被……①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9)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动词表主语被动)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④洎牧以谗诛《六国论》⑤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在古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形式例句(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毋”或否定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等)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②寂寥而莫我知也《愚溪诗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④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形式例句(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句中出现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⑤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形式例句(3)以“之”或“是”作标志,以加重语气之”“是”无实义)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③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④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古代汉语中大致有以下五种形式的省略。
形 式例 句1.省略主语承前省① 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②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①(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②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对话省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形 式例 句2.省略谓语承前省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蒙后省①杨子邻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歧路亡羊》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特定省①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形 式例 句3.省略宾语省动词宾语①秦王……遂拔(之:代剑)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① 急击(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时机)《鸿门宴》②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之:石块)而求之《石钟山记》省介词宾语①临不测之渊以(之:代不测之渊黄河)为固《过秦论》②秦王不怿,为(之:代赵王)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形 式例 句4.省略兼语①杞子自郑使(之:代报讯人)告于秦《殽之战》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代蔺相如)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为国者无使(己:代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形 式例 句5.省略介词“于”①晋军(于:在)函陵,秦军(于:在)汜南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②蹑足(于:在)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从)阡陌之中《过秦论》③且臣少仕(于:在)伪朝《陈情表》④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在……上)形骸之外《兰亭集序》⑤有碑仆(于:在)道《游褒禅山记》(二)《考试大纲》未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在《考试大纲》中,虽然对以下四种句式未作要求,但是在翻译句子时经常会遇到这类句式,因此也应有所了解 在感叹句中,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常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边在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前,强调疑问的重点形 式例 句谓语+主语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渺渺兮予怀《赤壁赋》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形 式例 句(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①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②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介词加上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形 式例 句……于……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乎……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以……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②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包括词组)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称之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我们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了这些句式及其变化,对快速、正确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下面用列表的方式将文言常见固定句式列举出来,以便大家复习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陈述或判断1.……所以 ……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游褒禅山记》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凭借)《师说》2.……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①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陈述或判断3.……有以…………无以……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译为“有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④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陈述或判断4.……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势,增加商量、推测语气①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①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③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委婉1.得无……乎(邪、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或者“只怕是……吧”“莫非是……吧”。
①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委婉2.无乃……乎毋乃……乎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吧”“只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