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doc
7页第五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课标增设内容)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直视环境问题)合格达标练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解析:1.A 2.C 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漫画,回答3~4题:3.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4.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①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B.②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C.③问题是向环境中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D.④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解析:3.C 4.D 第3题,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4题,①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为全球性问题②问题为森林破坏,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广大乡村地区③问题为水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水和有毒物质造成的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地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6.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解析:5.B 6.B 第5题,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植被破坏。
这种情况会使当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三条大河的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也相应减少第6题,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出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快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力恢复当地植被,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方框相对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控制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人类主观要求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客观属性、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对立关系,故A填“对立”,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同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说明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故B填“统一”。
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C填“物质资料生产”,D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E填“改善环境质量”,F填“人类与环境统一”第(2)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四个阶段,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地关系思想是谋求人地协调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第(3)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口问题所致,因此要从根本上协调人地关系,必须控制人口规模答案:(1)A.④ B.⑥ C.⑤ D.③ E.① F.②(2)D(3)A等级提升练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回答8~9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9.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8.D 9.B 第8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第9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下图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自然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表现为( )A.随时间推移由强变弱 B.农业社会最弱C.工业社会最强 D.后工业社会最强1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环境污染程度表现为( )A.农业社会最重 B.由轻到重C.由重到轻 D.由轻到重再到轻解析:10.A 11.D 第10题,分析图可知,虚线代表自然资源对人类作用程度,随时间推移由强变弱第11题,实线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污染由轻到重再到轻12.(2019·浙江洞头县检测)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A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的气候原因是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 治理措施是 。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答案:(1)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强(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减少SO2的排放或回收利用,制成硫酸(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