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简答题终极版.doc
10页1. 王维诗歌艺术特点一, “诗中有画”《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二,以禅入诗;《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三,风格“清而秀”《书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四, “五言宗匠”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 李贺艺术特色“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天穹、神仙、梦幻、鬼域)一,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二,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变化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三, “冷如秋霜,艳如桃李”——冷艳奇崛的艺术风格,凄恻冷寂的浓重气氛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四,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3.李商隐诗歌特点及影响(1 ) “义山多奇趣”取材神话传说,想象新奇,妙用比兴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2 ) “李樊南诗深情绵邈”凄凉感伤的情调,深厚真挚的情感,纤细婉丽的语言《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3 )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情思、意象、意境的朦胧之美,用典的流于生僻晦涩《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 ) 李商隐对宋初诗歌(西昆体)和婉约词(义山诗的词化特征)产生了深刻影响《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4.柳永对词的贡献一、发展了慢词二、多用赋体,创造了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的艺术手法 (吸收了六朝小赋特点)三,雅俗并陈就表情来说: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不假雕饰,直率自然就结构来说,柳词兼有环型美和线型美,但更多的当然是线型美 四,对题材和内容的拓展①描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
②抒写“羁旅行役” 、山川风物,自然景色③描写狭邪的生涯和放浪的心绪 5 诗分唐宋1、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2、 近代学者缪钺《诗词散论 》:1)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2)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3.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1)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2)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3)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6.辛弃疾词艺术特色一.镕铸经骚的语言二.不主常故的手法(修辞手法,章法结构出人意料,赋比兴和典故)三.沉郁顿挫的结构(摸鱼儿,层层递进)四.多姿多彩的风格(沉郁,婉约,豪放,闲适)7.苏之旷放,辛之雄豪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 这是苏轼和黄庭坚豪放词主要区别2.苏轼之旷放1)苏轼生性疏狂,一生多次被贬谪,然而却能保持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心态2) 《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
即使 "鬓微霜“也盼望着朝廷能够重新举用自己 去"西北望,射天狼"报效国家展现东坡积极用事、驰骋边疆、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3)人生的低谷时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消极情绪,但却并非词人的主要生命色调词人的人生态度是旷达的,是在人生困境中力求自我超脱、以最平常的心态来欣赏人生的风雨阴晴:《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旷达豪言,豁然开朗只有历经宦海浮沉、生活 苦难而又豁朗旷达的人,才能发出如此喟然之语3.辛弃疾之雄豪1)辛弃疾更能得"豪放"要旨,是真正意义上的 "豪放"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看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抒发了词人的满腔愤懑,情感如决堤的洪水直泻奔腾,凸显豪放气象3)辛弃疾怀抱的是英雄情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慷慨激昂4.不同的原因1)人生旅历不同与苏轼的出生经历甚不一样,辛弃疾"归正人"和北方人的尴尬身份,致使自己不被赵宋王朝所信赖和重用,空怀一腔热血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2)思想基础不同苏轼思想兼备儒、释、道三教,深悟实相,对于世故通透达观,所以在屡遭贬斥、身处逆境时能够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秉持开怀通彻的胸襟,辛弃疾较之东坡的能进能退,则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两难境地,"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豪情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成为辛弃疾心中无法排解的愁绪5.不同的直接表现1)意象的使用不同与苏轼词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辛词里,多出现战争和军事活动的一系列意象。
"剑" 、"吹角"、"连营""沙场"、"弓"等,构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2)创作手法的不同东坡主张诗词一体、以诗为词辛弃疾更是在"以诗为词 "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 更便于宣泄炽热的情感和诚挚的真情因而,辛词"豪放"风格尽显无遗6.总结苏、辛两大词人虽被后人同归列入"豪放派",两人词风实有相异之处,总的来说,则是:苏词旷达,辛词豪放8.李白杜甫抒情诗特征比较1.总体特征: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1)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气骨端翔,气韵生动,气象超远,有飘逸,傲岸,高举之气如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写了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纵横驰骋,一气呵成2)杜甫在诗歌呈现出沉郁顿挫的总体面貌,体现一种深沉的忧思,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 1)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2)杜甫注重描绘唐朝由盛转衰的生活画卷,都是结合现实,其中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饱含了对社会贫富不均的不平与辛酸3.抒情手法不同1)李白诗歌往往想落天外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加之巧妙的比喻、独特的比拟、新奇的夸张,使其诗境、意象更显奇幻多姿如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2)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 4.语言的风格不同1)李白的诗歌自然飞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具有“仙风道骨”的特点,不以华丽求精美,而以变化显神奇,不以齐整求工巧,而以自然见真纯语言散文化、口语化、跳跃性、流动美2)杜诗的语言则具有严谨整栗的诗律之美,屈折拗救的兀傲之气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锤炼,准确,富有创新的语言风格兴象浑融的诗歌意境,议论风生的感慨胸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共同之处1.李、杜各种体裁有都有很善用,无论古体还是绝句,律诗,都写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在各种体裁中,两者都善于写作古体李白尤长七绝杜甫长于律诗2.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中,也包含现实主义的成分杜甫的诗以真实反映现实见长,但他的不少作品也透露出理想主义光芒如《望岳》中的“会将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9.王维孟浩然对比1.“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 冲和自然,清旷冲逸,是孟诗的总体风格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诗风古澹,近于自然,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 ;王维诗歌总体风格是“清而秀” 《书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2.王维以禅入诗;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如《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主要是写他村居生活的高雅行径与闲情逸致大多表现的是“高士孤怀、隐居幽寂、登临清兴、静夜相思” 如其代表作《过故人庄》:诗人忘却名利得失,隐遁恬适的心境3.工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创造意境, “诗中有画” ;孟浩然的诗取景阔大,洋溢壮逸之气兴象超逸,别有妙境,情语寄于景语,诗中多“有我之境” 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善于创造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善于采用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创造出清新秀丽的意境4.其次,王维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常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如《鹿柴》:表现出诗人沉浸在这一境界中的无限意趣。
、盂浩然对山水的描写,主观色彩甚浓,常融入游子的飘泊之感,在恬淡中缺乏热情11.李清照词艺术特色一、倾掳真挚情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 、 《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 、 《声声慢》 、 《永遇乐》 、 《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 ,止不住的“千行泪” , “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 ,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彭孙通《金粟词话》 ) 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风凰台上忆吹萧》 ) 。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 、 “浓烟暗雨” 、 “被翻红浪” 、 “柳眼梅腮” 、 “红稀香少” 、 “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 柳永的“细密妥溜” 、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句比喻新奇,为名句)《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












